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红癣 >> 癣的症状 >> 针灸治疗牛皮癣

针灸治疗牛皮癣

程少为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zhuanjiatuandui/104395.html

本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临床特点是项、肘、膝、及骶骨等处皮肤出现红斑疹,融合成片,表面粗糙,纹理加深,状如苔藓,常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多见于成年人。

《诸病源侯论》把本病称为“摄领疮”。“摄领疮”,如癣之类,生于领上痒痛,衣领拂着即剧,云是衣领楷所作,故命摄领疮也。”《外科正宗?顽癣》中记载:“牛皮癣如牛领之皮,顽硬且坚,抓之如朽木。”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性皮炎。现代医学的银屑病(又名牛皮癣),则属于中医的白疕、松皮等。可见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的牛皮癣不是一个疾病。由于本病顽固难治,很多医学者又称其为顽癣。

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由于七情内伤,风邪侵扰,以致营血失和,经脉失疏所引起。

(1)情志内伤:由于情绪波动,精神紧张,以及性情急燥等情志变化,令肝气郁滞;化热生火,火热伏于营血,以致血热。《灵枢?本脏)云“血和则经脉流行。”现血热偏盛,营血失和,络脉充斥,外透肌肤,故发斑疹而色红。血热生风,风盛则燥,故剧痒且脱少量干燥皮屑。此属血热生风之病变。若情志郁闷,化热生火,日久伤阴耗血,营血不足,经脉失疏,肌肤失养,故斑疹色淡红,血虚生风,风盛则燥,故剧痒且脱干燥皮屑。此属血虚生风之病变。

(2)风邪侵扰:《素问·皮部论》“邪之始入于皮也,沂然起毫毛,开腠còu理;其入于络也,则经脉盛色变,”盖风邪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风邪外袭肌表,郁于肌腠而化热,致使营血热盛,经脉充盈,故常使症状加重。若风邪久羁,伏于肌肤腠理,经脉失和,往往导致久病不愈。

总之,情志内伤,风邪侵扰是本病诱发的因素。营血失和,经脉失疏为本病病机特点。当然,衣物磨擦和反复搔抓,不利于营血和调、经脉疏通,亦会加重病情,导致皮损、粗糙、增厚。

辨证治疗

本病初起时皮肤瘙痒,经常搔抓或磨擦后出现散在的多角形扁平丘疹。日久皮疹增多,融成斑片,皮肤增厚,纹理粗重,状如苔藓。其色红,暗红,淡红,红褐不一,表面有少量鳞屑。好发于颈、肘、膝、及尾骶(dǐ)部,亦可在四肢,躯干多处发生。多见于青年和成年人,老人较少,儿童一般不发本病。

风湿蕴热

主证常见于颈、肘、膝、及尾骶,亦可见于四肢躯干。皮疹初起为红丘疹,迅速融合成红色斑片,大小不等,高出皮肤,皮纹粗疏,或有少量薄鳞屑。可见抓痕、血痂。自觉剧痒,兼见口干渴饮,心烦不宁,睡眠不佳。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或弦数。

治则散风、清热、利湿。

处方曲池大椎阴陵泉阿是穴

曲池、大椎、阴陵泉均用毫针泻法,行针6次后留针30分钟,取皮损区中心刺入1~3针,周围用1.5寸针向皮损中心刺入3~10针,不运针,留针30分钟。

方义曲池、大椎泻之可散风清热,阴陵泉泻之可化湿,局部皮损区围刺可散风清热,行血止痒。

血虚生风

主证久病皮损不消退,日渐加重,以致局部皮损增厚粗糙,色淡或浅褐,表面干燥覆有鳞屑,状如牛领之皮,剧痒,夜卧尤甚。舌质淡,苔薄,脉细。

治则养血、润燥、祛风。

处方合谷曲池血海三阴交阿是穴

上方除阿是穴位,均用平补平泻法,阿是穴选皮损中心部刺入1-3针,周围用1.5寸毫针向中心沿皮刺入3~10针。以上均留针30分钟

加减奇痒者,加风市;阴虚血燥者,加膈腧,百虫窝;久治难愈者,加耳后静脉,放血1-3滴。

方义血海、三阴交养血润燥;曲池、合谷祛风止痒;阿是穴行血祛风,促进皮肤恢复;风市祛风止痒;膈俞、百虫窝有养血行血之功;耳后静脉放血亦有行血祛瘀之效、血行则风自灭。

健康小提示

牛皮癣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忌酒、忌海鲜、忌辛辣。2、消除压力及精神紧张因素,避免过度疲劳,注意休息,保证睡眠。3、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本病的一诱发因素,尽可能避免感冒、扁桃腺炎、咽炎的发生。一旦发生应积极对症治疗,以免加重牛皮癣。经常因扁桃腺化脓而诱发本病或加重本病的建议行扁桃腺摘除术。4、居住条件要干爽、通风、便于洗浴。5、多食富含维生素类食品,如新鲜水果、蔬菜等。6、清洗患处时,动作要轻揉,不要强行剥离皮屑,以免造成局部感染,如红、肿、热、痛,影响治疗,使病程延长。

版权声明

本文出自《中国针灸治疗学》,转载请表明出处;

校对:单老师

图片来自网络

咨询、投稿邮箱

.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ongd.com/ydzz/8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