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运交错时年,9岁的于正在被邻居小胖子胖揍的时候,4岁的郭敬明患上了败血症。为了休养身体,郭敬明的父母严禁他跑跑跳跳,只准他在家里看书、画画、玩玩具。于正则为了躲避挨揍,偷偷躲在家里看《梅花三弄》,被剧情感动到泪流满面之余,却被他老爹痛骂:“没有一点男孩子的样儿!”两个相隔千里的未来大作家,以不同的方式过起了同样的生活:每天在家看小说,还幻想自己是小说主人公,脑海里勾勒出一万种仗剑走天涯的情节。看书看久了,两个小伙子都学会了一项“模仿”的技能,随时都能写出爆赞的作文,在学校得了不少夸奖。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点,文科很好,但理科却一塌糊涂。因为偏科,于正的数学老师还总嘲讽他,不蒸馒头争口气,于正奋起直追,有一次竟然考了全班第一。他老爹知道后,不但不夸奖他,还嘲讽他:“心胸真狭窄,为了老师一句话就报复!”于老爹的这种怼人之风,后来被他儿子学了个十成十,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因为喜欢看小说、看电视,于正决定考上戏表演系,奈何形象不佳,一连考了两年都落榜,只好曲线救国,考上了上戏新闻系。二、年,命运转折之年年,19岁的于正去上戏报道时,14岁的郭敬明刚刚发表了处女诗《孤独》,还收到了10块钱的稿费。这10块钱的稿费,让郭小四热泪盈眶,终于找到了发家致富的钥匙。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为了给郭小四看病吃药,早已欠下了一屁股债。于是,刚上初中的郭小四,开始频繁往各大杂志和网站投稿,多多少少赚了一些稿费。郭小四忙着写稿的时候,于正还在做演员梦。虽然他念的是新闻系,但却可以去表演系旁听,甚至还能演个小配角。奈何“过度自恋”的于正,低估了自己的天赋,第一次上台竟然吓得浑身颤抖,差点尿裤子,只好仓皇中跑下了台。但于正却不死心,多次尝试登台表演,却次次以差点吓尿为结局,最终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演员梦。悲愤之下,于正生出了“即使不做演员,我也要指挥演员”的想法,从此走上了剧本创作之路。因为小时候看书多,于正一路过关斩将,写了很多小剧本都被采用,后来还成了星空卫视真人秀《爱情梦工厂》的编剧。自从走上了写剧本之路,于正迅速成为同学们中的“土大款”,在上海也逐渐有了一些人脉。年,他“瞎编乱造”的能力被香港TVB资深监制李惠民发现,便将其招揽到麾下,正式走上了编剧之路。而这一年,郭小四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三、上海,于抄抄和郭小四的发迹之地年,千禧年即将来临,各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年,一位叫韩寒的少年作家横空出世,拿到了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年,韩寒日以继夜的写了一部叫《三重门》的小说,一举成名。因为写小说,刚上高一的韩寒挂掉了7科,并要求退学,老师气愤的问:“你退学了,靠什么养活自己?”这位名声鹊起的小作家回答:“靠稿费啊!”韩寒的话,一语惊醒梦中人,全国的高中生都开始模仿韩寒,但却无一人能成为韩寒。唯独郭敬明例外。为了能成为第二个韩寒,郭敬明搜集了新概念作文的所有获奖文章,一篇篇研究,下功夫琢磨,终于摸透了评委们的喜好,蓄势待发。郭敬明在研究作文的时候,于正正在香港跟李惠民学习做编剧。李惠民告诉于正:“多看别人的作品,把情节扒下来,定好一个大体结构,再往里填充内容就行。”有了专业人士的指导,于正的编剧能力飞速提升,一个月就能写一部30集的电视剧。虽然业务能力提升了,但于正和李惠民之间,却相处的并不愉快。比如,于正没日没夜写了一个40集电视剧,李惠民只让太太给了他港币的红包;比如,于正的父亲离世时,李惠民不准假,还以“赶工”为由将他锁起来;这样的“不公平”待遇,让于正记恨了一生。年,于正还蛰伏在李惠民工作室时,18岁的郭敬明经过两年的研究,终于凭借《假如明天没有太阳》获得了新概念作文的一等奖。这个贫穷、自卑的少年,终于能一睹上海的风采。公里的路程,第一次坐飞机,花光了父母手头所有的钱,郭敬明穿着一件土气的枣红色上衣抵达了上海。没有出过远门的郭小四,还因为不会走地铁闸门,被工作人员大加羞辱,让他每每提及就红了眼眶。上海,让郭敬明见识到了世间繁华,也将自卑深深扎根进心里。随后,郭敬明连续两年获得新概念作文一等奖,但却并未获得过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ongd.com/sxdzz/5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