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榜哥
又和各位见面啦
那今天我们继续聊聊关于电影的故事
NO:期
本期的主题是
什么样的标准才算的上好的电影?
从十九世纪末电影被发明至二十世纪初电影开始专注于长片,一百多年来,电影始终致力于一件事:讲故事。无论是格里菲斯的剪辑革新还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都是在用不同手段完善、丰富、创新电影讲故事的手段。
(早期的剪辑师们)
在格里菲斯那个年代,剪辑师最多算是导演的雇员,而不是现在的创意合作伙伴。他们对着阳光看胶片,通过投影仪检查自己的工作,做出必要的调整。
制作层面上,由于剪辑的存在,使电影的内容构思更上一层,其实这个东西很容易解释,不知大家还记得《阿凡达》刚上映的时候,给观众带来的震撼,以至于后来各大影片都推出“3D”的概念!这就是技术上的突破,也是电影史上的里程碑!
有人说——我的观点:电影是大众娱乐,同时也是通俗艺术,也是精英文化,大家各取所需而已。
我认为好的电影就是:用电影语言讲述一个故事的开头、经过和结尾,让观众移情于故事人物、沉浸于故事节奏、专注于故事发展、满足于故事结局。
(教父)
先满足了基本观众的娱乐需求,然后我们再来讨论“内容层面”。但是现在大多数中国观众好像就满足于基本的娱乐和感官需求了。我们可以说观众的需求要满足要考虑,但不能就此把“好电影”的标准就给定到这里了。不能眼界就只盯着这两年的中国电影和票房数字。
如何娱乐观众?
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和复杂的问题,它需要有多年的市场体验和传承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体系。而中国电影,甚至整个中国娱乐界,都还没来得及摸索出属于中国市场的最基本规律呢。
拿二部电影来举例:速度与激情7,魔兽电影。
我敢说速度与激情7上映之前,很多人都是没听说过这个系列的,但是因为主演死了,媒体的宣传报道,自然而然的观众就被吸引,再加上本身电影题材非常的不错,飙车,美女,枪战,抢劫,你能在动作片电影看到的元素,这里基本都有。所以娱乐观众的同时也带来非常高的票房。
魔兽电影,对于中国来说,确实是情怀片,北美票房惨淡,当一部花了很多钱制作出来的电影,满足了大多数观众的娱乐需求后(你要说大家是来回顾情怀的也对),我们就要照顾到观众中另外一些有更多需求的群体了。于是我们就要讨论一下内容层面是否有情怀,如果再高级一点,就是灵魂的问题了。昨天不是报道说,魔兽2可能不会在北美上映,只为中国特制吗?
电影应该分哪几类?
首先电影要分“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
把电影的评价标准分为了两个方面:观赏性和艺术性。
评价一部电影一定要从两个方面着手:故事和主旨。
故事是电影的表现形式,是身体。
主旨是电影的中心思想,是灵魂。
在这个标准下,电影分为几种。
第一种,可看性强的商业电影,这种电影也是目前大部分人特别喜欢的类型。比如凡是你在百度上随便搜美国大片,这种类型的片,一搜一大推!
第二种,是追求艺术灵魂却不在乎故事载体的艺术电影,往往叫好不叫座。
那这种电影,就是你看了5分钟就想睡觉。不是专业的电影人,根本看不懂,比如我。
第三种,则是故事性、观赏性和艺术性兼具的经典作品,既有美好的情操,又有诱人的情节,是完美的艺术结晶。
奥斯卡评委这帮老头子,就喜欢看这种,比如第8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第87届奥斯卡最佳电影。
所以各位心中的男神,像约翰尼德普,布拉特皮特,很难获得影帝奖,往往他们的电影都是商业大片味太重。但是他们的电影有票房啊!也是观众们非常喜欢的电影呀。
看电影和看故事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呢?
我想在很多情况下看电影确实和看故事是一码事。比如年的《达芬奇密码》,就是把丹·布朗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搬上荧幕,使一个精彩的悬疑探秘故事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电影时长两个半钟头,并不算短,但与小说相比,无异于把内容打了个压缩包,去掉繁复细节,拣最重点的枝干描述一个粗略情节。这样的改编成品相当于一个简化了的小说故事,和小说本身的文字体裁形式相比,电影的视听艺术形式并未对故事本身带来任何新元素。如果不是好奇心驱使的话,有时间去读原著小说的读者完全可以忽略电影的存在,因为文字这个体裁,对讲故事而言,没有时间和篇幅限制,能呈现的细节更加丰满丰富。
(达芬奇密码)
回到我们最开始的问题,什么才是好电影?
我一直相信:一个好的故事不一定成就一部精彩的电影,但一个精彩的电影必然有一个好的故事。具体说到《小时代》,郭导演完全没有达到可以玩弄电影故事叙事技巧的水平,但又无法做到上述“好的电影故事”中规中矩讲述,这个大致放在中国电影都是一个通病,其症结在于电影工业体系的不完备,所以才会让观众觉得“都不能讲好一个故事”。
国产电影这几年票房的高歌猛进,说明电影在中国成为了一种真正的大众娱乐,这既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也是全球生活方式趋同的写照,是电影产业这种带有艺术特质的商业行为的成功。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可以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但电影作为一种商业行为,要评判其成功与否,确实只有票房这一个判断标准。从票房来看,小时代赢了,后会无期也赢了。
有时候我个人认为,中国电影没必要和美国电影比特效,好不夸张的说,别人老美有工业光魔这样的变态公司存在。
自从乔治·卢卡斯于年创建该公司、并参与第一部《星球大战》的特效制作以来,工业光魔已经为多达多部影片提供了视觉特效制作服务。
毫不夸张的说,领先中国20年的电影特效是有的。
那比什么?比剧本!其实中国编剧们的剧本并不差,只是现在的中国电影一直去追求特效化,明星化,不知道大家发觉没有,10部中国上乘电影,其中,7,8部都是相同的演员。
有一部中国电影剧情发展的非常好!
《让子弹飞》,通过小六惨死、勇敢赴宴、暗杀夫人、分发钱财、绑架黄四郎等事件不断加强主要电影人物的戏剧冲突,改变其力量对比,推动故事的发展,直至最后导致劫匪VS恶霸你死我活的决斗。
以前老美有一部电影叫《十二怒汉》,年的电影。
19天拍摄时间,35万美金制作。十二个白人,一张长桌,十几把椅子,一个房间。再加上几个破旧的电扇,一个衣橱,一台饮水机和几个衣架,就是全部的道具。靠着一流的剧本,演员神态的变化,就连场景都是没变过,一直都是在这小办公室里面。
这样的电影,中国拍不出来吗?有特效吗?没有啊!就靠剧本和演员表演来支撑!
但中国还是拍出来了,是翻拍了,叫《十二公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两版都翻来看看。
今天和大家聊了那么多关于怎么定义好电影
其实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有很多歧义的地方
每个人对好电影的定义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不同,有人觉得小时代就是好看,看了还想看第二部,第三部,而有人就不这样认为。
汽车人和人类联手对付霸天虎的时候确实让人很嗨,很燃。
变形金刚是个好故事,其次才是一部电影。
所以,好电影没有标准,但确实有很多技巧可以让一个电影更精彩。
如果大家对好的电影,有别的看法,也可以在下面留言板告诉榜哥哦!
--END--
一个写情感,听音乐,玩游戏
看电影,开段子漫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