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这位小时代体女律师火了郭

昨天,一位称自己工作于“亚太第一大律所”年轻漂亮的女律师的朋友圈被截图成了热点。社交媒体上,她的名字、她供职的律所都成了热搜词。

她的朋友圈并没有什么爆炸新闻,有的只是“明媚忧伤”的日常炫富生活:

比如,强调自己拎着5万元的手袋穿着Burberry套装去办自己第一个美国签证面签;

比如,以自己“北京大学”的学历,就认为自己不能要一个乡镇背景的男朋友,因为他的亲戚都是低学历;

比如,她的自拍照要像时尚杂志一样给每件衣服配饰加上品牌和价格……

这一系列“无比精彩”的信息都让人们好奇,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她的日常,是这样:

她看待婚礼,是这样的:

她看待婚姻,是这样的:

她看待收入,是这样的:

她去面签是这样:

她的旅行是这样:

这渗入骨髓的文风和称奇的价值观,

让不少网友爆发这样的感叹:

她是从晋江都市言情里走出来的玛丽苏女主么?

正当鹅娘觉得这语气内容新鲜却又似曾相识时,

下面这条微博终于解开了谜题:

郭...敬...明...

你别说,强调自己开庭身穿整套Burberry脚踩9cm高Chanel的她,和厕纸都恨不得用LV的小四倒真的有一点相似啊。

这密集型大篇幅的冲击让鹅似乎回到了那个懵懂的读《小时代》的年纪,在那个丁香芬芳的微醺午后乎产生了自我疑问:

到底什么才是有价值的?

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是所谓的内心平和还是标签式的物质累积?

不穿名牌不住别墅,就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了吗”?

通过外在物质条件来衡量一个人是对的吗?

那些年,

令人迷惑的“郭敬明式价值观与审美”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用物质堆砌的生活哲学”

出生于四川小城市的普通人家的80后作家郭敬明,哦,不,应该是作家、导演、老板、富豪……在他的作品、文字抑或他真正的生活中,都极度希望通过奢侈品、价格、标签来肯定自己,他没有掩饰过自己对物质赤裸裸的崇拜。

郭敬明目前的住所位于寸土寸金的上海静安区武定路,有三栋花园洋房,房间里处处透露着一种小镇青年对欧式奢华的想象。

沉淀的实木雕花家具

寸土寸金的静安区三栋洋房之间还带有花园小喷泉。

屋内的家居理念就是名牌越多越好,哪怕是买了做包的产的卫生纸,logo有了,钱不过是个加冕的数字。

地毯要是FENDI的。茶几要是KENZO的(对就是这堆杯子下面的茶几)。

就是喝水吃饭,他也要追求用具的顶级豪华。

家里像酒店一样,把雨伞门口放一打,哦,小时代同款,便宜的也就三千多一把.。

房子的每处拐角,名画艺术品堆堆放,留白是什么?

在富贵面前,东西永远不嫌太多。

他曾在博文中说:“到底我要换哪一款电脑,才能让它在一堆ARMANI和达芬奇家具中间每天相处而不自卑……”

其实,“自卑”才是他的关键词。一切物质堆砌都是来完成和“自卑”的抵抗。

这种对“物质”的高度膜拜同样被他是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小时代》四部曲部部华服帧帧商标。连追个小偷都要拉着Lanvin的裙子和Fendi跑。

“我们在罗马正式开机啦!看见我身边两个毛茸茸的妹子了没?你以为她们俩穿这么漂亮是去参加party吗?那你就错了,她们穿成这样是去和歹徒搏斗。高跟鞋长礼服飞奔罗马!Go!”(郭敬明微博原文)

从来不讳言自己的特点,并且在多个场合为自己的选择与追求正名的郭敬明曾承认,自己曾被物质羞辱,然后他又臣服于物质,用物质堆砌起自己的生活哲学:“你要爱钱就表现出来很爱钱。你要真的仙风道骨不在乎物质,那也很好。但你不能一方面看不起人家物质;另一方面自己又拼命追求钱,特别在乎,那我觉得你挺没劲”。

以前,为了消除争议,郭敬明会努力赚钱,用他的“成功”来堵住各种各样的差评。

但现在,这个方法似乎也不怎么好使了。

也许正如人们所说,十几年下来郭敬明的“成功学”出现了太多的bug,恶性循环不再遥远:

想赚更多钱,就要更快生产

想要提速生产,疑似抄袭就越来越难免;

产品质量下来了,

口碑就会越来越差,

赚钱也就越来越难。

然而为了堵住争议扭转口碑,

郭敬明只能赚更多的钱。

于是,你曾经恐惧的,

就会在日服一如的循化中累积变大,

直到有一天吞噬你所认为最重要的。

鹅娘不禁想起曾经在杨澜访谈郭敬明带笑的问答:

“如果没钱了,你觉得你的粉丝还会爱你吗?”

郭敬明:“我如果没有钱,我就好好赚钱啊。”

鹅娘突然有点心疼,原来当他真的拥有了想要的所有钱和物质以后,最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ongd.com/hbxzl/6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