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千里援滇情,上海闵行区结对帮扶施

年,沪滇扶贫协作项目落地施甸,上海闵行区在施甸实施的因地制宜,精准扶贫之路给施甸带来了发展思路、发展资金、教育、医疗上的帮扶,犹如一股春风吹暖了山乡。

真心架起友谊桥

倪金迪是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闵行院重症监护室的主治医生。去年12月,在闵行区——保山市卫生与教育“结对共建”框架协议的指导下,他所在的援滇小队一行8人(4位医生和4位教师)告别家人、离开上海,来到了云南保山这座滇西“历史文化名城”,开始了为期1年的援滇工作与生活。医院医院。

“我这次来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临床带教(重症B超与纤维支气管镜),科研帮带,医院重症监护水平。”

从今年4月份开始,医院里开始了心肺复苏的培训工作。他用了一周时间准备讲课的幻灯片和心肺复苏演示视频,拟写了两组考试评分标准。

理论知识培训于5月7日晚上19:30开始,连续3晚。他结合年心肺复苏指南和年指南更新,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复苏前识别、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电除颤等心肺复苏步骤和注意点。台下的听众很认真、很投入地在听。讲课结束后,他还收到许多提问。

5月10日至5月31日是技能培训的日子。医院的同事平时白天要上班,都是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参加技能培训。经过这段时间心肺复苏的培训,他渐渐地发觉,在医院认识的人一下子变多了。中午打饭的时候总有同事和他打招呼,休息时间来请教和探讨临床问题的医生护士也多了。前后历时1月,他虽付出了晚上的休息时间,但收获了许多医生护士朋友,也收获了大家对上海医生的信赖。

情系教坛送真经

累并快乐着。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陈秋波老师,也是一名援滇工作者,年12月派驻到施甸一中。他的任务是开展教学研究,传播上海先进的教育理念。

“施甸一中的老师非常辛苦,也有能力。面对生源留不住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共同努力,扭转这一局面。”陈秋波老师从来到施甸一中的第一天起,就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施甸一中高三年级的教育教学指导工作中,同时他也参加高一、高二年级的数学教研活动。

他从听课开始,分析年级教师讲课的优缺点。认真研究高中人教版数学教材、数学高考全国卷。由于上海与云南省所用教材版本、高考考查方式存在差异,他就研究人教版教材和全国卷,同时结合学校的学生情况积极整理了几十套模拟试卷与年级数学老师进行交流。

施甸一中高三数学老师杨顺楼说,陈老师带来的最宝贵的经验和理念要数教育教学的精细化管理。在陈老师的指导下,施甸一中高三年级的数学老师们在“自主课堂”“高效课堂”方面提升很快。陈老师的交流给予了高三年级数学教学带来的启示让老师们更加注重课后反思环节,更加重视每一次作业、测试的批阅和处理。在这个环节上,陈老师还为老师们设计了科学、实用、便捷、有效的统计分析表格,既能反映出共性问题也能精准反映出个性问题,为课后辅导、提升成绩提供了有力依据。

陈秋波老师无私的传授着从上海带来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还和高三年级的师生们一起奋斗。陈秋波老师说,在施甸一中,学生的学习是辛苦的,特别是高三年级的学生。从早上7点钟的早读开始了一天的学习,一直到晚上10点30分下课,这些孩子们每天要上14节课。高三的教师们,几乎脱离了社会远离了家庭,扎根在了学校。为了心中的理想,所有人都在坚守。我自然也受到这种氛围的感染,义不容辞的加入其中,每天为学生进行上课和课后的辅导成了日常工作,不知周末为何日,很晚才能回到住处,这成为我支教的生活常态。尽管我此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经历,但此番如此经历过,尝试过,和师生们坚强的走过,虽然辛苦,但我们都陪着学生,累并快乐着。

活水浇灌红土地

在水长乡的温室大棚里,水长乡永保村委会独家村组的张文芹一大早就开始了育苗工作。每天80元的务工收入,让这个贫困的家庭有了稳定的收入。

年,长水乡中草药项目获得了沪滇扶贫协作项目资金万元的支持,在水长乡平场子村月牙塘自然村,建设中药材种植就业扶贫示范园亩,(其中,膜棚平方米,阳光板棚平方米,其余为露天种植面积),培育黄精90万株、玉竹万株、红芽大戟23万株,可移栽亩,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万元。项目建成后由水长乡人民政府委托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发起成立稻母农业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并负责经营,再由合作社与保山嵘煌药业有限公司达成协议,由嵘煌药业公司承租种植基地,按投资额10%给付租金,所得收益60%用于水长乡永保村、大山脚村两个深度贫困村壮大村集体经济,40%用于扶贫产业发展滚动基金。嵘煌药业公司承租种植基地后,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公司在适宜种植乡镇发展种植示范基地,以示范种植基地带动农户发展种植,以村为单位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并由公司提供种苗,负责技术指导,订单保底收购,以中药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带动群众通过出租土地、到基地务工、发展种植增收致富。

摆脱贫困,产业发展是后劲。在施甸,闵行帮扶采取了因地制宜,精准帮扶的路子,用真情、真心,为贫瘠的大地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年来,闵行区投入资金在施甸建起了2个中草药种植基地,一个冷库,为当地产业发展带去了福音。

一直以来,何元乡普遍种植饲料型玉米,这种玉米村民主要种来进行自给自足式的喂猪,偶有种植蔬菜的,也只是拉到附近的山头去卖,由于没有冷链,蔬菜在运输过程中品质下降,最终也卖不出什么好价钱。种植模式的单一,导致土地利用率低、经济产出低,进而导致农民收入低。

何元乡冷库建设,闵行区共到位扶持资金万元,采取“党支部+村集体+基地+贫困户”模式,为热区蔬菜种植基地配套建设.5平方米冷库1个及附属设施,年收益的30%作为冷库运营管理成本与产房设备维护费用,年收益的30%作为大仆寨村、大坡脚村、莽王村三个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年收益40%帮扶不低于50户特困户。项目建成为当地群众发展经济作物与果蔬种植、有效规避季节变化和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最大限度提高种植户收益提供保障,实现村集体经济壮大和群众脱贫致富“双赢”。

真情携手奔小康

今年,总计万元的沪滇扶贫资金为山邑村的荷花节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通过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培育配套产业,山邑村龚新建停车位㎡、旅游厕所6座、休息凉亭,绿化景观工程亩,配置环卫垃圾箱、旅游标识系统;培育农家乐20户、精品民宿20户、扶持种植业30户、扶持养殖业20户、扶持有固定场所(铺面)商品零售户20户、扶持流动摊点经营户(建档立卡户)20户,以政府统一规划、合作社统一管理的模式开发山邑村乡村旅游资源,带动区域内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

一年来,通过技能培训、稳岗就业补助、劳务中介补助、创设公共服务岗位、发放一次性外出就业补助等方式,实现年度人贫困劳动力就地救近就业、异地就业、到沪就业;新建乡村道路危险路段防护桩、标识40.5公里,新建村组道路2条3.公里,新建水窖个,惠及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施甸的酿美园艺、喝对酒、大亮山茶、万兴茶厂、康宏等企业的农产品已进入闵援超市旗舰店。今年9月以来,酿美园艺的鲜花饼在上海销售30余万元。

一年来,闵行与施甸真诚的沟通和交流打通了两地教育医疗等社会资源的合作新渠道。医院、学校的对口帮扶,通过开展教学、诊断等医疗科学技术培训,通过互派人才进行合作交流,不断提高教师和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促进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闵行的援滇干部们带着对施甸的真情,他们正和当地居民一起,携手走上致富之路!

文图:杨丽娟杨晓闰

编辑:郭金灿瞿柯楠









































哪里中医治疗白癜风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ongd.com/ydzz/3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