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综艺比剧还要火人。黄教主靠着明言明语横扫整个暑假后,在夏天的尾巴,郭敬明接过了这一棒。刚播的2集《演员请就位》里,人家喜提两次热搜;先跟李成儒辩论,接着被陈凯歌夸哭。每次出场都自带话题,也都掀起一番讨论。俨然间,节目本身与选手似乎成为了配角,让位给了导师;也确实,这些小年轻们,哪有老江湖精彩——01事实上,郭敬明所担任的角色,无疑是节目的话题担当。从公布导师阵容一开始,他就被动主动地,给节目带着流量;《演员请就位》有四位导演:陈凯歌、李少红、赵薇和郭敬明。如果要在四个名字里,做一个排除法,答案其实挺简单明了的;D选项显然有些格格不入。这是很多人在节目开播前,对郭敬明的普遍预期。前面几位起码是大导、或科班出身的业内人士,你郭敬明凭啥来当导师?凭《小时代》?还是凭《爵迹》?但接着开播之后,口碑和风向却开始改变。微博一搜,“圈粉”的说法还不少。原因简单:郭敬明确实展现了,作为一个导演应有的业务能力。坦白讲,导过一个钉在中国影史耻辱柱上的电影系列,大概没人会相信他的眼光。但在节目里,郭导难得表现出,他在拍电影这件事情上的审美和眼光。会调度、有技巧、也有自己独特的评价和见解。说刘雅瑟的表演,谈到一个“失控”的问题;说明道和陈若轩的对戏,也聊到一个“过度”的瑕疵;尽管这些问题不一定对,跟其他导演之间也有争议,但起码逻辑清晰、听起来也有道理。而且另一边,郭敬明在导戏时,也有亮点。他挺善于帮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加入某些小细节;他告诉郭俊辰,表达愤怒的方式不止有表情,走路随手打掉书本,就是愤怒的外向表现。他看完李滨和金婧的彩排,一眼点出问题,然后大刀阔斧地改。删掉大部分金婧的台词,整个剧本打碎重改。效果一出,果然好了许多。躲在《小时代》和《爵迹》背后,那个模糊的郭敬明逐渐开始清晰,就连我都有些意外。但一来到台前,郭导又变回去了。幕后表现圈粉,台上跟李成儒的辩论,又崭露他另一面;说到底,郭敬明一直没变。他还是那个自卑又自负,而且从来都不吝啬于将这些情绪都展露出来的男人。跟李成儒的辩论是如此,面对老戏骨有些激动的批判,甚至对原著的指责,他二两拨千斤、轻描淡写地就把话题转移了,惹得全场掌声。你可以永远不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但请允许他存在你可以继续讨厌自己讨厌的东西但请允许别人对他的喜欢因为电影有成千上万个故事也正因为如此电影的世界才迷人才让我们可以不断地做梦话对不对?对!有没有道理?有!但没意义李成儒说的,是作品本身的廉价和劣质;郭敬明回应的,却是看待作品的方式方法。这本来就不是一回事。郭敬明像他擅长注重细节一样,也一直很擅长“刻意的正确”。用“正确的道理”回应质疑,是他的拿手好戏。就像当初《爵迹》亏损之后,在影院里哭喊的那句话一样:是不是我死了才不骂爵迹?02但与之相比,陈凯歌的表现同样出人意料。准确来说,是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在节目播出前,凯歌导演的风评是怎样,大家心里都有数。年轻时候,一部《霸王别姬》几乎把自己捧上神坛;但在《无极》之后,似乎又把自己慢慢往下扔;《道士下山》一片骂声,《妖猫传》好坏两极分化,《白昼流星》更是被骂得最惨。“江郎才尽”成为陈凯歌的标签;“《霸王别姬》是他父亲拍的”这种传言,甚至尘嚣四起。陈凯歌到底会不会拍电影,在这节目里多少回应了一些。不是正面回应,而是靠他的表现回应。在郭敬明面前,陈凯歌简直展现了一个资深导演的修养和能力。采访的时候,他坦言:我从来不试戏,再重要的角色,我都只是通过沟通的方式是的,陈凯歌有着自己的节奏。他讲戏的时候不卑不亢、不慌不赶,但却一针见血。拿明道和陈若轩那场戏来说,在郭敬明的眼里,这场戏失衡、过度,偏话剧化;但具体为什么这样,他没说,大概也说不出来。但凯歌导演可以,看完这场戏后,他没有尖锐的观点和批评,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上台去指导两位演员。接着,单独问陈若轩一个问题:你在最后为什么嚎啕?陈若轩被这么一问,突然就懵了,回答了一句:“因为我不想让我父亲死”这个答案看似对的,但其实并没有切入到实际。不想让父亲死的缘由是什么?人物动机、人物关系、人物的心理状态是什么,其实演员陈若轩不太知道。所以,凯歌导演帮他点了出来。有没有料、是不是大神,在三言两语之间,一切都清晰明了。台上台下的演员,赞叹的赞叹、佩服的佩服;姜还是老的辣。而且陈凯歌在业务能力上的通透之外,更珍贵的其实是他的心态。难得有这样的大导,在参加综艺节目的时候这么敬业,耐心地给演员讲戏。耐心、而且态度尤为温和;凯歌导演不仅仅面对陈若轩是如此,面对每一个演员都是如此。董力失败待定时,他用黄轩的例子鼓励;刘雅瑟失控的时候,夸她“太着迷了”,鼓励将来会有成绩。甚至在淘汰明道的时候,起身鞠了个躬...江湖地位如此,却没有架子、没有脾气。言语一出,马上一针见血直达核心,大导当是如此。03当然,比起这两位,李少红和赵薇在前两期节目里的表现,大体还是弱了些。赵薇起码玩梗玩得不亦乐乎,李少红导演就属于还不太适应综艺的节奏,观点表达得不多、话也少。但在郭敬明和陈凯歌这,其实我们已经能看到蛮多有意思的事情了。导演组在请这两位当节目评委时,大体也想不到,他们竟能形成某种有趣的化学反应;一位观点尖锐、表达强势;一位情绪亲和、谆谆诱导。坦白讲,一个综艺节目确实需要这样的两个角色:一个面子,一个里子。面子是郭敬明、话题度十足,热搜不停地上、讨论才得持续;里子是陈凯歌,有了他、这节目才真正意义上能称作“演员请就位”。两人缺一不可,不分轻重。但作为观众和节目来说,却仍旧需要一个态度;换句话说:珍惜陈凯歌、警惕郭敬明。话题与热搜是收视的保证,但最终需要的、还是真材实料的演技。唯有如此,节目才会更好,表演也才会更好。▼点击查看往期精彩文章大导还是大导↘↘↘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ongd.com/zxzl/6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