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已逝,夏梦依旧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lx/160308/4782762.html
广见闻,开心智,乐人生。这里是《深港书评》。11月3日,香港老牌影星夏梦(原名杨濛)辞世,享年83岁。夏梦擅演擅唱,不论时装、古装、戏曲电影皆能胜任,是国语片罕见的全能演员。影迷们都喜欢将她比作“东方的奥黛丽·赫本”。夏梦于年2月16日出生,江苏苏州人,生于上海,她是香港公认的“西施演员”。50-60年代,她是“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的当家头牌,与石慧及陈思思合称“长城三公主”,夏梦号称“大公主”,共主演近40部影片。同时,她也是香港左翼电影的代表人物。60年代新加坡登台时摄:左起平凡,石慧,夏梦,李嫱,陈思思,傅奇年,夏梦随家人迁居香港,夏梦从小爱看京剧,是家庭戏班的旦角。当时夏梦在香港玛利诺修院学校读书,与导演袁仰安之女毛妹是同学。袁仰安要拍片,问女儿的同学里有没有适合演戏的,毛妹推荐了当时身材高挑、容颜姣好的夏梦。进了长城公司,袁仰安依着莎翁《仲夏夜之梦》的灵感给杨濛起了后来的艺名。这个名字也恰好印证了夏梦端庄精致、温婉灵秀的气质。她的一双丹凤眼流转着属于中国古典美女的风韵,立体硬朗的五官又令整个人带着几分活泼与俏皮。年,夏梦在长城主演电影《禁婚记》崭露头角。年主演《迎春花》后息影,在最美丽的年华告别银幕,移居加拿大。夏梦主演《王老虎抢亲(越剧)》(长城),女扮男装。左为李嫱。年,夏梦重回电影界,成立了青鸟电影公司,先后监制了《投奔怒海》、《似水年华》和《自古英雄出少年》三部影片。当时恰逢许多越战难民移民到香港,夏梦想拍一部越战题材的电影。等了许鞍华两年,结果拍的时候,风潮最劲的时候已经过去。但许鞍华依旧将《投奔怒海》拍成了当年最卖座的文艺片。时隔多年,许鞍华想起和夏梦的合作,说“我很感谢她,让我拍了可能是我这辈子拍得最好的一部电影。”之后,严浩的《似水年华》用诗意的电影语言书写了银幕上的散文。夏梦的审美和她本人一样,都绝不落俗套。当然,她的品位也获得了外界的认可,由她监制的许鞍华《投奔怒海》和严浩《似水流年》,分获第二届()和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当年的影迷们因为夏梦的美貌而对她着迷,夏梦息影后更多的人认识她,却是因为金庸对她的一往情深。金庸与夏梦金庸曾说:“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像夏梦才名不虚传。”为了接近夏梦,金庸曾特意到夏梦所在的长城电影公司做过编剧。据传,金庸与夏梦共事时,因为夏梦戏称他为“姚家阿姨”,他为此起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笔名“姚嘉衣”,所写的影评“姚嘉衣专栏”也脍炙人口。坊间也有传说,金庸追过夏梦,对于这段情,金庸从未公开谈论过。不过,在他的小说里不难看到夏梦的影子。“射雕”里的黄蓉,“神雕”里的小龙女,《天龙八部》里的王语嫣,无论一颦一笑,都跟夏梦相似。台湾女作家三毛就曾说:“金庸小说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写出一个人类至今仍捉摸不透的、既可让人上天堂又可让人下地狱的‘情’字。而不了解金庸与夏梦的这一段情,就不会读懂他在小说中‘情缘’的描写。”李翰祥也说:“夏梦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最漂亮的女演员,气质不凡,令人沉醉。”佳人已逝,夏梦依旧。今天,我们想引用香港著名作家,也是夏梦的好友——董桥先生的一篇文章,悼念曾经一代风华的夏梦。“夏梦像演员不像明星,像在在讲故事不在在摆姿态……戏台上银幕里一出出悲欢离合终归如梦似幻,只剩夏梦依旧。”——董桥如梦令文

董桥小城分两区,都不小。一区欧陆风情,荷兰殖民时代林荫街巷粉墙洋房都在。另一区是唐人区,马路窄,唐楼多,店铺住宅分不开,熙熙攘攘彷彿尽是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闻一多朱自清。门廊上楼道里悠悠闲闲倒是张恨水笔下一些少奶奶和大闺女了。到底是老民国老唐山飘洋飘过去的旧派人物,像绮华绸缎庄转角那家戏院那么旧。演话剧演京剧唱南管唱粤曲都在里头,电影最多,全是香港拍的影片,右派电影公司左派电影公司的电影轮番上映,战前战后上海拍的老片子塞空档,黑白拷贝雨声雨丝弃不掉,周璇唱的《桃李春风》破了桃李断了春风。熄了灯小贩摸黑兜售零食饮料,付钱找钱靠他胸前挂的手电筒照明。都说那家电影院三分像北方听戏的茶园,戏台两边的楹联听说也是唐山民间惯见的剧场联语,很长,年久记不清了,也许又是「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颜体稳重,金粉斑驳,气势还在。南洋天热,天花板上吊的几把大风扇转得慢,一圈一圈吹掉不少暑气。少年同学都爱喝汽水,我喝甘蔗水,清冽,甘润,像银幕上的夏梦。一九五一年到一九五九年夏梦的电影大半在那家戏院看,从小学看到中学。奇怪,那年月书都好看,电影也好看,规规矩矩体体面面,隣家的哀乐隣家的故事,很亲切,很踏实。学校教国文教英文的老师都教我们讲故事,写故事,说是像编电影,演电影,故事是神髓,连演电影的演员也要学会演故事,不是学会做明星。起先我听不全懂,初二初三慢慢懂了,看出夏梦像演员不像明星,是在讲故事不是在摆姿态。她的《禁婚记》我印象不深。《一家春》稍稍记得。《娘惹》到老忘不了,也许讲的是南洋故事,我熟悉,看完电影碰见小城欧陆区里一些娘惹联想翩跹。一九五一年美国小说家赛林格(J.D.Salinger)的《麦田捕手》(TheCatcherintheRye)出版,大红,写一个中学生遭学校开除独自在纽约瞎混三天,口语文字很浅白,很生动,不避粗话,一九五三年我的家教英国老师给了一本要我读。真好看,跳开生字读完了很过瘾:少年人反叛有理。那年看夏梦的电影看了好几部,古装片《孽海花》、《绝代佳人》看的是她的古典扮相,有点隔膜。《门》很好。《白日梦》和《花花世界》也现代,也喜欢。《麦田捕手》叛逆行为感染下我还爱看电影里的夏梦,教国文的锺老师说那是夏梦平和的形相少年人不忍抗拒。也许是。书里那个中学生一心最惦记老家清纯率真的小妹妹。翌年,夏梦演的《欢喜寃家》和《都会交响曲》我都看了两遍。一九五五年的《不要离开我》感动更深,依稀记得是金庸先生编剧,有一回跟他谈天谈起这部电影也谈起《绝代佳人》,他说《不要离开我》片名好。猜想他还是偏爱他的《绝代佳人》。一九五六、五七年我在小城唐人区开明书店捜罗一些沈从文的旧书,课余一本一本读得仔细。沈先生文字大好,意境淡远,读深了心中飘着轻愁,比茅盾惹人寻味,难怪那时候我格外爱看夏梦的《新寡》和《望夫山下》。看她的《日出》我看不到她只看到曹禺。曹禺的剧本浮宕,只适合舞台剧。夏梦的《故园春梦》是一九六四年的电影,我到台湾升学了,看不到,八十年代在上环旧货店里买到录像带才补看,真好。夏梦是左派电影公司演员,左派电影台湾禁止上映。《故园春梦》是巴金小说《憩园》改编,夏梦演技越见凝澄,毕竟巴金笔下老民国伦理氛围写得凝厚,电影编剧又是夏衍和朱石麟,朱石麟还当导演,夏梦修养精微,不难神会。一九五八年南洋那边政局波荡,排华热烈,中文侨校奉命关闭,我到另一个城市万隆读英文中学,一位教英国古典文学的王老师是杭州人,二三十年代在上海认识朱石麟先生,经常赞许朱先生学问好,品格高,说朱先生一九四八年在上海执导姚克编剧的《清宫秘史》他五十年代初在香港看过,好得不得了。我六十年代中期从台湾移居香港,姚先生相熟了,朱先生却从来无缘拜识。文革初起,《清宫秘史》批为卖国主义影片,那年朱先生六十八岁,读了姚文元的文章脑溢血逝世,我的朋友胡金铨说朱先生死得寃。《新寡》之外,夏梦五十年代还演过朱先生的七部电影。《姊妹曲》我喜欢。《新婚第一夜》改编英国小说家哈代的《黛丝姑娘》。《抢新郎》是川剧《拉郎配》的故事。《夫妻经》和《甜甜蜜蜜》我在万隆跟王老师一起看。《称心如意》南洋一九六〇年初才上映,我还在台湾,当然看不到。一九六三、六四年的《同命鸳鸯》和《董小宛》也没看过。夏梦演我们董姓那位苦命女人的故事我最想看。转眼几十年,四十一部影片一部一个境界,中国电影史上少不了夏梦一个章节。八十年代初她成立青鸟影业公司,监制了三部电影,《投奔怒海》导演是许鞍华,七十年代她跟我同时旅居英伦,我还在她导拍的实验电影里跑过龙套。《似水流年》的导演严浩也是我的朋友,少小时代读他父亲的书,大了老了看他的电影,真是书香世家。明年,夏梦从影六十五周年,也是中国电影一百一十周岁,国内要为夏梦出版纪念画册,嘱我写这样一篇观影忆往随笔。流年果然似水,往事难免如烟,昔日小城那家戏院老早不在了,戏台上银幕里一出出悲欢离合终归如梦似幻,只剩夏梦依旧。夏梦一九五八年拍过一部《眼儿媚》,片名是词牌名。我这篇随笔索性也借个词牌题为《如梦令》。二〇一四甲午年白露前夕在香岛相关剧照海报代表作年:《禁婚记》年:《一家春》、《娘惹》年:《孽海花》、《门》、《白日梦》、《绝代佳人》、《花花世界》年:《欢喜冤家》、《都会交响曲》、《姊妹曲》年:《不要离开我》年:《日出》、《三恋》、《新婚第一夜》、《新寡》年:《望夫山下》、《春归何处》、《逆旅风云》年:《眼儿媚》、《抢新郎》、《绿天鹅夜总会》、《夫妻经》年:《甜甜蜜蜜》、《豪门夜宴》、《称心如意》年:《碧波仙侣》、《香闺春情》、《佳人有约》、《同命鸳鸯》年:《王老虎抢亲》、《满园春色》年:《三看御妹刘金定》、《我们要结婚》年:《雪地情仇》、《董小宛》年:《金枝玉叶》、《故园春梦》年:《烽火姻缘》年:《白领丽人》年:《迎春花》深港是起点书评是风帆这里是《深港书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ongd.com/ydzz/4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