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会做事的人不如一个会说话人

当董明珠开始直播卖空调的时候,雷军已经亲身主持了近十年的发布会。当张小龙第一次连麦直播间时,ElonMusk已经在Twitter上带火了包括clubhouse、电动车、宇宙飞船。在这个品牌即内容的时代,大佬们不得不把自己推到前台,下场和用户互动。这,不止是大佬们的事,而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追梦人的魔法棒。

1.用故事支撑你的观点

首先,学会讲故事来支撑你的观点,而不是从理念谈到理念,从抽象谈到抽象,大谈道理。所谓大道理就是一个试图说服你的理由,经过你的理性、通过你的大脑皮层,试图改变你的想法。

人类的大脑更容易受的鲜活性和场景性信息,人类最原始信息处理方式用视觉说话,场景视图说话,感同身受的东西,是一种感受的力量,我们可以叫“量子纠缠说服法”。

而感受是什么,它可没有打算说服你,它只是在你面前呈现了一个有细节的场景,这个场景你完全想象的出来,你可以感同身受,你脑子里的某种焦虑、某种舒适突然被唤醒。然后你自己就从心底深处冒出了一个需求,——你要表达的目的对方接收到了。

比如,我现在有一个观点,郭敬明就是一个很会接受采访的人。

有一次媒体深度采访他时,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询问他如何准备《小时代3》。他马上就进入状态,回答说:“前两部《小时代》,我们宣传去了七八个城市,每个城市我都去电影院看……我戴着口罩、帽子,想进去听观众在哪里会笑,在哪里会哭……我坐在电影院,我以为观众会笑的点,结果全场鸦雀无声,我当时一滴大汗就从背后滴下来。我觉得观众一定会哭的点,结果大家在笑。”

他会主动引用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来回答记者的问题。由于这些故事是他的个人体验,所以质量都很高。你看,画面感有了,场景你自己也能想象出来了,代入感极强。

假设现在有一个打车软件要做广告,主要想说这个共享出行平台的安全性。需要写一句文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写呢?

一开始他们取了一个标题,叫“女白领安全回家”。你看,目标对象很明确吧?是女白领。软件的主打优势也体现出来了吧?护送女白领安全回家。挺好。

所以不妨把目标再拉近一些,瞄准那些最需要安全护送的女白领。谁最需要安全护送?是上班的女白领,下班的女白领,还是晚上加班的女白领?女性怕黑,晚上加班后打车,让不少女性胆战心惊,所以“加班女白领”比“女白领”更聚焦。然后把镜头再拉近,再聚焦。什么样的加班女白领更需要护送?是年轻女白领,还是中年女白领?答案很明显,年轻女白领更弱小,路途上更需要安全保障。到这里,一个新标题就取出来了。

我给你念念:放心吧!加班小女生%安全到家了。

你看,这句话一出来,你一下子放心了,甚至觉得好像有个特别可靠的人拍了拍你的肩膀,让你安心。这个时候无论你自己是这个小女孩,还是你女朋友是这个小女孩,还是你有个女儿,还是你是公司单位的领导,都有这个感受。放心了。

再比如,一家保险公司投放了一条儿童教育保险金的广告。原来的文案是:“为孩子的未来教育做好准备”。北京奥美的首席文案总监林桂枝大笔一挥,一条新文案出来了:上幼儿园了,要准备好宝宝长大念藤校的学费!感觉一下:这不是一个人隔了老远对你喊,“为孩子的未来教育做好准备”,而是一个人就坐在你邻桌,拿胳膊肘捅你,“上幼儿园了,要准备好宝宝长大念藤校的学费”!

再来感受一条。有个家居收纳的广告,一般的文案会怎么写呢?“为你打造全方位家居收纳方案”?“3个家居小物,个个超级实用”?“7个收纳技巧,让你收好小物件”?等等吧,都挺好,但是都不如林桂枝在书里写的一句话,我给你念念:治愈出门找不到钥匙的你。

我不用作用于你,也不用你靠近我,我拨弄一个我心里的感受,如果你心里也有一个类似的感受,你那个感受就能被唤醒。这就是量子纠缠:故事化、场景化的力量。

适当暴露一些私空间,展示人性其实是一个很好地影响听众的方式。这叫打开你们的公共象限,著名的乔哈里窗理论。你们之间的公共象限越多你越会影响他、取得他的信任。

得到的罗振宇,我认为非常会说服人、施展影响力的人。

《罗辑思维》的开篇,罗振宇讲述“为什么说得到APP的定位是知识服务商”——一个非常枯燥但让CEO们都绕不开的话题——他是怎么把企业使命愿景这种枯燥话题讲得活色生香的?

他开篇先引入一个故事:“我们就从最近的一件事说起。大家都知道,区块链特别热。热到什么程度呢?”后面接着开始自然而然讲述他亲身经历的一些故事了,比如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ongd.com/sxdzz/6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