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药大戟峻下逐水药2仲景药物

作者:傅延龄 李家庚

编辑:经方全球同学会

大戟

  为大戟科植物大戟或茜草科植物红芽大戟的根。味辛,性寒,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效主治:

  1.峻下逐水

  “大戟,性禀阴毒,峻利首推”(《本经逢原》),“故能逐诸有余之水”(《本草经疏》)。如治悬饮之十枣汤,方中用本品与甘遂、芫花同用,以直达水饮留之处而攻之;配大枣以安中而调和诸药。张寿颐谓:“大戟,《本经》谓主十二经水腹满急痛积聚。盖谓十二经之水湿积聚以致外肿内满,而为急痛耳。然苟非体充邪实者,亦不可概投。”提示大戟峻下力峻,非水肿实证者,不可轻投。

  2.消肿散结

  《本草图经》谓,大戟“治瘾疹及风毒脚肿”。《本草经疏》云:“散颈腋痈肿。”近代用以煎煮鸡蛋治疗淋巴结结核(《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和扁桃体炎(《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等,足证其消肿散结之功。

  用量用法:

  仲景用大戟仅见十枣汤1方。

  1.用量

  方中未注明其用量。现临床常用量为1.5~3g。

  2.炮制

  仲景未明。现今多醋煮或醋炒用,以降低毒性。

  3.用法

  煎汤或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谓:“反甘草”。《本经逢原》云:“脾胃肝肾虚寒,阴水泛滥,犯之立毙,不可不审。”提示本品对阴寒水肿及孕妇忌服,反甘草。

  药理研究:

  根含大戟苷、生物碱、有机酸等。红芽大戟含游离蒽醌类化合物0.56%和结合性蒽醌类化合物0.25%。具有抑菌泻下、利尿、兴奋子宫等多种药理作用[1]。

  临床应用:

  1.急、慢性肾炎水肿

  取京大戟g,研末装胶囊。每粒重0.3g,日服2次,每次0.45~0.6g,隔日空腹温水送服,6~9次为1疗程。共治60例,均有明显消肿作用,并对小便异常有一定改善[2]。

  2.慢性咽炎

  用红大戟3g,放入口中含服,每天2次,共治54例,痊愈24例,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3例[3]。

  3.狂躁型精神分裂症

  用新鲜红大戟全草g,煎取汁ml,顿服。得吐下后,狂势衰减不显者,次日续用g煎服。狂势得挫后,糜粥调养。治疗12例均获痊愈。经随访5年以上,均未见复发[4]。

  参考文献:

  [1]郭晓庄,《有毒中草药大辞典》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3]李治方,《江西中医药》,,(4):3;

  [4]余惠民,《广西中医药》,,(4):9。

本文摘自《张仲景医学全书·张仲景药物学》第2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年1月第2版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是一个全球中医人学习经方的平台

  经方,即医圣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中之方。学习经方,可接受辨证论治原则的训练,认识中医学的本质特征,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学习仲景理法方药的应用,明方剂之源、方剂变化的方法与策略,领会中医的医学认识方法,训练中医的思维。

请您







































北京现在一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招聘文案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ongd.com/ydzz/1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