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不能忍受的是光阴虚度,所以坐牢最大的痛苦恐怕不在其他,应是虚度光阴。
有个设在小岛上的监狱让犯人每天从岛的一头挑水,长途跋涉,走到岛的另一头,把水倒回海里,做这样无意义的事可以把人逼疯,就是因为它极度地强化了人光阴虚度、生命虚掷的感觉。
小波写到插队生活时也有这样的感触:每天看着落日,想到自己的生命竟然这样白白地度过,不禁悲从中来,不可断绝。我们这一代人全都经历过这样的生活,我们将宝贵的青春和生命虚掷在草原,在沙漠,在边陲,在荒野。我们做的事情没有什么意义,仅仅在虚耗生命。
有一次,我和小波谈到我们这一代人与前辈、后辈之区别,结论是:我们曾经经历过真正的绝望。
老一辈人意气风发,参加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经历大时代的洗礼,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小一辈人吃香喝辣,高枕无忧,可以一辈子沉浸在欢乐的小时代,过他们甜蜜的小日子。唯独我们这一代人在生命中一度除了粗笨的体力劳动,还有无处宣泄生命中最高尚的冲动。就是这种感觉。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如果一种制度、一个时代、一种社会安排,令人没有选择的余地,不能按照自己的内心冲动去实现自己的人生,过自己想过的生活,那种制度、那个时代、那种安排就是最糟糕的。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按照自己心向往之的方式去生活,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只是按照他人或社会的安排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那就是生命的虚掷,是令人最难以忍受的活法。
以上图文皆选自《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
推荐阅读
点击此处直接购买
作者:李银河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作者简介:李银河,当代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社会学家。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师从于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曾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内容简介:《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是李银河的力作,是一部质朴而真诚的随笔集。在这本书里,李银河摒弃了一个社会学家和文化斗士的身份,而去省视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内心,直率地表达了她对生命的真实感受和深邃思考。这本书是她远离繁华喧嚣的都市,隐居乡下和海滨,每日独对日月星辰、海浪潮涌、四季轮转所写下的,是她与自己内心的对话,是她内心矛盾、挣扎的记录。无论怎样,她对爱与自由的追寻从未消褪过,正如书中所言:“自由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由地去爱自己喜欢的人,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我的人生宣言。”点击图片更多精彩
阅读,温暖你的生活-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