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的7天小长假,小编想与童鞋们分享一个有点“装”的话题
“你是个文艺青年嘛?”“你想成为一个文艺青年嘛?”“这个时代的文艺青年该是什么样子?”
“这个时代的文艺青年该是什么样?”
在当代,文艺青年这个词有点土、有点装,甚至有点不务正业
是的,琴棋书画土了,但书籍还在,电影、音乐也仍旧振聋发聩,文艺的形式老去一个,便有新的形式出现。
小编挑选了电影、读书、音乐、英美剧等7个文艺形式,猜猜看还有那些?评论区见
“你想成为一个文艺青年嘛?”
有一个回答是,文青不是一天变成的,它更像打一口井,凿了很久都不见水的踪影,但一直凿下去,某一刹那,一旦喷发变怎么都收不住了。
那么如何凿这口井呢?
今日的推文,小编也想推荐一个办法——“二刷”
一起来看
小编乱入
\
一本好书,如果只读一遍,未免太可惜。
因为一本书,就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世界,见识到一个完整的世界,除去读书、电影,恐怕现实生活中再难有其他途径。
一刷,不妨跟随作者去经历去尝试去成功去失败去遭受命运的刷洗,先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获得阅读的快感,去享受故事本身,接下去再想其他。
如果说一刷重在感觉重在故事,那么二刷则重在分析,重在有意注意。二刷这里是虚指,并不是刷两遍的意思,而是指不止一次反复阅读。比如《红楼梦》,第一次你读故事,第二次你读关系,各种人物关系,第三次很可能你就要其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可能是观点),第四次不妨读其中的闲情逸致、风土人情,第五次……你可以一直一直读下去。
趁国庆假期,推荐我们二刷过的作品,可能是书可能是电影可能是某个综艺,希望也是你喜欢的二刷作品。
《黄金时代》
文/谷大猫宁
《黄金时代》王小波
第一次看到《黄金时代》这本书是在学校图书馆的书架上,旁边还摆着《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我的第一反应是联想到了郭敬明的那些“小时代们”,如《小时代1.0折纸时代》《小时代2.0虚铜时代》和《小时代3.0刺金时代》。由于都是铜铁金银加上时代二字的命名逻辑,我忍不住问了问身边的同学,郭敬明这算抄袭吗?同学很认真地思考之后告诉我不算吧。
虽然高中的时候知道了王小波时代三部曲的存在,但真的第一次开始读已经是大学的时候了,我那时候刚买了一台kindle,读的第一本书就是《黄金时代》,书里对性爱铺天盖地的正面书写,对现实充满戏谑的批判和嘲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程的内心OS就是:嗯?小说还可以这样写?这样也能出版吗?厉害厉害……
等到二刷此书已经是毕业后了,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