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多雨水,气候潮湿、阴冷、多变,空气湿气浓度大,故而身体也难逃湿气的侵害。中医说:百病都从湿气起,那该如何祛湿呢?春季排湿有奇穴,找到身体的排湿口,就成功了一半!湿毒排空了,人自然而然的就会少生病啦!
春天湿气大涨,不除湿后患无穷!
春天是肝气主导的季节,肝气旺易克脾,以致脾胃虚弱,水湿不化,湿邪内生,加上春季阴雨绵绵,外湿入侵人体,阻遏经脉,困扰脏腑,所以春天机体易被湿所困。形象的说,湿是咱们身体的垃圾,是粘滞的脏东西!体内有垃圾,必然影响咱们身体整体的健康情况。
湿,有两种,一个是自然界的湿邪(外湿),另一个是身体自己产生的湿邪(内湿)。
外湿多由气候潮湿,坐卧湿地而致病;内湿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
外湿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比如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很难祛除。
现代人贪凉、熬夜、不爱运动,脾胃越来越虚,由此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脾的运化功能受到伤寒,水湿聚积体内,形成内湿。
凡有内湿的人,一旦遇到湿度大的环境,里应外合,极易引发身体不适。而且有内湿的人,吃再多补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但春天又是万物复苏,天气渐暖的季节,是排出体内寒湿的好时节。因此,春季祛湿是调理慢性病、拥有健康身体的基础。
身体湿气重的六大表现你有吗?1、头部当湿气首先侵蚀的时候,头部是首先会反应出来的部位。当湿邪侵袭时,你会觉得头部沉重四肢乏力,浑身不舒适,似乎身上附着重物。特点是:沉重,失眠,记忆力下降,易怒,烦躁。此外,还会有发热、微微怕冷怕风,流清鼻涕等表湿证。2、皮肤湿气过大会刺激皮肤大力散热,负担加重,免疫力随之降低。因此,痤疮、皮炎、湿疹、癣都会不请自到。3、眼肿舌大早晨眼皮肿,或有下眼袋;照镜子时发现自己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或舌边缘有明显齿痕。舌苔厚腻是湿病的经典表现,它常在机体还没有表现出突出病态时就有所表现。看舌苔以清晨刚起床的最为准确。在春夏季,脾湿的人常常感觉口内粘腻,面色晦暗,发黄。4、关节如果体内湿气已经侵蚀到关节的时候,关节也会出现一定的病症,部分气血运行不畅,会有四肢关节酸痛沉重,关节屈伸不利等表现。饮食作息和原来一样,但体重明显增加;关节僵硬,起床时浑身酸痛;下肢水肿。5、消化系统湿邪困扰脾脏,危害其正常运作效果,会表现出胸闷腹胀、食欲欠佳、甚至不想吃东西等。而因脾虚运化不利而致使“内湿”时,还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却不想饮水、倦怠乏力等气虚、湿困的表现。6、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体内肯定是有湿气在侵蚀。大便后总有某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征。找到人体八大排湿口扫除各种湿毒!春季寒湿重,排湿的关键在于找到身体的“排湿口”,才能轻松有效地把湿毒排出去。其实这些排湿口很好找,他们都“窝”在关节的部位。01肘窝的曲池穴
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现代常用于调治肩肘关节疼痛(或者肩周炎)、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感冒发热、咽喉炎等。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按摩方法:当你出现咽喉肿痛、痰黄气喘、咳嗽咳血、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等问题,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10分钟,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每1-2周1次,可保这口排污井的通畅,排出心肺毒素。02腋窝的极泉穴
腋窝的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灸法:每侧艾灸5~10分钟。此图片来源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我方删除
除了艾灸之外,平时也可以进行拍打和按摩。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郁火毒素,应常常去按揉,以疏通这口井。按摩方法:左手上举,手掌向上,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最少1天2次。以疏通经络,还可起到调理睡眠和解决心脏不舒服的问题,包括白领经常不明原因出现的心悸、胸闷状况。03大横穴
大横穴是足太阴脾经之穴,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左右各一。有运转脾经水湿之功效,全身的湿气都能由它驱除,同样是“祛湿大穴”。按摩方法:用两拇指同时点按左右两侧的大横穴,持续3-5分钟;或用手掌以顺时针的方向摸腹20-30圈,同样能有助通便祛湿。04膝窝的委中穴
膝窝又称腘窝,在窝的中心点上,有一个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祛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腰痛等病的发生。按摩方法:平时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拨动或者敲打5-10分钟至淤斑痧点显出,且不少于36下,每1-2周拍打1次。05阴陵泉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在这儿往里深入,它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它是一个祛湿的要穴,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该穴可以起到健脾除湿的作用。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痰的问题就要健脾,可每天坚持多揉阴陵泉穴。此图片来源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我方删除灸法:刺激的最好方法是艾灸。每天睡觉前用艾条灸10-15分钟,可以协助祛湿。
如果你体内有脾湿,按这里会疼,但是坚持按揉,你会发现疼痛再逐渐减轻,说明你的脾湿在好转。按摩方法:每天要用手指按揉这里,以拇指点按为主,每次按摩3-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06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功效,是“强身健体大穴”。
灸法:可用艾条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按摩方法:每天用拇指按压足三里穴5-10分钟,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酸胀、发热的感觉。07丰隆穴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之络穴,其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一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主调脾经及胃经的病症,有沉降胃浊、化痰湿的功效,是“祛湿化痰大穴”。配合足三里按摩或艾灸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按摩方法:以拇指指面着力于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持续5-10分钟为宜。08承山穴
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轻轻按此穴,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都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承山穴是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其效果跟红豆薏米粥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所以,刺激它能通过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所以灸友们只要找到身体自带的“排湿口”,再多艾灸或按摩、拍打疏通就能有助排出湿毒。还可吃些有助排湿的食物:薏米,红豆、冬瓜、鲫鱼、玉米、茯苓、南瓜等,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下来你会发现身体无湿一身轻松!
最后,由艾疗名媛课堂创始人黄老师为大家视频讲解养生知识:“三个尴尬时刻,按摩什么穴位?”热文推荐?初春甲状腺高发,女性更易中招
?病,多是堵出来的!灸通5穴百病消!
?春季长高黄金期!灸透两个增高穴,帮孩子蹿个儿
?女性必灸这条沟,清宫血排宫毒,远离妇科病!
?春天乳腺增生高发!艾灸可调理,但讲究方式方法
觉得本文有用
点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