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篇嫁给你,是我人生最大的错

孩子,总有一天,你们会遇到爱情。

我希望你们在遇到爱情之前,先遇到我,和一首诗——《诗经·氓》。

因为我想教给你们一个字——“爱”,一门学问——相人之术。

——齐大《诗经·氓》课堂导入语

1.

人生,有无数次与未知的相遇,是导致一场严重的事故,还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最好的爱情应该这样:相遇、相知,相亲、相爱,相扶、相助,相伴、相守,与子偕老,与子偕臧,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这是多么令人心仪的浪漫和美好!

可是,你的相遇为何演变成一次严重的事故,导致了一个爱情的悲剧?相遇、相恋,约会、约婚,信他、爱他,嫁他、助他,为他哭为他笑,不嫌他穷,付出所有,却最终落得: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的受苦、受累,到“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的被负、被弃,再到“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的伤身、伤心,终于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悲剧收场。——你这谨守本分、勤劳能干的好姑娘,命运待你为何如此不公?!

是什么错了?!

我在想:是你生不逢时吗?你不幸地遇到了一个,爱情难以自由生长的,最坏的小时代。

可是,我却在先民的歌吟中,看到了多么缠绵多姿的爱情场景,读到了多么淳朴热烈的爱情表白:

你看《诗经》开篇第一首《关雎》第一句,那是多么温馨的爱情天理和信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爱是天道,情是人性,如生命之可贵,似日月之绚丽。美,因爱而灼灼生辉;情,因爱而真挚动人;人类,因爱而生生不息。——那是一个多么纯净自然,未经后世礼法污染,爱情之花可以自由开放、生机勃勃的时代!

你看《诗经·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两情相悦的爱情,早已超越了厚薄轻重的物质计量和门当户对的世俗考量,达到了精神上的高度契合:理解、珍重他人的情意,从而成就了爱情的高尚。——那是一个天真多么诗意盎然、天性可以如花绽放的时代啊!

你看《诗经·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现,搔首踟蹰。”文雅娴静的女孩,如此自由又调皮地与男孩约会,还主动赠送礼物。——民间儿女的交往,是何等的天真活泼又大胆热烈,岂是一个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所能为、所敢为?!

你看《诗经·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没有羞涩矜持,更不会遮遮掩掩,喜欢就说出来,爱你就表白。——少女的表白何等情真意切、大胆直率和本色淳真,岂是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女子所能言、所敢言?!

在那荒烟蔓草的时代,爱情亦如萋萋芳草蓬勃生长,那些零露漙兮的爱情背景,那些热烈大胆的爱情表白,难道不是对那个时代婚恋风尚最真实的记录吗?它如此有力地解构了人们解读先秦文学作品中对爱情悲剧归因最简单最肤浅的陈词滥调,很容易得出一个认识:春秋时期,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状态,封建的思想意识也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谈不上封建礼教的压迫。以恋爱婚姻而言,与后来自汉代较为完备到宋明臻于极端的礼教与婚姻制度,《诗经》所处时代的社会风气是相当的开放,男女之间的交往是相当的自由。尤其是郑、卫一代,风俗更是自由浪漫,桑间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秘会、投桃报李,并互相以诗歌唱答,表白对意中人的爱意。而《卫风·氓》中女主人公所处的,正是爱情之花自由绽放的时代和地域。

爱情,并没有遭遇时代的封杀。——那是一个百家可以争鸣,士可以自由选择“适彼乐土”,人可以大放阙词,爱情可以自由生长的大时代。

2.

我又想:是你生为女身吗?

你的爱情固然没有遭遇时代的寒荒,那个时代固然是一个爱情可以自由生长的大时代,但不幸的是,你生为女身,生活在男尊女卑的中国男权社会,你的人生注定比男人更命途多舛,更有可能身陷专为女性而设的十面埋伏中,头顶沉重大山,孤立无援,无力突围。

当氓“士也罔极,士贰其行”之时,谁给你社会道德和公众舆论的精神支持?当氓“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之时,谁给你国家法律与家庭伦理的强力保护?当“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之时,谁来帮你捍卫人格的尊严和婚姻的安全?你已无家可归,身体无有归属,精神无处安放。这个时代不帮你啊,这个时代是男人可以纵横捭阖的大时代,但仍然是女人只能处于弱势处于社会制度、法律、思想意识的禁锢压制之下的小时代。

这样的几乎贯穿整个中国历史的男尊女卑思想,这种深入社会、家庭及个人意识的强大气场,即便穿越几千年的历史时空,即便历经无数时代的风云扫荡,仍旧表现出可畏可恨可悲可叹的强大力量。

你看《孔雀东南飞》中“举身赴清池”的刘兰芝,凭什么她的人生和婚姻必须受公婆和兄长左右?看沈园中临风悲叹、抑郁而终的唐婉,是什么使她发出了“东风恶”和“难!难!难!”的绝望悲叹?看《红楼梦》中出身侯门权倾贾府炙手可热的当家二少奶奶王熙凤,是什么使她连读书受教育的机会都没有?又是什么使生长于钟鸣鼎食之家的贵族小姐“金陵十二衩”殊途同归,集体落得“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悲剧命运?这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例子,更是每天都在发生的现实!时势造英雄,同样,人,尤其是永远处于弱势的女人,谁能逃避时和势的围追堵截?!

女人,她的名字本来就叫——弱者!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既无法选择怎样活,像孔子所说的“贤者辟世,其次避地”,也无法选择“嫁给谁”,那么,就只能把人生交给命运,只有祈祷上天眷顾,期待得遇“良人”。万一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男人,所有人生的悲剧就此拉开了序幕。正如清代陈春晓在《卖花婆》中所悲叹的,“谁知彩凤随鸭度,遇人不淑遭摧残。”《红楼梦》中“金闺花柳质”的贾迎春,不幸遇到了一个“得志便猖狂”的“中山狼”,又怎能避免“一载赴黄粱”的悲剧命运呢?!像这样“遇人不淑”的女子古今何止千万?!才华洋溢的唐代四大女诗人李冶、薛涛、鱼玄机、刘采春,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被誉为“二十世纪的文学洛神萧红”……都因为遇人不淑、识人不慧,被人辜负、欺负。

女人,最可怕的命运是:遇人不淑!

而你,比刘兰芝、贾元春们稍微幸运的是:你可以较为自由地,选择男人,和他一起共赴婚姻,共度人生。

可你,还是没有避开命运的魔掌:遇人不淑!

你的运气,怎么那么不好呢?!

3.

我不得不说,不是运气不好,而是你实力不够。

因为“遇人不淑”的根本原因,在于你自己“识人不慧”。

实力是什么?是眼光、见识,是理性、智慧,是对人性复杂和生活现实的全面认知,是对爱情和婚姻真谛的深刻领悟,是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纷繁复杂的事情的冷静判断,是对自己做人做事原则的坚守,是面对诱惑毫不动摇的定力,是面对背叛绝不忍气吞声、任人凌辱的自爱自尊,是没有男人也能活下去的自强自信,是遇到无良男人及时抽身止损的决绝和坚定,是孔子“贤者避世,其次辟地,其次壁色,其次避言”之教的智慧:贤德的人遇到乱世会避开,次一等的遇到是非之地会避开,再次一等的人看到别人的脸色不好就会避开,更次一等的人听到不好的言辞也会避开。而你,既看不懂他的脸色,也看不穿他的用心,直到自己的大好青春如“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男人的变脸更如季节的变寒,才终于认清他那丑恶的嘴脸,发出沉痛悲凉的感叹: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眼瞎,才会遇到渣。脑残,才会被人骗。有眼没光,有头无脑,这就是悲剧女子遇人不淑的真相,也证明了一个真相:运气也是一种实力。

相遇不相知,嫁人必嫁错!遇人不淑是他的错,识人不明却是你的错!你是这场婚姻最大的错!

想一想,你与氓的相遇是怎样变成了你一个人的悲剧?选择这个人,是社会外力诸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胁迫吗?是封建礼教的束缚压迫吗?不,都不是。你的最大错误是——你对男人对爱情的认知严重失误,爱令智昏,由错觉到一连串的错误。相遇之后相许之前,你有相察相知的清醒认识吗?你有相亲相爱的深刻体验吗?如果相知,你怎能不深刻认识这个男人的品性?!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这个男人嬉皮笑脸,一脸忠厚的样子,真实目标只不过是进行一场无比现实的交易,得到你就像是取得一项财产,而你却轻易惑于他忠厚的皮相;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个男人把你当做了他谋生的目标来“谋”,而不是当做生命的另一半来“爱”,而你却无察无觉,如飞蛾一般扑向熊熊燃烧的烈焰,你错以为那就是爱情;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个男人对你的诚意和付出在哪里?为何是柔弱的女孩迎来送往?为何总是你主动、总见你付出?真心相爱的人难道不是无时无刻都在为对方着想吗?你体验过被爱人无微不至呵护关心的滋味吗?你有被人爱的感觉吗?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这个男人难道不知道,对真情投入的女孩最大的尊重,就是爱的承诺和婚姻的保障吗?居然没有“良媒”?!而你居然看不出他的敷衍和潦草?!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不顺他意,他就发怒,这个男人粗暴自私的性格初露端倪,缺乏好男人最基本的包容心、理解心,以及人最重要的情绪控制力,而你却熟视无睹温柔以对,从未想过拉开时空的距离,给自己一个旁观者清的机会,轻易答应了他的要求,草率定下了婚期。——按照礼俗,主流婚姻制度的六个步骤,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一个都不能少。虽然繁琐,却显隆重和诚意,毕竟婚姻是人生大事,怎么可以没有仪式感呢?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这个男人彻底左右了你的喜怒哀乐,你在这个经常约会迟到的男人面前彻底沦陷,无原则地纵容迁就,迁就他的需要,爱令智昏,失去了可贵的判断力,失去了相处的主动权;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这个男人如此轻易地如愿以偿,露出了胜利者得意的笑容,而你在付出所有之时,是否想过:美好的爱情和婚姻究竟是什么样子?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很快你就了解了真相,这个男人既无能到无力养家,又自私到不愿付出,只能靠自己的妻子辛勤操劳维持生计。——婚姻既没有给你物质生活的保障,也没有给你情感上的慰藉,更没有使你的人生向上、向好的方向走,反而使你坠入了无休止的痛苦之中,这就是你要的婚姻吗?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劳动的生活并不可怕,贫穷的丈夫亦不可恨,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可惜,他不是可以与你并肩挺立、分担风雨、共享虹霓的良人;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最可悲的真相是,这个男人无情无义,不仁不忠,反复无常的品性让人齿冷心寒!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最可恨的真相是,这个男人冷酷暴虐,毫无人性,凶恶狰狞的嘴脸实在丑陋!

无耻是无耻者的通行证,柔弱是柔弱者的墓志铭。如此遇人不淑的坏运气,如此严重的人生事故,你奈不淑者何?你奈命运何?你深刻地知晓了这个世界的本质,你既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你更无法得到世界的帮助,你只能突出重围自我救赎,以决绝的方式守护自己最后的尊严: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最好一刻,你终于显示出了可贵的性格:没有乞求的不堪,没有哀告的眼泪,只有清醒之后的理智和刚强,只有受辱之后的自尊和奋发,昂首离开,诀别过去。

我想象你决然离开的那个早晨,是否像后世的刘兰芝一样盛装打扮,“腰若流纨素,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的美好,“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的从容,当整个世界都习惯于“女为悦己者容”,你要以“我为辱己者容”的尊严,给了负心汉一个响亮的回答:我曾经放弃自我,于是我一无所有;如今我找回自我,我将绝不负我。时代负我,我不负我;男人负我,我不负我。我有双手,足以活我;我尚年轻,机会多多;柔而不弱,坚守自我;昨日之我,譬如已死;今日之我,从今重生!

即使生不逢时,即使时不我与,即使遇人不淑,即使血泪斑斑,所幸终于自我救赎,不失做人的尊严与破茧的美好。——相遇之后的相绝,终于制止了另一场更为严重的事故,使人生有了走向正确和美好的可能。

4.

但,这样的故事和人物,成为文学作品则形象鲜明,一眼即可判断其品格高下,但大千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群中,你是否真的有头还有脑,有眼更有光,具备一定的理性和智慧来准确地认识他人、认识自我、认识爱情和婚姻呢?

一见杨康终身误。人生有无数次与未知的相遇,怎么相遇不相误?无它,只有一个“相”字,把“相”字坚守到底,是保证爱情美好、婚姻幸福的葵花宝典。相遇之后,相许之前,要有相察相识由表及里的清醒认知,“不审不聪则缪,不察不明则过”;要有相知相通的心灵共鸣和感应,“道不同,不相为谋”;要有相扶相助、相濡以沫的生命自觉,“大事小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要有相亲相爱、相看不厌、相携至老的幸福体验,“我爱你青春红颜,亦爱你白发苍颜下美好的心灵”;要有相见恨晚的惊喜、肝胆相照的挚诚、相敬如宾的尊重、相视而笑的默契、声气相求的契合、惺惺相惜的理解、相濡以沫的相助和相辅相成的成全……最美好的爱情是:遇见他,就是遇见另一个我,美好的我。

你要与之相携至老的那个他,即便不是你灵魂的伴侣,相爱相成,比翼翱翔在精神的高处和远处;也要是你生活的伴侣,相扶相助,共同度过平凡而温暖的人生。他可以不高、不帅、不富,优缺点、不完美,但一定要人勤、心善、爱家,人品好、真靠谱。

孔子用一句话概括了“相”的整个过程:“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就是“视其然,知其所以然”,既要看他“做什么?”,日常生活的点滴构成了他的外表;还要看他“为何做?”“怎样做?”,即做这件事的动机、手段和过程;再深入思考他的心究竟安于什么,即他追求什么,他的三观是否正确,他的人生价值取向是什么。如果对这些“为什么”有了深刻全面的答案,就能比较准确地认识并判断一个人——什么样的人值得我们相交相许?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比如,认识我们的同学:这个人,值不值得深交?

相相他的三观——合不合拍。小事琐事见个性,大事难事见品性,他为人处世的行为方式,待人接物的一言一行,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无不体现出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的胸怀视野、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俗话说从小大看,比如,一个喜欢把钱和时间花在读书上的人,大概率比一个更愿意花在吃喝上的人靠谱得多。正见、正思维、正能量的人,才是值得结交的良师益友。

相相他的智商——在不在线。他很少独立思考并得出与众不同的的结论,很少在课堂发表有独特的见解,没有一门功课达到优秀,没有一项特长足以傲人,甚至连背诵非常优美的经典古诗文都千难万难……这样的人值得交往、值得爱吗?

相相他的情商——缺不缺失。他对世界缺乏起码的好奇和激情,更缺乏探究的动力和毅力,对自己和别人的情绪缺乏基本的认知和控制力,缺乏立身处世的基本品格:远大目标、坚定信念、坚强意志、顽强毅力、吃苦耐劳、谦虚谨慎等等好品格,甚至对人没有一个善意的好态度和温暖的笑脸……这样的人值得交往、值得爱吗?

相相他的理性——有没有开始发育。他很少一分为二看问题,很少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别人,不能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遇到事情马上采取偏激冲动的态度和行为,经常与社会、父母、老师处于不满甚至对立状态,经常与周围的同学发生矛盾和冲突,经常粗鲁地对待别人,动不动就口出粗言恶言,甚至老师的一次正常批评就能使他心理扭曲从此敌对老师……思想偏见、行为偏激,这样的人值得交往、值得爱吗?

相相他的性格——他从未考虑别人的感受,从未真诚地使用过“对不起”、“谢谢”这两个词;在一起聚餐,他总是豪放高调地点菜然后婉约低调地磨磨蹭蹭不买单;他肆意挥霍父母血汗钱的同时不停地埋怨父母的普通无能;他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美貌、权势或家庭出身,但除了这些之外一无所有;他从未沉静下来认真读一本书思考一个问题……这样的人值得交往、值得爱吗?

相相他的未来——一个人的三观、理性、智商、情商、性格几个因素加起来,就是这个人的精神长相,据此就能推断这个人是“大器”还是“小器”,或者“不成器”。俗语“从小看大,三岁知老”,更何况是一个人生观、世界观和个性都基本定性的少年呢?

真正了解人性的优点和缺点,也许对诱惑会有更强大的定力,对朋友、对爱情会有更开阔的视野,从而会对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清醒的认识和更慎重的选择吧。

5.

那么,真正的爱情又是什么样子?

爱是清醒。漫漫人生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一旦让爱情蒙住了自己的眼睛和理智,爱令智昏,识人不明,遇人不淑,再聪明的人也会变成傻子,也会遭遇悲剧。

爱是梁鸿与孟光的舍弃物质追求精神,在荆钗布裙粗茶淡饭甘之如饴的平凡生活中始终如一的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爱是七仙女与董永“你耕田来我织棉,你挑水来我浇园”的平等恩爱、同甘共苦;

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忠贞不渝、生死相随;

爱是马克思与燕妮“爱他,就要协助他完成自己的事业”的志同道合、无私奉献;

爱是我们身边无数的父母粗糙的双手相扶相牵走过的漫长艰难岁月,是他们从青春华年一起走向白发苍苍的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是他们爬满皱纹的眼睛里流露出的默默而又脉脉的温情,是他们精心准备的饭菜冒出的热气和香味,是想着为他做任何事、想着他为你做的任何事的体贴和勤劳……

当年热播的《山楂树之恋》,为什么被称为“史上最纯情的爱情”?

徐志摩曾经总结美好爱情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爱、美、自由,我再加上一点:善。《山楂树之恋》中的爱情至纯至善至美,就在于四点:

一是真,纯净质朴,情真意切。这是最感性层次因而也是最低层次的爱,一般爱情都具备这一特质。爱,一定出自真情,不计得失利害。

二是善,善良和谐,有价值。这样的爱情不仅能够使人觉悟到人生的美好和快乐,发现并追求生活的意义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并且能够给人积极向上的强大生命力量,促进人的自我教育和完善。这是检验爱情的生死线,凡是不能使人产生这种向善的内在需要和积极的力量的,都不可能是真正美好有价值的爱情。爱,一定相辅相成,成人之美。

三是自由,互相信任、尊重与理解。爱情的毒药是自私自利的束缚和占有,是无视对方精神生活与情感需求的疏忽与淡漠,更是对对方人生追求的否定和摧残。这是爱情最本质最理性也是最难达到的特质:爱,一定不是自私的占有和掠夺。

四是美,赏心悦目,高尚高雅。追求什么样的爱情与追求什么样的人生是分不开的,是精神相通还是利益追逐,是灵魂飞翔还是肉体占有,是诗意栖居还是鄙俗苟且,直接决定能不能给自己以美的体验、顿悟和升华,从而赋予爱情超越一般的独特品质。歌德说:“一个生命之树深广的人,必定是灵魂根系很深的人。”那么,我要说:“一棵永不凋谢的爱情之树,必定是灵魂根系很深的树。”这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山楂树之恋》最感人之处,不仅在于男主人公老三在生活中点点滴滴处处体贴和帮助的真情,也不仅在于他给静秋带来的朦胧爱情和美好感受,而在于对静秋情到深处爱到极点却不肯逾越最后一道防线的自我克制,他以对一个女孩贞操的最大尊重和自觉守护,以对自己爱人的未来负责的方式来诠释爱情的真谛:爱是尊重而不是索取,爱是责任而不是享乐,爱是自律而不是放纵,爱是精神而不是肉欲,爱是信念的守护和生命的延续。这样的爱情,超越了世俗家庭地位、名利前途、物质追求和性爱欲念的爱情,才配称为最纯最美的爱情。

而最重要的是,真正具备美的四元素的爱情,一定是:

两个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在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方式所发生的正确而美好的感情。

6.

回到《氓》,推测一下,女主人公的最后结局会怎样?从此独自一人,过着自食其力、自尊自强的生活?或者遇到一个真诚淳朴、勤劳善良的良人,过着粗茶淡饭却又温暖安心的生活?不管怎样,她的未来一定很难很难。因为她面对的,是太过强大的传统观念,是对弃妇充满恶意的现实。

而这些,对现代女性来说,统统不是问题,至少不是大问题。

现代女性,比遇到爱情更重要的是:我是谁?我可以成为谁?我最后成为了谁?

一方面,遇到谁,你就会成为谁。时代、社会,家庭、父母,教育、经历,遗传基因、生活环境……这些无法选择的遇到,构建了你的骨骼、面貌、心灵,即你的原型。

另一方面,你是谁,你就会遇到谁。你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做过的事、读过的书,吃过的苦、流过的泪,你受到的教育和自我教育,你的性格、爱好、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你的为人处世、人生选择……你的每一个日子,都在继续完成“你”的塑造,并最终决定了你的精神长相。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自己,才是自己人生命运的最终缔造者。

生活在智能时代的女性,可以和男人一样享受平等的权利,上学、读书、上大学,工作、挣钱、养自己,自由恋爱、结婚、离婚,经济上自立,人格上独立,感情上自足,可以在能力之内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的幸运,《氓》中女主人公不可能遇到,刘兰芝、王熙凤、贾迎春们不可能拥有,几千年的旧时代都不会有。所以,遇到了新时代的现代女性,没有理由“遇人不淑”。

如果,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经过了各种各样的事,见过了形形色色的人,还没有充分了解人性的善和恶,还不具备一定的知识、见识、眼力、定力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如果还是迷于他的外表、惑于他的巧言、贪图他的钱财,因为一个渣,而使自己的人生彻底沦陷到泥淖之中,也只能说一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眼瞎,才会遇到渣。脑残,才会被人骗。一切遇人不淑的悲剧背后,都站着一个识人不明的白痴。

白痴,是一种病,得治。治疗的最好方法是:多读书,多思考,多观察,多领悟,从文学作品,从别人的人生,观照并觉悟自己的人生,通过自我发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使自己变得足够强大,强大到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迷于表、不欺于渣,不念过往、不惧未来,有力量选择自己的人生,并把自己人生的一切遇到,都变成美好。

生活和艺术,是人生两个最好的老师。

如果,生活不能使你聪明,就有可能使你:遇人不淑,陷入泥淖之中。(字)

写于年12月25日

改于年12月22日

齐天母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ongd.com/zxzl/5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