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曲是大烂片的唯一看点了

懂小姐开课啦,我就是那个最懂娱乐的女童鞋!

苏有朋拍《左耳》,请来赵薇唱主题曲;《何以笙箫默》电影版上映,除了黄晓明、杨幂的一众大咖阵容,主题曲也请到了那英、李荣浩来助阵。如今电影宣传都是主题曲先行,难道电影真的要活在“我的歌声里”?懂小姐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

曾几何时,主题曲作为电影的一部分,仅仅是烘托气氛的小绿叶,并且只能随着结尾滚动字幕来个惊鸿一瞥,只是捆绑销售歌手新歌的重要广告位。

当初郭敬明拍摄《小时代》时,电影还没出来,就先放了一首旋律优美,画面精致的主题曲造势,立马戳中了无数粉丝的小心肝。虽然后来证明整部电影就是个超长的MV,却也没有影响电影走红的高人气。于是聪明的制作方开始意识到——主题曲,也是可以这么玩的。

于是乎《后会无期》、《我的早更女友》、《重返20岁》、《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几乎每一部电影都是伴随着主题曲,以先“声”夺人之姿跃入大众视线的。几乎每一首主题曲的演唱者都是闪瞎观众眼的高规格巨星,主题曲俨然成为了电影宣传的先锋部队,成为了继海报、预告片后又一最重要的电影物料。

国内最早的“主题曲领跑电影”模式可以追溯到年的《夜宴》。当年谭盾+张靓颖的组合不但提升了电影的质感,还顺带收获了香港电影金紫荆奖。而真正让主题曲成为内地电影名片的,当属小柯年为《将爱》写下的那首《因为爱情》。王菲与陈奕迅不仅把这首年度金曲送上了春晚舞台,更让它至今还盘踞在KTV最热门对唱歌曲排行榜上,至于电影讲什么……大概很多人已经忘记了。

为什么主题曲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懂小姐告诉你,作为大众文化消费品,音乐和电影都具备重复使用性,但从利用率和可持续性角度来看,前者完爆后者那是杠杠的。于是,将一首精品主题曲作为宣传预热大招成了当下影视作品营销的必杀技:朴树蛰伏十年的《平凡之路》7小时播放量冲百万;鹿晗《我们的明天》破百万更是只用了47分钟。

类似的例子还有《狼图腾》,在主题曲发布前后,电影的热搜指数翻了近三倍;筷子兄弟的《小苹果》更是直接为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拉到无数眼球,就连出品方都坦言——没有这首歌,电影可能都没啥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ongd.com/ydzz/66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