“我们笑称小四是‘小镇青年之王’,他给小镇青年创造了一个幻境。你可以说是意淫,但代表了小镇青年对大城市生活的憧憬”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覃柳笛/北京报道
截至7月19日,《小时代4:灵魂尽头》上映11天取得4.72亿元票房,《小时代》系列总票房接近18亿元,而其总投资只有约2.2亿元。在扣除院线开支等部分后,它以%的回报率成为目前中国票房最高、投资回报率最高的系列片。
其实在《小时代4》上映前,就有两组数字被电影圈热议:《小时代4》开启预售后,2天内卖出45万张电影票,打破国内电影预售纪录;首日排片6.7万场,打破国产电影排片纪录。
很多评论认为,《小时代》的成功来自“粉丝”。虽然影片质量一直受到猛烈批评——诸如MV式的影像风格、名牌的堆砌、华丽的场景、浮夸的剧情、扁平的人物设计……但乐视影业副总裁陈肃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作为为目标用户量身定制的作品,《小时代》“为粉丝提供了极致的用户体验”。
他所言的营销法则核心是:找到受众,对其进行精准营销。
这个极致、极端的例子,对于仍然在作坊中徘徊的中国电影而言,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
小镇青年之王
《小时代》的营销部门主要有三支队伍:作为投资发行方之一的乐视影业,专业营销公司麦特传媒,最后一个则是郭敬明自己。
麦特传媒主要负责影片在主流媒体的推广和宣传活动策划。这家公司的CEO陈砺志告诉本刊记者,“《小时代》的基础观众群是90后,我们首先要了解他们接受讯息的习惯和反应”。
麦特传媒通过数据公司观察90后的喜好:发现他们对旅游、美食、娱乐、时尚的话题最感兴趣,于是给他们贴上“享乐、反叛、新潮”的标签。
“核心受众是15~22岁的女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所以比较强调友谊,追求时尚注重进阶消费,在上学路上戴着耳机听歌,刷BILIBILI,习惯看弹幕。”这是陈肃为这群人作的画像,“营销是找到用户:他们是谁,他们在哪里,我们用什么打动他们。”
从《小时代》前三部的票房分布来看,郭敬明的电影在三四线城市更受欢迎。陈肃承认这一点:“我们笑称小四是‘小镇青年之王’,他给小镇青年创造了一个幻境——代表了小镇青年对大城市生活的憧憬。”
目前郭敬明的微博拥有万粉丝。7月8日,他发布一条《小时代4》片尾曲《岁月缝花》的MV,收获了1万条评论。据称,他会认真看每一条评论。电影上映后,郭敬明也到很多家影院,偷偷观察观众的反应,看看“埋的笑点大家笑了没,哭点大家哭了没”。
“所以他的粉丝是迭代的。”娱乐营销专家、头条传媒CEO唐海威也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他这样的导演是我见到的第一个。”
所谓迭代,是一个数学名词,指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其目的通常是为了逼近所需目标或结果。每一次对过程的重复称为一次“迭代”,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结果会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
郭敬明的合作方对他的评价都很特别,认为他既是产品经理,也是营销高手。在编剧、导演的身份之外,郭敬明对自己产品运营与营销的自觉性,是之前众多导演不具备的。
大型媒体发射塔
乐视影业品牌经理熊好告诉本刊记者,郭敬明及韩寒、何炅等“新型导演”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即互联网思维。
《小时代》的互联网营销策略是多方面的,郭敬明最得心应手的就是微博,“各种营销手段加起来,可能也没有郭敬明自己发几条微博效果更显著。”
其实大多数利用微博进行互联网营销的电影,运营者都会有“吃力不讨好”的感觉,唐海威观察到,“有几十万粉丝就算好的了,还要绞尽脑汁维系他们的活跃度”。
郭敬明却坐拥万粉丝。“这是什么概念?如果一家有影响的报纸每日发行量80万,郭敬明的个人微博就像一个大型媒体发射塔!”唐海威感慨。
《小时代》所有的物料和重要消息都统一通过郭敬明的微博来发布。让主创的个人微博成为一部电影的营销中心,被认为是这个系列最大的创新。
熊好称赞,郭敬明“非常厉害”,因为“他能充分考虑用户的延续性,并保持和用户的互动,郭敬明每次发主演信息,都会上微博热门话题前三,有上亿的阅读量。”
唐海威觉得,郭敬明对自己的受众非常了解,因此他的微博具有极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制造出一种“光环”和“专属感”,有一种“我们的青春你不懂”的排外性。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