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宝短评郭敬明电影爵迹观众与粉丝

北京青春痘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10111/8578712.html

回望郭敬明的文艺创作轨迹,他有效地俘获了千万青少年受众的芳心,成为了一些青少年精神领域的教父级人物,其信徒的膜拜度丝毫不亚于宗教徒的狂热。遗憾的是,他的作品多数是梦幻青春的祭品,而非引人超拔的艺术品;多数是价值迷失的摇头丸,而非理想激荡的长明灯;多数是满幕荒唐言、一堆奢侈品,而非少年强则中国强的精神高地!其中的麻醉性远远大于建设性,误导性远远大于引导性,一些有毒的电影和小说,不再是氧吧和净化剂,而是一杆杆烟枪和一座座烟馆。

郭敬明的全CG电影《爵迹》又火了,而且火得一塌糊涂和莫名其妙,一边是看不懂的观众着急上火,越是看不懂越骂得凶,骂娘声此起彼伏;另一边是郭粉们在网上大水漫灌,各种加冕和美誉纷至沓来,将《爵迹》捧得完美无瑕,于是,两种声音隔空叫阵,一不小心成为了年度电影的焦点现象。其实,郭敬明的电影始终是在争议中成长的,骂声和捧声交织的众声喧嚣也能创造生产力,它们铸就了郭敬明时代的“奇迹”,也推向了多种跨界都能“发迹”的神坛,我们不妨深入他的成长“轨迹”一探究竟。

郭敬明的四部《小时代》系列再加《爵迹》,让他不再是新晋导演,而一举跨入了资深年轻导演的序列。实事求是讲,郭敬明一路走来,对于一些年轻观众胃口的精准把握是成功的,对于青少年精神脉象的拿捏也是成功的,对于商品和消费者实现无缝对接也是成功的,这些都是绝顶聪明的商人的天赋才情。他甚至对于青春电影的时代形式转换,二次元电影的当代演绎,以及粉丝电影和偶像电影的开疆拓土,都进行了大胆尝试和不懈探索。可以说,在过去的十多年中,郭敬明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然而,倘若不转型不反思,我认为郭敬明的时代该谢幕了!

1、郭敬明的破坏性大于建设性

回望郭敬明的文艺创作轨迹,他有效地俘获了千万青少年受众的芳心,成为了一些青少年精神领域的教父级人物,其信徒的膜拜度丝毫不亚于宗教徒的狂热。遗憾的是,他的文学作品多数只有市场,而没有立场;多数是梦幻青春的祭品,而非引人超拔的艺术品;多数是价值迷失的摇头丸,而非理想激荡的长明灯;多数是满幕荒唐言、一堆奢侈品,而非少年强则中国强的壮怀激烈!多数是市场的奴隶,而非人文建设的播种机,其中的麻醉性远远大于建设性,误导性远远大于引导性,一些有毒的电影和小说,不再是氧吧和净化剂,而是一杆杆烟枪和一座座烟馆------一句话,他的电影更是对市场的无限放大,对立场和价值的极端迷失。

电影《小时代》系列公映后,数十亿的票房带来的是全社会的战栗和恐慌,最近的《爵迹》,虽然只有三亿元的票房,但是恐慌的余震犹在。有良知的民众很担心,不,坦率而言,望子成龙的父母亲最揪心,担心子孙的精神航标被郭敬明带坏了,忧心成长期的生命之花被物质控所阉割了,揪心只问结果,不择手段的抄近路成功学毁了孩子们的远大前程,郭敬明营造的纸醉金迷的幻城,着实让成千上万的家长寝食难安。经过电影媒介的渲染后,郭敬明作品中核心的物质欲望和身体欲望膨胀到极致。我们常说,青少年时代种下什么,将来就收获什么,甚至左右和决定一生的价值取向,而他的电影过早地用不劳而获的财富帝国去刺激稚嫩的心灵,过早地用刷胸部和刷大腿的画面刺激荷尔蒙,这不仅污染和麻醉了他们的精神家园,而且对成长期的气血脉象都是一种内伤和挫伤。这两天网上流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我的文学情缘》,一代文青的阅读史、理想史和精神史是中华民族青年的标高,倘若我们今天的青年,只热衷看郭敬明的小说和电影,而不知道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地,反倒以亵渎基本的价值底线为荣。那么,我们建构的民族精神的大桥,就可能是一座浮桥,我们铸造的时代青年的高楼理想,很可能就是一座危楼,就此而言,历史地看去,郭敬明对青少年精神家园的建构,确实是破坏性大于建设性。

2、文化商人不能闷声发国难财

我们不回避过去十多年我们的社会问题,在GDP思维的主导下,在经济发展一元独大的环境下,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情感等各方面,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残酷撕裂,物质和金钱对思维方式与价值观的改写自古未有。应该说,这样的一个特殊社会历史时期,是我们国家转型发展的困难期和阵痛期,包括年轻人在内的苦闷者、彷徨者和落伍者不在少数,青少年中寂寞空虚,厌学辍学者也不在少数,希望寻找寄托和麻醉者也不乏其人,可以说,板子不能打在年轻人身上,这是一种普遍弥漫的时代之殇,在雾霾的天空之下,每个人都可能沦为受害者,而且有苦难言。

然而,就在这样特殊的历史困顿期,川山资俊杰,时势造就了郭敬明这样的文化英雄。他敏锐地抓住了民族困难时期的精神脉搏,很巧妙地包装和成功兜售了自己的欲望产品,有效捕获了国家转型期一些无聊青年的精神细菌,并不断将这些病菌孵化和培植,在麻醉和宣泄中铸就了自己的财富帝国。郭敬明成功地钻了社会精神问题的空子,但没有很好地治疗时代青年的精神疾病,反而不断将问题气球吹大和膨胀,反而高歌猛进地刺激和麻醉,专门紧盯不成熟的未成年人下手,执意对准稚气十足的青少年精准发力,力图用瞒和骗、欺和炸的道术将孩子们吃干榨尽。数十年后,再回首发现,孩子们真是郭敬明手中的一堆猎物,只可惜他们对猎人的用心和手段浑然不觉。那么,郭敬明文艺作品带来的巨额资本行为,就形同于在国家民族有难时,自己闷声发国难财的行径!

我们不反对文化商人,郭敬明没有义务一定要做个安贫乐道的作家和导演,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作家不再是贫困的修行者,也不再是精英文化的布道者,而是集普及和传播于一体的文化行走者。然而,从古至今,有一条戒律不能变,不管你是哪一种商人,都应当取财有道和取财有德,钻民族空子和发国难财的商人,历来都遭到千夫所指的谴责和批判,遥想当年禁烟的林则徐,为何被尊为千古民族英雄?虎门销烟对发国难财商人的铁心剿灭是原因之一。今天的时代环境和林则徐时代不能同日而语,民众面临的精神病苦也不能相提并论。但是,面对国民的精神疾苦,拯救者和引领者必是中华民族的功臣,恶意教唆和落井下石者必是历史的千古罪人。我们今天都在抱怨理想没有了,信仰稀薄了,激情难觅了,仔细思量,这是谁之过?鞭子应打到谁的身上?倘若大量浮躁、糜烂和物质的作品,把控、操纵和占领了时代文艺的殿堂,只会产生物质的一代,却很难产生激情燃烧的一代,基于此,这不能说是郭敬明一个人的错误,但他应该是问题根源的重要之一。

3、郭敬明不是中国梦的领跑者

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善意提醒,郭敬明似乎没有觉察到什么。他曾经说自己就是中国梦的代表,原话的大意是:中国梦的核心就是要成功,要白手起家,一路飞黄腾达,最后站在财富和地位的最高点------对郭敬明的此番言论,我们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中国梦的核心要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什么不对,梦想成真就是最好的成功,混出个人模狗样,衣锦怀乡是个体永恒的梦想。然而,问题是如何获取成功?通往成功的手段是什么?实现成功的载体是什么?试看,昨天的《小时代》和今天的《爵迹》,加起来几十亿的票房财富榜,靠的不是真实的故事内容去感化人的心灵,而是将现实生活大厦的板砖抽干,构筑了一批金碧辉煌的梦想空间,而且许下了种种空洞的诺言和口号,各种白日梦不是让孩子们醉生梦死,就是娱乐至死,为了站在财富和地位的最高点上,郭敬明的野心勃发,当野心建立在不择手段的基础上时,这样的野心就驶入了非理性的疯狂轨道,步入盲目的自信和自我膨胀后,也就到了最为危险的时刻。

我们很同情和赞赏郭敬明出川后白手起家的奋斗史,确实是用汗水浸泡出的一个时代宠儿,无限的荣耀和无数的金钱成就了他的社会地位。然而,今天,饮水思源和追本溯源,倘若说,成功是建立在损人利己的基础上,植根于投其所好的软性堕落上,生发于廉价的忧伤和浪漫中,那么,这样的成功学就等同于厚黑学,这些艺“术”的卑劣和官场上权“术”的无耻,有什么本质性的区别,实在难分伯仲。真正的艺术和文化人应对社会和国民负责任,不能你投机取巧赚取了大量的货币,却给社会和心灵丢下了一箩筐孤独、绝望和空虚,弄得乌烟瘴气和一地鸡毛,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耍流氓做派。文艺家或文化商人就像一个男人一样,你不能说和千万个女子谈恋爱和同居了,丢下无数的大肚子和少妇们,独自一个人浪迹天涯自诩曾经是女儿国的国王。这种不负责任的风流和风光,与文化商人的行为大体具有异曲同工之祸!

倘若不懂得反思和矫正,郭敬明的文艺时代真该谢幕了!

责任编辑:卢誉菲

欢迎赐稿!!言之有物,长短皆宜。杜绝抄袭,文责自负。稿件一经采用,即奉稿酬。来稿请发以下邮箱:jubao_jjyl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ongd.com/ydzz/4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