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吃粽子吗端午节福建还有很多打开方式

端午节,

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

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

以及喝雄黄酒等习俗。

关于端午,

作为中国人,

你还应该知晓↓↓

又是一年端午节,

别只记得吃粽子啦~

快跟小编一起来看看,

咱们大fu建各地

都是怎么过端午的吧!

福州

吃碗太平燕

太平燕又称扁肉燕,是福州人常吃的一道“喜庆菜”。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亲友聚别,福州人必吃“太平燕”,取“太平”、“平安”之意。端午佳节,福州人的餐桌上往往也会有一碗太平燕。

煮粽水洗身

粽子煮好后,会把锅里的水留下,用来洗脚、洗脸、擦身体等,据说能消毒解暑,夏天不会生痱子,不易被蚊虫叮咬。

厦门

赛龙舟

厦门的海峡两岸龙舟赛,名声在外,每年端午时节,龙舟池就一改平日的恬静清丽,在风雨烈日中尽显力量之美。

捉鸭子

水上赛捉鸭是流行于闽南地区的端午节独特风俗。将一只桅杆横放,从岸上伸向海面,上面还抹了油。要捉鸭子的人得先走完杆子,取到杆尾的笼子。再下水游泳把飞走的鸭子抓住,回家就可以做一道好吃的姜母鸭啦!

泉州

煎堆补天

泉州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吃“煎堆”,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

端午节之前,泉州一带正是梅雨季节,雨下个不停,古时传说是天空“漏了”所致。人们盼晴心切,仿效女娲炼石补天的做法,因此有了“煎堆补天”的民俗。

唆啰嗹

唆啰嗹又称采莲,因反复吟唱唆啰嗹,故俗称唆啰嗹,是泉州地区在端午节时表演的一种独特的汉族民俗踩街舞蹈,在全国独一无二。采莲队员在户主家挥舞彩旗可辟邪纳吉,无论店家或居民都会争先恐后地放鞭炮,祈请采莲队入内“采莲”。

每年端午节还会出现争采“头莲”、“二莲”、“三莲”的情景。首家接受采莲的称为“头莲”,而争取到“采头莲”的所获福气也最大,仪式也最为讲究,一般得提前一天放请帖作准备。

漳州

走贡王

漳州市诏安县数百年来有端午节走“贡王”的民俗。每逢端午节,当地乡人分别从两庙中抬出“开漳圣王”陈元光的部将沈世纪、李伯瑶二将的神像出行,环绕北关游街时,由庙宇灯笼前导,刀斧戈戟罗列双行,社众排队随后,齐唱原名龙船鼓歌的“贡王歌”,十分热闹。

给古井“洗澡”

华安县仙都镇大地土楼群二宜楼内,每年端午节会给古井“洗澡”,这项习俗延续了多年。端午节当天中午12点后,清洗者先是拆开古井的地面部分,清洗一片井盖和两瓣副井盖。接着抽干井水,由一人下到4米深的井底,清除淤泥、杂物等。清理完后,还要往井内撒放5斤盐,以清除异味,接着封上井盖。

龙岩

牛角粽

每逢端午,龙岩人通常会将葱、香菇、肉等炒熟作为粽子馅,而后往往将粽子包成两种形状,一种就是我们日常见到的形状,而另一种则是头大、尾巴尖的“牛角粽”。

熬“药把水”

端午前后是许多中草药的成熟期,艾草、菖蒲、灯笼草、鱼腥草、桉树叶等在端午前后很是畅销。龙岩人会将药用植物捆成“药把”,煎出浓浓的“药把水”供全家人洗澡。有的人还将鸡、鸭蛋与“药把”同煎,剥壳吃下。据说,这样身上就不会长“痱”和“癣”。

南平

包粽子要抢先

闽北地区端午的重头戏也是粽子,但是南平人民包粽子一般都是在节前,赶早不赶晚。因为南平人有个讲究,最早包粽子的家庭是最吉利的。粽子分甜、咸、碱,内陷一般有蜜枣、豆沙、花生、肉等,相对来说味道比较纯粹。

黄瓜煮田螺

在闽北一带,传说端午节这天吃田螺可以明目。所以,端午节这天大家都爱吃上一碗田螺。而田螺也是闽北的特色菜,田螺煮黄瓜,尤其独具风味。

宁德

送鱼

在宁德当地,端午节前女婿要给岳父母送黄鱼,家境一般的就送海上养的黄花鱼,家底殷实就送野生的黄唇鱼,俗称“送鱼”。

女婿家备好鱼等礼物,装入红布袋、红礼担子,挑着送往岳父母家。而岳父母也要回礼,即“送节”,装入小孩过节的新衣和节饼、油扇,蕴意一家老少健康如意,表达娘家人对女儿的美好祝福。

五月初四过端午节

宁德寿宁至今仍保存着在五月初四过端午节的习俗,纪念为寿宁建县立下功勋的刘良、李球、刘斌等13位“义勇大夫”。明朝起,每年农历五月初四提前过端午的习俗在寿宁流传至今,相沿近六百年不变。

莆田

五味草煮黄蛋

端午节莆田人往往要煮蛋、吃蛋。人们采集香草、菖蒲、石榴枝、桃枝、柑橘枝等,统称“午时草”与鸡蛋一起煮,味道芳香。煮蛋的汤水用来给小孩洗澡,洗好换新衣,再用五色线结成网袋,装上熟蛋给小孩戴在胸前,祈求今后更加平安、健康、聪明。

初一糕

“初一糕”是指五月初一,莆田民间做米糕。糕的样式虽有不同,但制作的原料与方法大致相同,都以大米磨成粉,后加糖、香料、花生等蒸制而成,叫“早米糕”;也有以佐料特征命名的“薄荷糕”等。

三明

送节

三明建宁客家端午有送节的习俗,送节的时间一般从五月初二开始,多为晚辈向长辈送节,如刚订婚的女婿给岳父母家送节,外甥给娘舅家送节。

送节的礼品除粽子外,还有猪肉、雄黄酒、玩具、扇子、面条等。送这些礼品也有讲究,比如送扇子,意为送凉风、送清爽、送健康;送面条,取的是面条的白色,有洁净之意,送面条就是送洁净、送顺心之意。

腌制菖蒲

沙县端午节有腌制菖蒲的习俗,端午节当天采菖蒲根洗净切片用盐腌制,以备家中有人夏令肠胃不佳、肚痛时服用。

平潭

煎面饼

平潭有端午煎面饼的习俗,用粗面,即小麦浸在水里发后,磨成浆,在大铁锅里煎成。面饼的吃法跟春饼一样,卷上炒或煮熟的豆芽、韭菜、蛏肉等食用。

原来,

咱福建的端午习俗,

这么精彩丰富!

你家乡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呢?

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吗?

欢迎留言分享~

最后,祝大家端午安康!

来源:福建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ongd.com/xzmz/85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