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对电影文本的影响与对观众主体性的重构

摘要:

流媒体平台的兴起不仅使观众在电影院以外更方便的观看电影成为大势所趋,同时也带动了弹幕文化的发展。弹幕的出现使得传统的电影文本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并随之颠覆了观众的主体身份。本文将通过对bilibili平台上的热门系列电影《哈利波特》中的弹幕为例分析弹幕对电影文本及观众主体性转变的影响。

关键词:

弹幕;电影文本;伴随性文本;观众主体性;迷影情结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流媒体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在线上观影的同时打开实时弹幕观看。弹幕文化正在逐渐影响电影文化,它极大的改编了电影文本,也在此基础上对观众的主体性身份进行了重构。本文试图借分析目前国内最大的弹幕网站bilibili平台上受到平台受众热烈欢迎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播放情况中所呈现出来的弹幕文化现象来分析弹幕文化对电影文本及观众主体性的影响。弹幕最早是一种军事用语,后被网络上的射击游戏借用,以此来形容发射的子弹如同幕布般密集。该词挪用到网络视频后,经由日本宅文化的发酵,便用来特指在线观看视频时,观众以字幕形式发表的即时评论,这种评论通常会同时显示在屏幕上,形成一种互动的观影模式。这一文化最早兴起于日本的宅向站点niconico,年开始登陆中国,目前,bilibili和AcFun是国内最具人气的两大弹幕网站。也恰恰是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弹幕电影应运而生了,最早的弹幕电影曾采取过在影院银幕上进行互动的模式,部分影片在公映期间会设置弹幕专场,观众可以在观影过程中借助手机短信或其他方式发送实时评论。当时的弹幕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采用的“墙壁弹幕”(评论内容投射于两侧墙壁),另一种是《小时代3》采用的“屏幕弹幕”(评论内容直接覆盖电影屏幕)。△《小时代3》的影院弹幕电影尝试这一试水性尝试并没有引发太大的后续反响,弹幕观影的模式并没有找到长期入驻影院的成功思路,其更大的突破性变革反而发生在影院之外的流媒体平台上。弹幕和流媒体平台的成功结合迅速催生出了成熟而丰富的弹幕电影文化,今天,我们随意点开一部在bilibili网站上可以观看的电影,都能看到其屏幕上滚动的弹幕。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观众在流媒体平台上观看电影时形成的弹幕文化和宅文化或其他短视频中的弹幕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很多差异。虽然我们无法预测互联网文化的迅速发展在接下来会对电影的形式和创作模式产生怎样的变革性影响,但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仍可确定,大部分的电影在创作阶段很少会提前去考虑或迎合弹幕文化。哪怕今天弹幕文化已经在互联网上高度盛行了,但电影仍然是一门主要以影院观众为第一受众的艺术,电影强调影院观影的氛围,强调用视觉和听觉手段进行叙事,这也是这门艺术区别于电视艺术或者其他形式的互联网视频的独特性所在。但恰恰因此,当电影被投放到流媒体平台之后,两者之间巨大的差异性反而促使了弹幕文化对在互联网语境下相对传统的电影艺术产生了强烈冲击。这种冲击首先体现在对电影文本的颠覆上。

视觉魔法的失灵:弹幕对电影叙事文本的影响

电影原本的作品属性在弹幕文化的影响下被进一步淡化,电影逐渐成为了一个相对开放的文本,而非封闭完整的作品。关于“作品”和“文本”之间的关系,罗兰·巴特指出,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作品的封闭和文本的无限敞开。文本既生产意义,也颠覆意义,在文本中,所指的到来一再被延迟,甚至被取消。哪怕就电影中的弹幕而言,无论之前的弹幕对电影原有文本产生了多少颠覆与解构,它都会因为新弹幕的到来而再度与原视频复合,形成一个新的“相对原始文本”。在文本层面,弹幕极有力的冲击了电影原本相对封闭的表意空间,观众对影片的评价文本参与进了构筑电影意义的过程中。在符号学概念中,文本是指多个符号组合而成的“合一的表意单元”。电影文本既包含参与进电影叙述中的各类符号,同时也包括介入电影意义生成过程的各种符号。而当电影在具有弹幕功能的流媒体平台播放的时候,弹幕自然也就成为了对电影意义生成过程产生最大影响的解释性伴随文本。与电影本身自带的伴随文本(包括字幕、标题、片头片尾音乐等)不同的是,弹幕文本具有极强的不可控性,它并不是电影制作或宣发方主动创作的,其创作者是众多观看影片的网民。这一系列不可控性的文本对电影原有的叙事表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选择将《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当做案例来分析弹幕观影模式的特征,是考虑到这部电影广泛的受众基础和丰富的影迷文化。自年9月《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在B站开播以来,截止年2月,该系列八部电影视频链接中平均显示的实时弹幕数量已经达到了+条。数量众多的观众通过观看电影和原著而对影片的原有文本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新的阐释。这些阐释和原有的电影文本一起完成了一次观影接受过程中的意义再创造。具体而言,作为伴随文本的弹幕对这部电影产生了如下的一些影响:对电影画面进行遮挡:无论弹幕是否具有实意内容,它都会遮挡掉一部分的画面,对于利用视听元素进行表意的电影来说,这无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弹幕的遮挡干扰了原本画面的完整性和封闭性。其次,它分散了观众的视线,观众之所以会注意到弹幕的存在,就是因为它们在屏幕上方滚动播出的形式极具视觉吸引力。在电影的重要情节处,弹幕的密集度和遮挡范围往往会大到不容忽视的地步,比如《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中斯内普去世时的致敬弹幕,就几乎遮挡住了整个屏幕,观众很难再全身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ongd.com/ydzz/64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