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红癣 >> 癣的症状 >> 被骂ldquo基佬rdquo10

被骂ldquo基佬rdquo10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

为了写今天这篇文章。

蝉主花了12块。

没错,就是看那部范爷变成范九亿,院线片变成腾讯独播。

四年前就拍完,如今改名为「冷血狂宴」的《爵迹2》。

这狂炫酷拽西方玄幻城乡结合部玛丽苏风的电影名。

让蝉主一度以为自己回到了15年前杀马特的岁月。

下面还是继续叫《爵迹2》吧

再看看阵容,吴亦凡、陈学冬、陈伟霆、郭采洁、王源、王俊凯、易烊千玺、林允、汪铎……

别说四年前,就算放在现在,也是妥妥的全明星阵容。

更不用说郭敬明一口气集齐了TFboys三张娱乐圈王炸牌。

票房想扑都难。

老实说,一开始我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的,充完12块的瞬间有点后悔。

好家伙,看完之后更后悔了。

本着给你们省钱的原则,今天就来聊一聊这部好奇害死猫的网大CG巨作——

《冷尐與狂尐傱头打到尾の殺ㄢ特貴蔟盛yαń》。

(别担心剧透,因为……蝉主刷了两遍也不知道它到底说了个啥)

郭式史诗杀马特大作

狂炫酷拽D炸天

进入电影,这场景,这灰不拉几的色调。

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每一帧都在用力告诉我们,什么是——

狂炫!

酷拽!

D炸天!

要不是那几张似曾相识的面孔,我还以为点进了“是兄弟,就来砍我吧”的页游宣传MV。

在喷之前,啊不是,在讨论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

《爵迹2》到底讲了个啥?

故事的设定,在被魂术主宰的奥汀大陆上,有水、风、地、火四个国家。每个国家中,都会有三名白银祭司掌管着各自国家的大小事务。

每个白银祭司下面有7个王爵,每个王爵都有自己的小弟,也是王爵的继承者。

你以为主题是守护。

实际上是王爵和王爵,王爵和使徒,使徒和使徒之间相爱♂相杀的故事。

听起来就很牛掰的人物名:

讲道理,郭敬明的取名功底我还是挺佩服的。

什么修川地藏、寒霜似、吉尔伽美什等等。

不仅糅合了东方神秘和西方魔幻的鬼鬼神神,还延续了一如既往的中二晚期带点土。

这都不重要,要的就是这种牛掰哄哄的feel。

如此酷炫的角色名,自然得配个酷炫的身体。

建模清一色的超模头身比,就差脖子下面全是腿了。

燃烧的经费之拿什么拯救你——我的CG:

再说说郭敬明引以为傲,砸锅卖铁也要拍的CG。

相比第一部,人物面部表情确实有进步。

虽然人物的塑胶感塞满了整个屏幕,但我终于能分清银尘和麒零谁是谁了。

感谢科技的进步!

老实说,蝉主这12块,至少有10块都是冲着鬼山莲泉去的。

再说的直白点,就是想看看郭小四到底是怎么处理冰姐的镜头。

钱是花了,脸也do了,但是鬼山莲泉这脸?

一会撞脸关晓彤。

一会神似天使宝贝。

怎么越看越不对劲??

心理承受能力低一点的孩子,这部分可以快速划过了。

伽椰子是你吗?

还有王源弟弟……

俊雄是你吗?

好家伙,12块看了部CG动作玄幻版《咒怨》,是我没想到的。

建议郭小四把宣传目标转移到恐怖片爱好者中。

能动手就绝不多BB:

毫不夸张的说,一共两个小时,有一个小时都在打打打。

1v1,2v2,NvN,把能动手就绝不多BB的君子之道贯彻到极致。

光是银尘小分队出城这点情节就打了半个小时,从地上打到天上,从天上打到海里。

反派小分队的大佬动都不动一下,全让小兵送经验。

如果说上面这些打戏是为了弥补第一部拉胯的遗憾,我也接受。

最让我不能理解的是,全片的高潮,情感爆发点——银尘奋不顾身去追随吉尔伽美什,与麒零诀别的男男大戏。

全片高光居然被门口抽血抽到面部狰狞的林允抢走了??

悲伤之情还没来得及代入进去,一言不合又开始battle起来……

你以为银尘死了?

结果他下一秒就站起来了。

还带了三个一毛一样的小弟!

你以为主角团要被团灭了??

结果郭小四告诉你,12块只配听个响,想要爽就得继续花钱,咱们第三部见!

全都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

听起来很高级的BGM:

上面这些我也只是按下暂停键舒缓下心情再继续看,但到BGM这,我是真的忍不了。

人家林允在那为爱献身,这么感人悲壮的画面,你搁这放电音??

BGM一会电吉他,一会圣歌吟诵,一会又是猛男撩嗓子,2个小时下来,感觉自己看了场阴间音乐串烧。

再一看演职表,声音指导是老谋子的御用录音师陶经,配乐则是配过《浪客剑心追忆篇》、《黑执事》的岩崎琢。

那没事了。

不要问我为什么不分析剧情,因为……真的没有。

剧情毫无逻辑可言,人是人,鬼是鬼,CG是CG,BGM是BGM,反正就是不在同一频道上。

最后还得靠着陈学冬强行独白,强行中二来升华主题。

以及吉尔伽美什的欧式大双和千玺弟弟的酱油才得以勉强结尾。

如果非要我夸,最后的猫不错。

拍什么都像小时代

砸再多钱都是悲伤逆流成河

如果你问我《爵迹2》跟第一部相比,有没有进步?

有。

豆瓣从第3.8到现在的3.9,涨了0.1分。

平心而论,《爵迹2》无论是对场景的还原,还是对氛围的营造,都还算到位。

以及拿真金白银砸出来的特效,在没有人物的情况下,每一帧都是可以拿来做壁纸的水平。

但也仅限于此。

你问我花两个小时看了什么,我是真说不出。

脑海里除了吴亦凡和陈学冬欲拒还迎的基情。

就剩下20层滤镜都藏不住的装B气质了。

追人前要先整整齐齐来个°空中托马斯回旋。

别问,问就是帅。

各种远景近景切换,°全景拍摄,镜头乱晃,一副你们必须看到我花钱的样子。

玩3D没吐,看个2D快把我整吐了。

反而小说中最精彩的情感冲突,不是讲不清楚,就是一笔带过。

太细腻的情绪演不出来,只好用大起大落的生离死别来刺激观众,过一关死一个主角,仿佛不这样就无法骗出你的眼泪。

情感不够,大段的中二旁白来凑。

人家二次元都不带这么玩了好吗

展现反派的方式,全靠脸上的半永久蜜汁微笑。

尤其是王俊凯王源两兄弟组成的邪魅狂狷二人组,台词没两句,倒是从头45°嘴角上扬笑到尾。

只差没在“反派”两字刻在脑门上了。

出场要邪魅一笑。

下完咒要邪魅一笑。

就连翻白眼也要邪魅一笑……

弟弟你要是被绑架了,就眨眨眼好吗,你这样我害怕。

蝉主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只要有郭敬明小说改编的电影,评论区一定会有人叫嚣:

“没看过原著,没资格BB”

“爵迹2是给我们看过原著的人拍的影片,没看过的就歇歇吧。”

《爵迹》原作连载多年,篇幅长,想要用一部电影就把故事讲清楚,确实难。

但难度,并不是它烂的理由。

比《爵迹》世界观更大的《魔兽世界》也拍了大电影,照样被喷的狗血淋头。

难道你要让每一个说看不懂的人,都滚回去玩十年游戏才有资格评论吗?

更不用说改编天花板的《指环王》了,史诗级的世界观,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高度紧凑的故事情节,各富特色的战争场景。

人家就是实打实的拍出来了,讲清楚了。

把小说改编成电影,需要导演在极度混乱中保持着清晰的思维和清醒的头脑。

而郭敬明从始至终都活在自己的审美和叙事惯性里,连基本的故事都说不好。

两个小时看完,除了“伽椰子”出来那会让我精神集中,其余时间都要靠咖啡来提神。

电影靠的是人物和情节来推动,一昧的堆砌特效和打戏,只会让人审美疲劳。

没这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否则拍什么都像小时代,砸再多的钱,也改变不了悲伤逆流成河的事实。

评分越低票房越高

电影的底线到底在哪?

四年前,郭敬明悲痛的质问,“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

四年后,郭敬明又一发入魂,“如果还有观众想看(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办法(卖房子)拍爵迹3”。

但这次,他赌赢了。

即便上映前,央爹就在《今日影评》里狠狠把《爵迹2》骂了一番:

“一个有流量的名字,加上一帮有流量的演员,然后又在一个有流量的平台,它是放的“四流”,就想把它弄成一流。”

结果上映6小时,票房直接破3亿。

如今播放量更是突破了万,以最低的12元票价算,票房也超10亿。

再看看同一天上映的《赤狐书生》票房1.5亿,上映15天的《一秒钟》1.2亿……院线大片连网大的零头都比不上。

郭小四还不忘贱嗖嗖的发微博,不用卖房子了。

要知道,在第一部票房失利热度散去后,郭敬明可是连小说都懒得写了。

之后准备第二部上映,又吭哧吭哧更了几章,电影撤档,于是再也没提过小说的事。

没有热度,小说粉直接抛弃。

如今播放量的走高,又在微博征询民意,准备卖房拍第三部,。

作为商人,他是成功的。

四部小时代17亿,深谙IP+流量的模式。

《晴雅集》预售票房开局便突破万,郭氏青春片《如果声音不记得》也是日进斗金。

今年的12月似乎成了郭敬明的专场show。

但作为导演,他是失败的。

对视觉的极度追求,华丽且空洞的剧情,扁平化的女性角色……他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至于拍什么都像小时代。

评分越低,票房越高,在影视圈似乎已经见怪不怪。

豆瓣5.8的《煎饼侠》票房11亿,豆瓣5.6的《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票房12亿,豆瓣5.7的《港囧》16亿……

越来越多的人看电影不仅仅是因为评分,盯着故事情节。而是出现了更多的pick因素,比

如演员、题材、情怀、营销。

甚至是逆反心理——

“都说它是烂片,我就想看看它到底能有多烂”。

商业片给予了大部分观众爽感,不用动脑子就能看,反观苦大仇深的文艺现实题材,怎么拍都不讨好。

被9提5获奖,第3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导演——梁鸣,投资几百万拍摄的《日光之下》,横扫国内外多个大奖。

周冬雨、黄晓明、杨幂等明星更是发微博力推。

结果呢?11.27号上映,上映16天,累计票房还不足80万,排片更是寥寥无几。

面对票房惨状,导演只能无奈表示“万万没想到”,“现在我已经把房子挂出去卖了,希望未来还能继续坚持创作吧”。

而这,正是大多数导演的真实写照。

在这场“比烂比赛”中,没有赢家。

我们给烂片的每一张电影票,都是在为下一部烂片众筹。

长期观看烂片,味蕾已失去了感知能力,观影底线越来越低。

一昧的纵容和苟且,是滋养不出好片子的。

无论是观众的不断成长,还是市场的慢慢成熟,这都需要时间。

守住电影的底线和标准。

比起盯着郭敬明三个字喷,我们更需要警惕的是——

是否会有越来越多的“郭敬明”。

点亮“在看”

拒绝下一个“郭敬明”

蝉创意是一个全中国最糟糕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ongd.com/ydzz/5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