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我妈经常在我学习的时候冷不丁冲进书房,80%能捕获一个把手放在抽屉里偷偷看“杂书”的我。
我觉得我接下来描述的动作你们都很熟悉:
猛地把书往抽屉里一塞,同时身体极速贴近桌子试图挡住一切,屏住呼吸,假装在读题,手上随便写写画画一些东西。
这一系列动作我愿称之为“自欺欺人套装”。
我妈肯定也看得出来,这种时候她一般就会恨铁不成钢地拎着我的耳朵问我:怎么又在看杂书?怎么老是不学习?
怎么又在看杂书?因为喜欢看。书里个个都是人才,讲话又好听...
怎么老是不学习?因为学不明白。
数学好难,英语也好难,只有语文还算我的心灵港湾,可惜语文作业少,一下子就写完了...
这些问题进行了不止一次的创新变体,实际上都大同小异。
十几年过去,到今天,它变成了“一天天没个正经工作,怎么不去考公务员?”
因为不想啊。
你说我妈能不知道这些答案吗?她肯定知道,但她就还是要问。
这种已知答案的问题,往往就是为了宣泄情绪。
我妈把她望子成龙的期盼和对我烂泥扶不上墙的失望都藏在拎我耳朵的手和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里倾泻而出,令我无地自容。
但我也不会改。
于是这些问题日复一日,有没有答案其实没有意义,这是关于我的人生的一场拉锯。
我有个认识差不多十年的哥们,很爱跟我说他的恋爱烦恼。
经常是大晚上一个“出来喝酒啊?我又跟她吵了一架。”
我印象里最近的一次就是半个月前,因为女朋友过于粘人,他们吵了第一万零八十次架(夸张手法)。
他:“一天没回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