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华宇编辑|廖影“先是郭敬明,然后是于正,这种人不断上节目,等同于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衅整个行业。”汪海林颇为愤慨地告诉市界,“如果他们没有去节目上发声,联名(抵制)这个事情可能也不会发生。”12月21日,位编剧联名抵制于正、郭敬明,称其为“文贼”。次日,又有45名编剧加入其中。汪海林是该事件的发起和参与者之一,他曾是《楚汉传奇》与《铁齿铜牙纪晓岚》三、四部的编剧。事实上,郭敬明、于正抄袭事件并非发生在近日。早在年,法院便判决郭敬明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了庄羽的《圈里圈外》;年,法院判决于正的电视剧《宫锁连城》,侵犯了琼瑶的电视剧《梅花烙》的改编权和摄制权。然而,判决之后,二人虽赔钱了,但拒绝道歉。“当年也有位编剧联名支持琼瑶,声讨于正。”汪海林说,与之前不同的是,“于正那时候被吓得住院了。但现在,他腰杆硬了。”在回应“为何不道歉”时,于正的回应是??????????????“每个人都有过去”。郭敬明则于12月21日在微博上宣传了他的新电影《晴雅集》。想当年,于正曾因自己的剧本署名权被剽窃而与师父反目成仇,如今却享受着抄袭带来的红利,并且沾沾自喜。屠龙者最终变成恶龙,为什么会这样?郭敬明和于正的“靠山”事实上,国内影视行业的抄袭、剽窃问题,已不是一天两天。哪部作品火了,立马就有人出来争相模仿。剧作家向凯称这一行为“如蟑螂般繁衍”。在向凯看来,问题的核心在于模仿、抄袭、剽窃的门槛和成本都很低,无需付出什么代价就唾手可得。且很多原创作者版权意识不强,但维权困难。法律顾问王明告诉市界,抄袭一般属于民事侵权,当危害程度较高时,可能构成犯罪。“是否侵权,不是看抄袭的比例,而是看相似性。”王明说,“比如主题思想、人物设计、故事情节等是否有相似。”某种程度上,这也导致了维权不易。“因为比对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从相关案例的判决书也能看出来,举证要好几百页内容,要标明被告作品中哪个章节的哪个部分,跟原作哪个章节的哪个部分雷同。”而这也给了抄袭者反驳的“勇气”。比如于正被批判其《宫锁连城》抄袭《梅花烙》时表示,是琼瑶跟他都抄袭了《红楼梦》。除了“口水仗”,给于正和郭敬明勇气的,还有平台跟资本的追捧。在汪海林看来,郭敬明、于正已经因抄袭,被行业宣告“社会性死亡”,现在却堂而皇之地上节目,大谈成功学,成为标杆、榜样,背后的靠山,就是平台和资本。平台和资本为什么追捧于正、郭敬明?
微博截图
汪海林曾在微博上直言,“平台挺坏的”,会故意将有争议的人找来做节目,就是为了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ongd.com/zxzl/4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