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真菌病之浅部真菌病

真菌是一种微生物,亦可称霉菌。真菌界可分成真菌门和粘菌门二大类。所谓真菌门便是平时说的真菌。它又可划分为鞭毛菌、接合菌、担子菌、子囊及半知菌等五个亚门,而其中半知菌亚门与医学联系最密切,因该亚门是产生疾病最多的菌种。

真菌的基本结构是孢子和菌丝。孢子是繁殖器官,而菌丝则为生长器官。孢子又分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菌丝自身有分隔的,也可不分隔。由此可见,真菌主要是通过孢子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在适宜环境中,自孢子发芽发展成菌丝,从菌丝末端再长出孢子,如此循环不已、而不断繁殖后代。

真菌种类十分复杂,在自然界里,大约有十几万种,但大多数是不致病的。然而有些真菌又成为各种动植物的病原菌。据估计有种左右的真菌可引起人类发病。这种可致病的真菌,则称为致病真菌;而不产生疾病,如夏天可招引食物发霉的真菌谓之污染菌。但污染菌,象青霉菌、曲菌等在条件适宜时,也可引发疾病。

所谓真菌病乃由于人类感染致病真菌而发生的疾病。一般按其侵犯部位不同将真菌病分为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两大类:侵犯表皮,毛发和甲的称为浅部真菌病;侵犯皮下组织和内脏器官的叫做深部真菌病。此外,还有少数真菌,如念球菌,则皮肤和内脏皆可累及。

皮肤真菌病浅部真菌

浅部真菌病简称为癣。由此可知,现代医学中关于“癣”一词,通常系指浅部真菌病而言。

浅部真菌病是由寄生于角蛋白组织的致病真菌所引起的皮肤病,其病原菌可分为:

1.皮肤癣菌:寄生在皮肤角蛋白组织致病真菌统称为皮肤癣菌。该菌凭其侵犯组织不同和培养特点差异把它再划分以下三属:

(1)毛癣菌属:侵犯皮肤、毛发和甲。本菌属已查明有13种可使人类致病。常见有黄癣菌、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紫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等;培养特点呈棒形大分子孢子,壁光滑。

(2)孢子菌属:侵犯毛发及皮肤,在我国以铁锈色小孢子菌、羊毛样小孢子菌等为多见;这些培养特征是梭形大分子孢子,壁有刺。已报道有8种能引起人类发病。

(3)表皮癣菌属:侵犯皮肤、甲。本菌属仅絮状表皮癣菌一种可使人类致病,其培养所见呈杵状或梨形大分子孢子。

以上描述的三种都属于皮肤癣菌,感染人体后可引起组织反应而发生红斑丘疹、水疱、鳞屑、断发、脱发和甲板改变等。按其侵犯部位差别,临床可分为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和甲癣。

2.角层癣菌:

寄生于皮肤角层或毛杆表面的致病真菌可谓之角层癣菌。此类癣菌又分两型,即角层型和毛发型。前者有花斑癣菌、红癣微细棒状杆菌,曼逊氏癣菌及威尼克氏癣菌;后一型有腋毛癣菌。

由于角层癣菌是寄生于人体组织的表面,故一般不引起组织的炎症反应,即使有也极轻微。

带菌者是造成浅部真菌病菌流行传播的主要原因:由于人们对癣的危害性认识还不够,因而不重视它,有病往往任其发展。以足癣而论,多数患者,病情不很严重,仅微痒而已,故从不主动去求医;某些病人即使有较明显症状,亦仍不积极医治,缘于患病日久,习以为常了;还有部分患者,虽经治疗而获痊愈,但因感染源没有控制,又无预防措施,所以往往再次复发。

以上例举的三种人都是带菌者,其最终造成后果:可能引起自身传染而招引他处发生癣;对社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周围人群传播。

致病真菌传播场所广泛以致预防颇困难

引起本病传播场所相当广泛,可以通过公共物品,象拖鞋、浴盆、脚盆、毛巾、理发工具等而使病原菌广为传播。由此可见,上述公共场所必须有严格管理制度和消毒措施,否则欲控制其发病率则不容易实现。

机体自身抵抗力强弱对本病流行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虽然有人认为真菌传染力低,即便在脚趾间,如果局部不破伤,还是不易发病。但众所周知,不讲究个人卫生的人;患有全身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长期因病而使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等。以上情况,无疑将对癣病的发生起促进作用。

外界环境与癣的流行也有重要关系

真菌喜在潮湿环境中生长繁殖,故本病好发于脚趾间,并多见在湿热地区和炎热夏季发病或加重。

浅部真菌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自身传染,也可传染给他人。

传播方式有直接传染和间接传染两种方式。

直接传染:如头癣的发病往往是直接接触病体,感染致病真菌所致。

间接传染:如经常使用癣病患者使用的东西,拖鞋、枕巾、擦脚布等都可能会感癣病。

图片来源

网络

文字来源

《皮肤性病学》

别再挤痘痘了,黄金微针“大法”,解决痘坑、痘印问题历面部湿疹分型而治,脂溢型、渗出型、干燥型……史灰指甲为什么比脚气难治?治疗灰指甲的最佳时间在这几个月消秋季皮肤病大爆发?别慌!“北京专家·华南名医”联合大型公益会诊助力秋季皮肤病防治息

广州中研皮肤病专科

-









































关爱青少年儿童白癜风
丹芪胶囊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ongd.com/hbxzl/3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