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都是怎么看病的

中医都是怎么看病的?

今天有个素昧平生的朋友在后台留言给我。他有个3岁多的男孩,前几天发了3天高烧,医生诊断是急性扁桃体炎,查了血象,血象偏高。给配了感冒药和头孢。吃了药差不多好了。可是2天前,小朋友开始出现咳嗽,同时又开始发烧。去医院一拍片子,支气管肺炎了。只有遵医嘱输液了,可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于是他拿了一张朋友给的中药方,说是上次朋友的女儿的肺炎我给看的,吃了一天就好多了,问能不能照这个药方配来给小朋友喝。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医和西医的最大区别在于,西医是辨病治疗,而中医则是辩证治疗。临床上我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今天就来说说中医到底是怎么看病的?

就拿这个小朋友的情况举例来说。反复发热伴咳嗽,病程不长。西医查体扁桃体肿大,听诊情况不详。如果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甚至可以听到干湿罗音的话,那么临床考虑下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大。可以借助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以及胸片来明确诊断。如果胸片提示两肺纹理模糊,可见斑片状阴影的话,支气管肺炎的诊断就明确了。一旦明确了诊断,接下来的治疗只要按照肺炎的诊疗常规来做就可以了。所以即便没有看到病人,知道病人的病史,能拿到病人的实验室检查报告(越详细越好,病原菌检测、药敏啊等等),即使远在大洋彼岸,医生照样能给出治疗方案。可见,西医治疗的关键首先在于明确诊断。

中医就完全不同,中医辨的是“证”,而非“病”。“证”是啥?大家可能都听说过“阳虚”、“肝阳上亢”之类的,是的,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证”。“证”是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基础上,得出的综合判断。就这个病例来说,如若这个小朋友平素体质偏寒,此次得病又是受寒引起,表现为发热、扁桃体虽肿大但充血不明显,咳嗽、夜间尤甚,吐痰色白,用的则是小青龙汤之类的温肺化饮。如若这个小朋友素体强健,同样受寒引起发热、则可能表现为扁桃体红肿、咳嗽剧但痰吐色黄、气喘、面红,舌质红、脉数,用药就得用麻杏石甘汤之类的泻热开闭。可见个体体质不同,即使病因(受寒)、病位(在肺)相同,“证”就完全不同,一个是“风寒闭肺”,一个是“风热闭肺”,用药则是一温一寒,大相径庭。可见中医强调的是个体,是“因人而异”,所以临诊处方必须面诊。这样也就不难理解“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了吧。

中医辩证,并不依附于仪器,全凭医生的一双慧眼,以及指下的功夫,积年累月,不断积累,不断感悟。当一名中医不易。当一名名中医更是不易。感谢有你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ongd.com/ydzz/44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