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迹》都要上映了
我们却仍欠《小时代》一个道歉
李沫霖
导演郭敬明最近压力很大。
先是老东家乐视影业反水一击,大范围取消了郭导的「独占性署名」,郭导反击“也许我拍的电影不够好,也许我导演水平不够,但是这不能作为抹杀我作为电影导演事实的理由。”
细思极恐。
作为联合出品方,乐视和郭敬明手挽着手走过了「小时代」的四部春秋,在外界盛传《小时代》是国产烂片衡量标杆的时候,乐视没有取消他的独占性署名,偏偏在爵迹快要上映的时候做到了。
一部电影为了营销可以牺牲多少?
我有一个朋友之前负责某电影的宣发,曾开创了国产电影营销案例的最清奇画风:
背景是该片很烂,导演要求无理,一次次的提出过分的要求,于是这位朋友掌控了该电影的官博,与脏话漫天的导演公开对撕,继而导致导演街头被路人泼粪。
瞬间就上了最热微博榜。
在这位朋友失业后,我曾帮她找工作,瞬间有三个影视营销公司要求面试她。
资本力量的侵蚀下,这行业才不在乎你是以什么姿态红的。
哪怕你在外滩裸奔把电影的热度带上去了,制片层和发行方都是满意的。
但这样的营销,郭敬明不会做。
郭敬明是一个内心极度自我高贵的聪明人,他能准确的认清自己的高度,意识到自己能捕猎哪一些猎物。
从另一面说,其实小时代也并非是烂片。
尤其是放到国产青春片这样的范畴里,跟《栀子花开》《何以笙箫默》《怦然心动》等等电影一比,《小时代》系列好看的简直有点过分了。
更可怕的是,这不是我信口开河,这他妈竟然是真的。
有许多比小时代评分低、情节差、票房糟糕的青春电影更值得批评、唾骂。
比如顾长卫导演于年上映的《微爱之渐入佳境》。
这部由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拍摄的电影,布景华丽,故事结构紧密精彩,充满了戏剧性。
最终在豆瓣上收获了惊人的4.7分,和《小时代4》比肩。
郭导轻轻松松就达到了被载入中国电影史中的第六代导演的高度。
舆论居然还一边倒的评价其是烂片,你们这届观众也太不是东西了。
——千万不要认为这句话是反讽。
在小时代刚刚上映的时候,国产影视也正经历着资本介入市场火热的狂潮。
当时上映的电影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既有巴啦啦小魔仙这种画风清奇豆瓣评分高达3.5的脑残商业片,也有BIKE与旧电钢这种豆瓣评分8.4的独立电影。
我的意思是说:即使是烂,从年到年,小时代系列绝对不是最烂的那个,也绝不是那个最值得挂出来骂的那个。
但是小时代所背负的骂名,却超越了任何一部比它更值得钉在电影史耻辱柱上的电影。
换句话说,它的质量和它所承载的舆论压力,根本不对等。
有多少人是为了黑而黑,又有多少人是出于对郭敬明本人的厌恶而“恨屋及乌”。
在网络上用舆论群起而攻,在人群中的被舆论影响的大多数——他们都是极易受情绪操控的人。
而客观的分离作品和导演本身,才是艰难的。
你可以说小时代价值观混乱,故事逻辑有问题,可以说它是烂片,只要你付过钱。
嫖客可以对上一位服务的小姐评头论足,因为他嫖了,而且付钱了。
但小时代遭受的舆论围攻中,有多少人连电影都没看过,就开始凭借对郭敬明本人的好恶对小时代大肆批判。
郭敬明抄袭,你恶心他,没问题。
郭敬明炫富,你仇富,恶心他,没问题。
因为这都是很严重的道德污点,我也非常厌恶,但这不能成为左右其作品质量的因素。
伍迪艾伦私生活混乱,性侵幼女,和养女结婚;郭沫若抛妻弃子,做政治墙头草。
但没人否定他们作品的价值(而且我个人看来郭沫若的作品质量比郭敬明高明不到哪去)。
中国文化里有个大毛病,这也就是文革在中国能够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原因。
你要是吸了毒,你的作品一定就下了蛊;你要是嫖了娼出了轨,你的作品就一定投了毒。
更让人恶心的是,还有更多的人从网上下载盗版看完了之后,说电影难看。
这位朋友,你这是什么行为啊,你这是偷窥嫖客嫖娼,边窥边撸,撸完了还嫌小姐活不好。
太臭不要脸了你。
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不完全反对盗版。
著名导演贾樟柯就曾从盗版碟中汲取营养,以至于《天注定》上映遭遇盗版,自掏腰包弥补票房损失。
(十几年前,年轻的影视从业者小贾得意的向记者展示他的盗版收藏)
这都是欠下的,该还就得还。
改变环境的恶并非一日之功,但可以先从改变自身的观念做起。
比如,你至少可以做到:
既然当初求种像条狗,就别撸完嫌人丑。
当然,上述言论完全无法改变《小时代》系列质量欠佳的成片,它很差,但应该有机会更好,尤其是在国产青春片整体表现欠佳的情况下。
稍微讲究点来说,比起其他跨界导演来说,郭敬明的镜头设计,至少很用心,《小时代4》最后结尾一个8分钟的长镜头,与《鸟人》中越窗而出的长镜头巧妙重合,你不能说这是抄袭。
在商业片中应用这样连续的富有写实性的镜头语言是很冒险的,在这一点上,尽管没把故事讲明白,导致拍电影的目的完全本末倒置,但郭敬明至少证明了自己的野心和勇气。
跨界导演们大多有个不会挑演员的通病,既然有资格跨界,对演员的选择当然有一定的决定权。
然而,你可以看到像吴亦凡、陈学冬、王珞丹、杨幂等等这种面部表情僵硬,毫无演技可言的演员总是频频出现在跨界导演的处女作上,以至于中国国产片的角色出演完全变成了看明星而不是看表演。
相比郭敬明在镜头设计上的冒险和野心,如果选择在卡司阵容上冒险,就更值得让人称赞。
《爵迹》就要上映了,这是一部真人CG电影。
对中国电影工业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据我所知,中国电影史上还没有一部全真人CG电影——我个人很期待,但对质量不抱有任何信心。
刨除特效层级的不信任感,毫无疑问,郭敬明又选择了一大批以陈学冬吴亦凡杨幂为首的,面部表情僵硬到完全无法传达情绪,肢体表演笨拙到根本没有灵动可言的明星。
出于商业的考虑,这样的选择是正确的,以及我深信郭敬明对于选角的审美也就仅限于最终幻想的CG人物了。
请相信,没有演技的演员对电影的伤害更大。
但是,无论如何,郭敬明都做了一件开创性的工作。《爵迹》的上映将扩充性的填补国内真人CG电影的空白,我将会贡献一张票,无论它有多烂——因为去做和做不好是两回事。
影视行业永远是手高眼低的行业,但正因为有郭敬明这样背负着烂片骂名却手握大量资源的人能有勇气去做这样的事情,技术工业的发展速度才不会因烂片的存在而因噎废食。
/END/
图片皆来自网络/尽情分享朋友圈
转载请联系授权/否则会有人投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