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邵轩岚
来源:财视传媒(ID:caishiMV)
时势造英雄,时势也毁英雄;但真正的英雄都会卷土重来。“识大势、知进退”,如今用来形容万达创始人王健林,或许恰如其分。
4年前,王健林面临的时代“大势”是在一轮又一轮海外扩后,外部形势的突变:融资收紧,资金链几近断裂,万达要面临艰难的“去杠杆”过程,属于万达的时代迅速变“小”了。
随后几年,王健林被迫开始了“瘦身计划”,果断变卖核心资产。比如年7月,以.5亿元的代价,将13个文旅项目和77家城市酒店的股权分别卖给融创的孙宏斌与富力的李思廉。中国首富要靠卖家产求存?这一度让外界颇为震惊:靠资金杠杆撬动的企业,如此没有韧性?
大势变了。王健林这个出身军旅的四川人,关键时刻的决策自然是杀伐决断:虽然无奈,也必须要坚决退出,虽然不舍,也不能有太多留恋。这就是“知进退”。尤其是“退”,这是需要自我否定的,特别是否定之前很成功的商业模式。
一次性出清了重资产,万达如今成了“彻底的商业管理运营企业”。有消息称,曾经的万达物业,现在的万达轻资产商管公司(下称“万达商管”)或在年内上市。万达正在变轻,转型较为彻底,已悄然间走在了房企转型的前列。
王健林的“大时代”与“小时代”
王健林可谓是一代“网红企业家”。他言辞犀利,思维敏捷。广为人知的是他赚1个亿的“小目标”论,让普通人印象深刻,不时拿这个论调调侃。
在联想创始人柳传志眼中,王健林是个“不做家门口的汉子”,他带领万达从大连走到全国;又从全国走向全球。在王健林全部用手稿写就的《万达哲学》一书中,柳传志作序称赞王健林,“极具前瞻性而且决策果敢”;“没一句空话套话,从不藏着掖着”;“虽只是一本演讲集,但细读下来却是一部企业创业史”。
让柳传志印象深刻的是王健林的“三次转型”:
第一次是年万达开始做商业地产,反对声音很多,住宅地产发展那么好,为什么要自讨苦吃?
第二次是在年,商业地产做得正红火,王健林又一头扎向文化旅游,而且投资之大、动作之快,让人叹为观止,刚开始大家也看不明白,但是王健林趟出了一条新路。
第三次是万达“又是电商,又是金融,健步如飞,与时俱进”,柳传志如此描述。
而这正是王健林的“大时代”,它契合了中国房地产发展的时代进程,王健林敏锐地抓住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年之前,王健林一直是《财富》富豪榜的常客,巅峰时曾以净资产亿美元问鼎亚洲首富,超过李嘉诚。
新的变化很快来了。年,美国《财富》杂志评选世界强,万达也上榜了,位列第位。细看万达营业收入为.8亿美元,利润为1.亿美元,净利润率不到0.4%,而此前一年万达的利润率还有8.88%。这让观察者非常诧异。
值得一提的是,年12月万达物业曾在香港上市,以亿港元的募资成为当年港股最大IPO。不到两年,也就是在年3月,王健林以“估值不及预期”进行私有化退市,期望在A股上市。很显然,私有化导致了赢利能力下降。
进入年,一个更大的变化发生了。发改委直接表态,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