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日本真人电影在华票房记录,日本人这次

中医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50277.html

作者

李忠利

来源

娱乐硬糖

《小偷家族》(万引き家族)的上映,负载着多重意义。

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影片当然是万众瞩目的第一重标签。毕竟,上一部在中国内地上映的金棕榈还是25年前的《霸王别姬》。而在不久前的上海电影节上,《小偷家族》已经引发观影热潮,数千张电影票半分钟内售罄。首映结束,掌声长达9分钟。

而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部被寄予市场厚望的日本文艺片。它的功成与否是中国批片市场勃兴的重要论据。同时或可成为日本真人电影开拓、丰富中国市场的真正起点。

有人将《小偷家族》掀起的话题热潮视为近来少有的电影迷的狂欢。毕竟,部屋君的朋友圈里,除了挂羊头卖狗肉有欺诈观众之嫌的《爱情公寓》外,最多人谈到的电影就是《小偷家族》了。(好像这里拿豆瓣评分只有2.8分的电影一起说,是对8.7分的《小偷家族》的亵渎)

《小偷家族》在中国院线的票房成绩,首日票房万元,截止目前,累计票房超过了万元,超过去年《银魂》真人版的万元,创造了日本真人电影在中国的最高票房记录。达到了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今年3月在内地上映的是枝裕和电影《第三度嫌疑人》,票房只有万。

日本的批判现实主义

上映之前,《小偷家族》在中国各大城市已经举行了场点映。7月31日在京举办的发布会中,中国现实主义的大爆款——《我不是药神》的主创文牧野、王传君、章宇都来捧场。细细品味,“药神”和“小偷”确有颇多相似之处。其在中国市场的引爆,可能有共同的用户心理机制。

影片框架上,两部作品均是“先扬后抑”,让观众在大笑之后沉思甚至心碎。作为是枝裕和执导的第14部剧情长片,“小偷家族”延续了导演最擅长的家庭题材,纪录片式的影像风格含而不露。前半段轻松明快,以偷盗为生的“一家六口”生活拮据却其乐融融;后半段秘密逐渐揭开,一家人原来并无任何血缘关系。他们因利益汇集,却在落魄的生活之中产生了胜似亲人般的温暖。

“电影应该尽量不直接言及悲伤和寂寞,而把那份悲伤和寂寞表现出来。”是枝裕和在影片中铺设了恰到好处的泪点与克制,当然,一以贯之的是,其着眼点并不在家庭,而是呈现日本社会真实社会存在的一群人,是制造“小偷家族”的社会环境。

也正是这种对日本现实的思考和批判,令是枝裕和捧得金棕榈奖后,最喜欢表彰日本文化出海的安倍晋三首相,用日媒的话说,就是对这位为国争光的导演“彻底无视”。

日本著名美容外科医学博士高须克弥、作家百田尚树等公众人物甚至公开批判是枝裕和,说他是在“抹黑日本的形象”。

部分网民认为是枝裕和有反日倾向——日本明明是一个拾金不昧的国家,导演为何要在戛纳向世人输出“小偷”形象?在雅虎日本搜索“是枝裕和”,在“是枝裕和导演”之后的关键词,就是“是枝裕和反日”,甚至还有了“是枝裕和其实是韩国人的后裔,所以反日”这种毫无根据、莫名其妙的说法。

批判现实主义和现实将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小偷”和“药神”都在本国现实中摸索、挣扎。

和“药神”一样,“小偷”的故事起源同样是社会新闻。年,东京警方在一处民宅发现一具遗体,推断其为岁的加藤宗现。警方调查发现,老人已在年去世,但其家人始终未提交死亡证明,一直领了32年的养老金和长寿金,共计万日元,这位老人成为影片中奶奶的故事原型。除了奶奶之外,小女孩的原型以及偷鱼竿的故事情节也全部来自导演的“基层”体验。

《小偷家族》中,一家六口蜗居在都市丛林里低矮的陋室中,湿潮的被褥,局促的浴室,满院的树丛像是隔离富裕和贫穷的屏障。这屏障甚至挡住了夜晚的烟花,他们只能在屋檐下的缝隙里听听声音。

影片没有对贫富作直白的对比,但阶层分化的日本社会如此显而易见。在亚洲最发达的国家呈现贫穷和底层,这是日本最具批判意识的现实主义,而中国观众也正在经历一轮现实主义的洗礼。

中国批片市场的勃兴

《小偷家族》6月8日在日本上映,7月5日、13日分别在香港、台湾公映,能在内地定档8月可谓惊喜。毕竟5月份的戛纳电影节上,路画影视才刚刚拿到《小偷家族》的中国版权。

历经有司审批和档期协调,该片删减了约4分56秒,基本实现了同步上映。其实,在戛纳这一全球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当中,评审团奖《迦百农》、开幕片《人尽皆知》、闭幕片《谁杀死了堂吉柯德》均被中国批片买家收入囊中。

如此的大手笔得益于中国批片市场的蓝海。年是中国批片市场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中国每年引进的64部外国影片中,34部来自美国,另外30部批片来自欧洲、日韩等“非美”影片,也包括好莱坞非“七大”公司出品的美国影片。年批片数量达到47部,年飙升至70部。

与数量飙升伴行的,是类型的多元化和内容的高质化。

类型上,年之前的批片以科幻片和动作片占据主流,高票房影片多为《神偷奶爸2》《哆啦A梦:伴我同行》等科幻题材。到了年,《你的名字》《血战钢锯岭》突出重围。年,小语种、类型片十分丰富,印度、泰国、西班牙作品均登陆院线。

影片表现上,年到年11年间,仅有14部批片票房突破亿元。到了年,一年内批片票房超过50亿,破亿批片数达到了11部。其中《摔跤吧!爸爸》《生化危机:终章》票房均过10亿,《看不见的客人》《天才枪手》票房、口碑双丰收。

同样收割于国际知名电影节的《小偷家族》的引进符合天时地利人和。导演拥簇环伺,口碑口口相传,题材正当适宜。

走家庭温情路线的影片基调,吻合中国观众的文化心理;正处于现实主义饥渴状态中国大荧幕,也急需类似的现实主义题材填充;是枝裕和也是中国观众较为熟知的日本导演,其受中国台湾导演侯孝贤影响巨大,数次提名国际大奖,《海街日记》、《比海更深》两部作品引发中国“是枝裕和热”。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推出的是枝裕和回顾展,八部电影的套票46秒就被抢光。

《海街日记》

而《小偷家族》被寄予厚望,其良好开局也被奔走相告,还因为:此前的日本真人电影,在中国市场已经让人失望太多次了。

《小偷家族》能否带动日本真人电影

日本堪称最具规模的中国批片对象。豆瓣当中有一个“中国内地引进的日影、合拍片汇总”的豆列,根据梳理,自年至今,中国院线公映的日本电影共有部。年不仅是中国批片市场的转折点,同时也是日本批片进入中国的转折点。

改革开放至年间,48部日本电影曾在中国公映,《人证》《远山的呼唤》《生死恋》《蒲田进行曲》、《寅次郎的故事》等真人电影让高仓健、山口百惠等日本影星在中国家喻户晓。

但随着中日关系进入调整期,上个世纪最后一个十年,中国一共只引进了《情系铁骑》等10部日本电影,均表现平平;年-年更是长达六年的沉寂期,这六年中仅有17部日本电影在中国内地上映;年末至年中,长达三年多的时间里,日本电影在中国绝迹。

直到年,伴随批片市场的勃兴,中国引进的日本影片数量达到11部。年的数量也达到9部,连续两年仅次于引进美国片。

数量逐渐领先,但引进日本电影类型越发收拢至动画电影,真人电影在中国市场一度降温至冰点。年11部入华日本电影中,仅有2部真人电影,其余9部都是动漫电影。动漫电影是日本电影在中国唯一的引爆点,年5月上映的《哆啦A梦:伴我同行》和年上映的《你的名字》票房均过5亿,这也成为日本电影继续规模化引进中国的最大理由。

但动漫作品终归小众,难以引发普罗大众的共鸣和最广泛的市场效应。正因如此,日本批片在中国尽管数量越发可观,票房上却被印度等国后来居上。、年在中国上映的20部日本批片总票房不到16亿,而印度四部批片《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线》的合计票房便将近25亿。

今年以来,不论是上户彩(《昼颜》)还是新垣结衣(《恋爱回旋》),都没能挽救日本真人电影在华的困局。而这次,是枝裕和带着《小偷家族》创造了日本真人电影在华的最高记录,或许要成为新海诚之后,日本电影出海中国的一剂新药,也让各大影视公司对买入日本电影的公映版权能赚到钱更有信心,从这个层面上,真的要感谢是枝裕和了。

但其实,在部屋君看来,《小偷家族》在中国能创造票房记录不能说明日本电影在中国要复苏了,它是建立在戛纳最佳和10%+排片量的基础上的,部屋君觉得日本真人电影,或者说是文艺电影,在中国市场要想有好的票房反应,最重要的还是需要观众的欣赏水平成熟,毕竟在最直观体现整体观众欣赏水平的购票软件猫眼的评分上,《小偷家族》只有8.0的评分,和《小时代》、《爵迹》、《左耳》之流差不多,远落后于9分以上的《战狼》《捉妖记》等。

年日本最新50部电影来袭

要把杰尼斯搞垮!这本八卦杂志让人瑟瑟发抖

看过两遍后,才发现我们彻底被这部电影给骗了

96位日韩美少女同台,樱花妹被吊打?!

揭秘日本明星的收入,竟不如中国三线小生?

日剧与音乐部屋(ID:rijuyinyue):每天带来日剧资源与日娱资讯,求日剧资源可以加部屋君,部屋君的私人,各种日剧日娱的问题都可以来加部屋君,欢迎来撩。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ongd.com/xzmz/6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