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曾名动天下的琅琊八景,你知道几个

能知“琅琊八景”的人也只是十之二三,现今经济发展,恐“琅琊八景”湮于临沂城市里成为典故。

旧时“琅琊八景”有:沂水托蓝、野馆汤泉、平野晓霁、普照夕阳、泥沱月色、神峰积雪、苍山叠翠、孝河凝冰。

沂水托蓝蓝几许

沂水拖蓝,又称沂河拖蓝。新版《沂州志》载,临沂城东,沂河与祊河、涑河汇流后,形成清浊两种水流,清流映蓝天,像沂河中拖曳着一条蓝色的彩带,故称沂水拖蓝。

古人极尽歌咏的沂水拖蓝,今天的临沂人知道的人不足三成,真正见过的更是少之又少,可谓“可遇而不可求”。

不过,沂水托蓝恐怕是临沂人现今还能偶尔见到的奇景之一,只出现在每年雨季过后的晴天。年9月在现在的凤凰广场三河交汇处,出现了泾渭分明的“沂水拖蓝”奇观。

古诗中的沂水拖蓝,在临沂城东。随着城市的发展,如今的沂河已处在临沂城中。

明朝诗人舒祥有诗赞曰:

托蓝曳练漾微波,百合泉来渐满河。

蒙谷雪消苍泽长,祊田雨后翠涛多。

青含冷雨沿堤树,绿锁寒烟近水莎。

但见渔舟随处落,不妨风浪夜如何。

野馆汤泉话炎凉

野馆汤泉景观位于临沂市河东区汤头镇驻地北部,左依汤山,右临汤河,乃天然温泉,是省内外有名的疗养胜地。

据民国五年(年)《临沂县志·湖泉》载:“汤泉,城东北汤山西,水从石罅横出,砌石为池,热如沸汤,一名汤泉。拘挛疥、癣之疾濯之可愈,故有男汤、女汤之别,今瘌汤已湮,惟余二泉,西注汤河。”一年四季,前来沐浴者络绎不绝,尤以清明佳节为最盛。但温泉十分简陋,只筑有野馆以避耳目、别男女,因此称为“野馆汤泉”,列为“琅琊八景之一”。

明朝诗人舒祥有诗赞曰:

汤山山下涌汤泉,溅喷珠玑颗颗圆。

半亩聚来清澈底,一泓深处碧涵天。

风狂暂失池心月,气热长生水上烟。

春雨正多还溢出,满沟环佩振潺湲。

平野晓霁换新颜

临沂城区鼓楼台巷(此巷已消失)北端,古有平野台,台上建有平台,元初太守储天章加以修复。登台远眺,城内外景物可尽收眼底,成为琅琊八景之一。清代在此建鼓楼,称鼓楼台,其古迹今已不复存在。

在旧址附近出土有清同治六年(年)所立重修平野台井石碑各一块。据《沂州志》载:“在州治后东北,上有亭,阖阇夹映,外瞰祊、沂、涑水,内览寺、观、楼、阁,晨中初晓,曙色甫开,爽心快目。

大致地点在现在凤凰广场往南,现今已因河底隧道的建设而被毁弃。

舒祥有诗赞曰:

苍苍微曙霭高台,几树桃花昨夜开。

疏柳啼莺三月届,断云迷雁九天来。

千门辟尽晨钟散,百役奔初晓漏催。

此际登临观下境,满城春色拥蓬莱。

普照夕阳几度红

景观在旧城西南隅,即今王羲之故居以北。这里原是王羲之故宅旧址。

《沂州志》载:“在州治西南王右军故宅……宫基及晒书台,殿西山墙,每当日夕回光返照,红映可观,虽地之耸高,实灵气所钟云。”“永嘉之变”后,王氏南迁,其故宅改为佛寺,唐代称为“开元寺”,北宋为“天宁万寿禅寺”,南宋为”普照禅寺“。金皇统四年(年)普照寺扩建时,刻有《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即《集柳牌》)。该寺毁于日军炮火。“普照夕阳”胜景随着年普照寺的修复,有再现于世。

用科学的眼光来看,“普照夕阳”的奇观是有效地利用了光学的折射原理,透过普照寺西墙天窗的光线,照射在佛像身上,然后通过折射发散至四面八方,使整个佛堂都被夕阳的余辉照亮,为当时著名的景观。

年,临沂市政府开始修复王羲之故居;年4月,为纪念王羲之诞辰年,又对王羲之故居进行整修扩建;年5月26日,普照寺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正式向游客开放。

舒祥有诗赞曰:

碧玉搂头日未沉,几家残照半城阴。

斜分宝刹千层影,光灿瑶龛百丈金。

归雁携云投北浦,啼猿迎月上东林。

柴门欲掩诗僧定,坐向闲庭抱膝吟。

苍山叠翠翠如何

苍山,位于临沭县城东北5公里处,海拔.7米,面积3平方公里。《沂州志》载:“在州东九十里,巅上可瞰东海,高插云际,云霞四起,层峦五色,朝夕远观,殊为佳胜。”

《临沭县志》亦载:“……山后悬崖壁立,山前峰峦嵯峨,林木葱郁,为古琅琊八景之一,称‘苍山叠翠’。”此为琅琊八景中现存最完整的一处景观。山上林木葱茏,苍翠欲滴,随着山势起伏,层层叠叠,浓淡有致,因有“叠翠”之誉。

年11月14日上午10时,真正的苍山叠翠奇观在细雨初停、雾雨掩映的天幕下出现,一前一后,一虚一实,前后两峰重叠,苍苍茫茫,郁郁葱葱,极为雄伟壮观,持续了半个小时之久。当时气象专家解释,苍山叠翠与海市蜃楼当属同一原理。

古琅琊八景中,存在最为完好的,也许只有这座苍山,并且,许多年前苍山叠翠的胜景,今天依然风姿俨然。当有一天,喧嚣打破寂静,山林变得平和,这山,还会是眼前的样子吗?

明代舒祥有诗曰:

好山面面削芙蓉,吐云摩云势更雄。

数叠好峰青列戟,几层晴嶂碧连空。

巍峨低视淮阴小,突兀高联泰岳崇。

日暮卷帘看昳色,满天佳气雨濛濛。

泥沱双月映古今

《沂州志》载:“(泥沱湖)在周南二十里,中有圆洲,夏秋菱荷并茂,月色泛舟,洲上香气四来,花气拂人,宛如仙境。”《临沂县志·湖泉》亦载:“泥沱湖,城西南十八里,周十余里,水环如静,俗称‘泥沱月色’即此。夏秋水涨,自鱼梁沟入涑水。”

泥沱湖,乃常年积水湖,虽大旱不涸。湖中的圆洲名“湖台”,据考系原始社会后期墓葬遗址,土具五色,与当地土质不同,当系从外地运入。相传近代琅琊王氏曾在此筑亭榭,辟为别墅。历代设王羲之祭田于台上,从不征税。每当夜晚晴空,泛舟湖中,月到天心,深印湖底;渔歌互答,鸥雁翔集。“泥沱月色”成为境内名胜,闻名遐迩。

清朝末叶,湖底淤高,积水日浅渐成一片洼地。《续修临沂县志·实业》记载“民国三年,八块石村民王中庸等提议开沟,地方人多难之者,事遂未果。延至六年,其议始行,按地出夫,开沟凿石,由湖底迤西北输入鱼梁沟,流入旧涑。百余顷之洼田水害遂除。”自此,“泥沱月色”美景湮没。

泥沱湖旧址,即今罗庄区双月湖。

舒祥有诗赞曰:

夜半银蟾印碧流,澄澄波底一轮秋,

分明水府开金镜,仿佛天河浸斗牛。

宿雁不惊矶上客,潜鱼还避渚边鸥,

渔郎隔岸相呼语,尽是芦花暗钓舟。

神峰积雪雪映天

神峰山,又名文峰山,在今苍山县境内,面积4.5平方公里。此峰东戴积雪,经春不融,积雪融尽,白石尽露,远处观之,仍如皑皑白雪,故有“神峰积雪”之称。

关于“神峰积雪”,可见的记载有两种:其一,《临沂县志》载“山东面白石皑皑,望之如雪,故府志以神峰积雪为八景之一云”;其二,《沂州志》载“神峰山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下有季文子墓,并祠。祠右有清泉涌出,岩下绕屋流响,如环佩。树林葱菁,入之如神仙洞,今有龙兴观。山阴雪积四时不消,八景积雪即此”。

这是“神峰积雪”的得名原因,也是文峰山所独有的奇妙之处。

元代所立季文子墓碑,大宋咸平二年建造却已毫无痕迹的龙王楼,泉水清冽、四时不干的龙泉,革命事件苍山暴动的纪念馆,横山惨案纪念碑,泰山行宫旧址,鲁南区党委书记赵镈的墓葬,银厂惨案纪念碑,还有文峰山主峰观海峰。优美自然风景与这些人文风景的融合,使文峰山这座神峰让人流连忘返。

作为琅琊八景之一的神峰积雪,是否还能够在这鲁南“小泰山”上再现?关于文峰山的旅游开发仍旧在继续讨论中。它究竟能不能再给人们一个“神峰积雪”的美景,还需要大家拭目以待。

舒祥有诗曰:

细认奇峰似来真,乱山高下如银。

冰封石窦流泉断,峰角林丛折竹频。

万木低斜无宿鸟,一歧平满少来人。

东君夜到知消息,开遍梅花几树春。

孝河凝冰说到今

景观在临沂城北12.5公里处的白沙埠镇孝友村前。

《临沂县志·山川》载:“孝感河源出城北桃花岭,东南经孝友村,王元公之故里,河,所由名也。”孝河,又名孝感河,因王祥(王元公)卧冰求鲤而得名。

《晋书·王祥传》载:“祥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母尝欲生鱼,时天寒冰冻,详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而且使卧冰处仍有约两平方米可容纳一人的地方,虽严寒而不结冰。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市曾对王祥故里进行过初步开发。在原址上恢复了孝友祠,并对王氏宗祠进行了规划,在河边开辟了孝园,修建了孝河广场。

“孝河融冰”的美传今天已被揭开谜底,原来“王祥卧冰处”下临深潭,有一小温泉在下。

舒祥有诗赞曰:

镇日东风鼓翠澜,长河吹遍水如乾。

银屏皎洁连川合,碎玉棱层映月寒。

堤畔鹭联飞始见,波心鱼隐钓犹难。

王祥一去千多载,留得冰模与后看。

来源:网络资料

编辑:若瑾(小编







































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克白灵苏孜阿甫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ongd.com/ydzz/4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