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kiZhang
改变自亦舒经典小说《喜宝》的同名电影豆瓣评分3.5,属于想夸都没法下口的类型。事实上,但凡读过“师太”的原著,对亦舒审美稍微有点理解的,看看海报就知道踩雷几率极大。海报上抄了原著的金句,但是没抄全。“我想要很多爱,如果没有,很多很多钱也是好的。”漏掉了原著的最后一句,“如果两者都没有,我还有健康。“不难发现,电影的价值观停留在钱,“而关于“钱”的想象也不过是创作者对上流社会的意淫。一代”捞女“姜喜宝,成了”哭哭啼啼“的纯情少女;老谋深算为金钱所累的冒存姿,成了没什么烦恼的“钻石王老五“,整个改编是取其”糟粕“,剔其”精华“的。不过喜宝的票房并不算差,截至娱大发稿前,据猫眼票房显示《喜宝》在一片骂声中票房已经破亿,作为小成本剧情片来说,成绩已经相当不错。有人说,《喜宝》又是”小时代“审美下的产物,华丽,空洞,拜金又土。前有作家郭敬明在九十年代掀起的小时代三部曲浪潮,后有郭敬明导演在《演员请就位2》向毫无演技的何昶希发出的一张S卡,中间又有诸多影视剧前赴后继的追随”小时代“审美。存在是有理由的,而”小时代“审美为何还不过时?01喜宝的故事与爱情无关
在亦舒的作品里,爱情站不上主角,这也是她看不上琼瑶的原因。电影开头,爱上浪子、导致一生悲惨的喜宝的妈妈,在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的依然是她生命中这段唯一的爱情。基本可以判定这个故事与亦舒无关了。原著中,喜宝的妈妈年轻时的确嫁给了浪子,生下喜宝。失意之后,她早出晚归地打工赚钱,从小就把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让她显得像有钱人家的女儿。并且尽自己所能地让她接受最好的教育,最后,女儿上了剑桥。这算不上是什么高明的做法,有些赌气,但是,正是喜宝和妈妈的这种“复仇”心理,才是全书的最大推动力,弱势的她们渴望从富人的世界分一杯羹。而结果呢?正是这本书要探讨的。“我知道我需要的是什么,我太知道,是的,我睁着双眼,‘机会’一走过便抓紧它的小辫子。”——喜宝是在妈妈这种教育理念下长大的。终究,喜宝还是迷失了。母亲的离开,孤苦的穷学生活,让她产生了赌一把的心理。她坚信自己可以和勖存姿周旋,拿到毕业文凭后,这段生活就会被删除。喜宝搭上有钱的勖存姿,第一件事是拿着支票,去买了一只12克拉的钻戒,回剑桥读书也戴着它,而这只戒指毫无美感,似“麻将牌”般伧俗。某种程度上,勖存姿打造了姜喜宝后来的品位,使她终于把“麻将牌”扔进了抽屉。也就是在这一刻,喜宝意识到自己其实已经被勖存姿控制和改变了,她无法走出他的影响。而后勖存姿送给喜宝一条看似低调、却价值连城的古董项链,实则是杜巴丽夫人的遗物。这一举动讽刺意味十足。杜巴丽夫人作为路易十五最得宠的情妇,身份是私生女、出身底层,进入上流社会后不知慎言谨行,挥霍无度,最后被送上了断头台。路易十五的另一位情妇蓬皮杜夫人,则是杜巴丽夫人的反面。出身高贵的蓬皮杜夫人没有把全部心思放在享受上流社会物质生活和追逐爱情上,她是著名的洛可可风格的创始人,并且参与建造了凡尔赛宫。如今人们记住的,不是蓬皮杜夫人做了谁的情妇,而是她卓越的审美与对文化艺术的推动。喜宝起初想要成为的正是这样的人,但事实证明,蓬皮杜夫人只有一个。喜宝与勖存姿的关系要相互制衡才能维持下去。比如喜宝,不能交朋友,要猜测勖存姿的心思,而勖存姿谁也不信。很快,喜宝发现自己一个朋友都没有了,只是被囚禁在别墅里。还要承受勖存姿家族里人们的轮番羞辱。小说里的喜宝,精明冷淡。她知道自己没资格做一个天真的人,于是步步为营地经营自己的人生。勖存姿对她的好,她也冷眼看待——“不是因为爱我,而是因为他的虚荣心;勖存姿的女人什么都有,勖存姿是个有本事的男人。”而电影里,制衡关系不存在了,两人谈起了爷孙恋。勖存姿甚至离开了原本的家庭,专心谈恋爱。喜宝不像学霸,勖存姿也不知道怎么赚到的钱。原著里,令人眼花缭乱的物欲世界尘埃落定,勖存姿再有钱也逃不过一死;勖家子女因为得来全不费功夫,过早地丧失了生活热情和奋斗的欲望;姜喜宝得到了她想要的,却失去了母亲和她心心念念的文凭。亦舒打造了“顶级捞女”姜喜宝,却又通篇都是对泛物质主义的反讽。迷失在物质世界与人生洪流中的姜喜宝,正是当下许多人的真实写照。影视化的喜宝却成了与“亦舒女郎”无关的人,一个为情所困的“傻白甜”。02真正的“亦舒女郎“什么样子?
如果想讨论亦舒女郎什么样子,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可以看看亦舒本人。人物离不开作者的魂魄。要说原著被毁,很有可能殃及原著作者,“师太”是有微博的,但网友骂不到她头上。亦舒从不参与影视剧的改编,卖了就是卖了,一别两宽。另外,亦舒是出了名的高产作者,豆瓣上显示,其出版的图书有部。中学毕业,十七岁时到了《明报》任职,当记者、写小说;后又去留学,学得是和文学八竿子打不着的酒店管理,然后去酒店当总管,后又做过公关部主任,也在政府做过高级新闻官。年轻的时候,亦舒靠着稿费开豪车,穿名牌,喜欢“招摇”的生活方式,后来的日子总是深居简出,网上关于她本人的采访寥寥。只是在家写书,成了真正的“劳模”。亦舒的艺术成就,应该界于流行文学与严肃文学之间。早期作品偏向言情,但也能看出对女性个人命运的体察,和自我意识的觉醒。比如《她比烟花寂寞》,写得题材是女明星的情感生活,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