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有本电影叫《小时代》,他在接受访谈时说过一段大概这样意思的话:他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来自四川一个普通小镇,他做的东西就是比较肤浅,比较商业,他也不是要拿什么奖,他就是把社会符号化,通过更直接的东西让90后读懂什么是成功,让他们看到他这样一个励志的典型。他带领大家追求的成功一句话概括:权利和财富的最高点;
这句话说得很有味道,完美地覆盖了现如今大多数行业存在的一个典型现象。用阿拉伯数字或仪式化的符号说话。你得到了什么,比你做了什么更重要;
房地产行业就是这么一个典型,你得到了什么,远比你做了什么更重要;客户之间讨论的,是你的房子涨没涨,职业经理人讨论的是这个项目赚不赚钱,开发商之间讨论的是这块地拿的划不划算,周转快不快;似乎大家都把目光看着从房子里你可以榨出多少钱来。在苏州年起的这个行情下面,无可厚非。看朋友圈就知道了,年业内的朋友圈都在思索和逃离,年业内的朋友圈就是高喊口号,觉得跟对公司跟对人,很少有人能够在暴富心态下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所以,年是房地产行业销售业绩蓬勃的一年,也是大多数房地产人心态迷失的一年。大家在通过各种手段挣钱,这就是苏州房地产的小时代;
房地产小时代对于成功的评价很简单:1、拿点数、赚差价2、搞案场、睡策划;3、洗客户、换宝马;4、控房源,偷偷挂;但凡你去做以上这几点并以此为乐的,在这个小时代里必然是成功的。这几件事在行情使然的时候,要做好并不难,只要你有权利,所以,权利争夺是这个小时代里的重头戏,我们常常听说某某公司城头变幻大王旗,似乎手段的高低,更能让我们这个时代的从业者得到满足,得到他心目中的权利和财富;
上周末我参加了颐和湾花园举办的苏州阅读节颐和书展,在读书节的名家分享会时得到了著名学者许纪霖老师的指点。他有一个论点很有意思:他说80、90后之前是有大时代的理想。80后开始更看重小时代的成功。两者的区别,在于大时代激励的是整个社会的能量,小时代,激励的是自己。两者没有谁对谁错,关键是你把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放在你内心中的什么位置上;
其实做行业,很多人认为做到专业是最好的,其实专业上面还有一种叫志业。所谓的专业,是业务能力,职业素质,行业口碑等多种可以量化的指标来完成的;它追求的是外在价值,所以专业精神,需要成功来激励和证明;而志业,追求的是这个行业的内在价值,我做了什么,比我得到了什么更重要。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精神,志业从天职而来,不是为稻梁谋,而是可以享受其中的乐趣;所以,志业是一种超过专业以上的存在,每一行都有自己的志业线,你理解的有多深,你的段位就有多高,所以专业追求的是权利和财富的最高点,而志业追求的,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十分专业的行业,这个行业由于赚钱,所以它集中了较为优秀的人才。但是,房地产行业又是一个缺乏志业的行业。很少有人是在享受从业的乐趣,不管是开发商、营销团队、广告团队,都是为了稻粱谋。如果真的有谁今天就为了创新,去弄点有想象力的事情。往往还要承担极大的风险。所以啊,很多人空有志业的理想,只能做做专业的事情;因为这个行业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志业的;
公司牛不牛逼,看你敢不敢玩;
每个行业里,最牛逼的人都是玩出来的。王思聪牛逼,他大多数做的行业很牛逼,而且都是玩出来。因为人家有钱啊。所以你要快速进入志业,就必须要有钱,还有一种方式,你就只能比谁更傻,有赚钱的机会不赚,有夺权的机会不夺,所以,在专业的小时代里,比谁更聪明,在志业的大时代里,比谁更傻,谁更耐得住性子;但是真正得到志业了以后,你会发现比专业更大的满足。因为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远比听从社会嘈杂的声音,来的更让人愉悦;
说道这里,就推荐一下这次读书节的两家主办方:苏州颐和湾花园的开发商,东方城置地,还有苏州当前味道最浓的书店:耐思书店;他们两者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都是能把志业做出来的公司
中国园林大家,房地产的新军
东方城置地的母公司——东方园林,造就了奥林匹克的主会场的景观、世博会中国主场馆的景观。苏州的凯宾斯基、李公堤,都是他们公司的作品。大家可以查一下,了解一下。其中,我认为东方园林最具情怀和特色的项目,无锡田园东方。
“花园式农场”是它的标签,放眼全国来看,该项目也算是独具一帜。腻了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偶尔也可以让自己在田园中安静下来。田园东方的诞生顺应着这个规律。阳山、桃花、粉墙、黛瓦......东方城置地只是将陶渊明的桃花源搬进了大众的视线。
“玩”的不计成本,少数有资格玩志业的开发商
颐和湾花园这个项目,与其说精心规划打造,我更愿意说它是“玩”出来的项目。因为玩比打造层次更高,从拿地的策略性,整盘城市战略来讲,几乎没有太多的话题,但从大门、坡地、景观、对城市资源的尊重而言,颐和湾花园就是个“玩”出来的精品,因为“玩”是可以不计成本的,在我看来,颐和湾花园有三件事是玩的不计成本的:园林景观的不计成本,户型舒适的不计成本,物业服务的不计成本。这三的“玩”法,一般开发商还真做不到,不跟客户玩成本的小心思,跟客户玩体验的大格局。所以能买到这种项目的客户,应该是幸运的;
善待古城区的地,东方城做出了表率
古城区的项目近年来陷入了迷局,因为古城区的房价被各区倒挂,似乎已经丧失了主城的优势地位。特别是园区,湖东随便一个项目可能都要比古城区性价比低。这段时间,古城区胥江路前后几个项目同时在动,但古城区土地价值的提升,似乎大家都陷入迷局。其实,这件事,鱼拓拓认为颐和湾花园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做到了。颐和湾花园所处的位置,其实不是最核心的古城区,但他的定位,却十分有这块地的味道。姑苏本是小家别院,如果轻易玩规模和气场,会把古城区做伤。如果动不动法式花园、照搬个北京那种不采光不通透的户型,就说是古城顶豪。那一定不会长久。抽空在颐和湾的前庭后院走一走,从立面看到会所,坐在大运河边的玻璃房里,当年南环、苏苑前后那种熟悉的生活味道全被这个项目浓缩发酵了。要知道:30多年前,南环苏苑刚落成的时候,可也是苏州的顶豪哟,颐和湾花园这块地前后本来就是苏州主城南生活味道最浓的部分,要做一个让人如此舒服的项目,东方城在善待古城土地这件事上,给其他开发商做出了表率;
在苏州人文的贡献上,为开发商跨出了一大步
如果说单单是园林和硬件,以及土地价值,东方城做的很好,但它真正做的好的,是把人文这件事落地。一个楼盘,最难落地的就是人文,有的项目包装的再好,最终会因为业主的素质而原形毕露。东方城不但在建筑上教会了客户如何欣赏美。更在人文上教会了客户如何读懂美,收藏美。房子不是卖了就算,颐和湾花园携手苏州耐思书店,把会所变成了书房,房地产项目的会所是一个极大的资源浪费,往往做不出什么商业价值,却浪费人力维护,维护又维护不好。很多开发商又不能像万科这样集团运作。所以会所如何做到小而美十分重要。东方城和耐思书店就做到了。这次4月读书节,不定期的分享会,把这个运河边的书店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人文会所。它不是开发商的作秀,而是开发商对市场一次诚心诚意的交流。这比起卡地亚,维多利亚这些作秀营销而言,是开发商开始成熟思考对话客户的开始。在商业意义上而言,我们也看到了业主和开发商之间互相理解,相互成长的气息;
而这些,一般的项目上你还真开不到。这,可能就是少数稀缺“玩”出来的项目,苏州古城区开发房地产,只有多“玩玩”,或许才能找到路的方向,不是么;也许我们很多专业人士,都是把地产当做人生的一个阶段或一个跳板,也许只有把地产当“玩”的公司,才能从地产的小时代走出去,走进地产的大时代。
(完)
信玉堂地产
主编
中国地产自媒联盟成员
博鳌年会唯一获奖公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