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下药·峻下逐水:甘遂
京大戟
芫花
牵牛子
商陆
巴豆霜
有毒大戟性苦寒,肺与脾肾病多阻,泻水逐饮入丸药,消肿散结善治臌。
京大戟
Jīngdàjǐ
本品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大戟科植物大戟EughorbiapekinensisRupr.的根。产于江西、四川、江西等地。秋、冬两季采挖。
京大戟、大戟、醋大戟。苦,寒;有毒。归肺、脾、肾经。泻水逐饮,消肿散结。本品苦寒降泄,“乃逐水峻剂”(《本草正义》)。能“逐诸有余之水湿、湿热及留饮、伏饮在中下二焦”(《本草汇言》)。其泻水逐饮作用类似甘遂而力稍逊。又能消肿散结,用治热毒疮肿、瘰疬痰核。内服外用均可,以外用为主。
1.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 可单用,或配大戟、芫花,如十枣汤(《伤寒论》)。2.疮痈肿毒,瘰疬痰核 治热毒疮肿,可鲜用捣烂外敷。治痰火凝聚的瘰疬痰核,可与鸡蛋同煮,食鸡蛋。
煎服,1.5~3g。入丸散用,每次1g。内服醋制用。外用适量,生用。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含大戟二烯醇(C30H50O)不得少于0.60%。本品能引起剧烈腹泻,并有利尿、镇痛、镇静、抗肿瘤、兴奋子宫等多种药理作用。附:红大戟本品又名红芽大戟。为茜草科植物红大戟KnoxiavalerianoidesThore1etPitard的块根。其性能、功用、用法用量与京大戟相似。但京大戟偏于泻水逐饮,红大戟偏于消肿散结。峻下逐水药物大多苦寒有毒,药力峻猛,服药后能引起剧烈腹泻,使体内留滞的水湿从大便排出。部分药物兼能利尿。适用于全身水肿,胸腹积水及痰饮积聚、喘满壅实等形证俱实证。本类药物有毒,攻伐力强,易伤正气,临床应用当“中病即止”。体虚者慎用,孕妇忌用。还要注意本类药物的炮制、剂量、用法及禁忌等,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文字来源
临床中药学图片来源
大家中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