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充满了细菌令宇航员们困扰不已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3497115202268129&wfr=spider&for=pc

太空除了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还有就是干净。许多人认为,太空就是无菌的另一个表现,可能想到了太空的辐射和真空,是不利于细菌病毒生长的。

细菌真的不能在太空中存活吗?

然而事实上,国际空间站已经变成了一个超大培养基,里面的细菌严重超标,已经到了威胁宇航员生命安全的程度。

这些细菌都是从何而来的?它们会对空间站和宇航员造成什么伤害?如何清理这些细菌?这对我国的空间站有何启发?宇航员面对充满了细菌的国际空间站困扰不已,为什么清除不了它们?

几种常见的细菌,你都了解吗?这些细菌都是从何而来?

根据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检测,一共发现55种细菌,大部分是棒状杆菌和丙酸杆菌。此外,还有一些真菌、螨虫。

在地球上,我们生活环境中最多的是变形菌,这种类型的细菌很喜欢寄生在人类的肠道内。但是空间站里面的细菌,大多数是寄生在人体皮肤上的。所以,这些细菌最大的来源就是宇航员本身。

各司其职的细菌们~

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人类自己就是一个超大培养皿,寄生在我们身上的细菌数量,是人体细胞的10倍以上。登上国际空间站的大部分货物是经过严格消毒的,可是我们不能对人体进行由内而外的杀毒。如果把人类身上的细菌全部杀死,人类的生命反而会受到影响。

因为这些细菌是经过百万年自然选择,与人类共存的,如果破坏了它们与人类达成的平衡,人类的免疫系统就会出现危机。

不要小看过敏,严重过敏甚至会引起窒息

人体的细菌可以保持人类免疫系统的活性,使之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这样在面对外来的细菌时,免疫系统可以很好地工作。

如果将身体内外的细菌通通消灭,那么人类的免疫一时之间失去抗衡,就会发生攻击自身细胞的情况。人类的过敏、哮喘等疾病就是自身免疫出现了问题。

无处不在的细菌让人们防不胜防

所以,我们不能对宇航员进行深层次的消毒,他们带着自己身上的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进入了空间站。

这些细菌都是人体自身就有的,是人体平衡的一环,按理说不用管它才对,为何它们会威胁到宇航员的安全呢?

人体体内的细菌可以由补充益生菌的方式来抑制有害菌这些细菌会对空间站和宇航员造成什么伤害?

虽然这些细菌都是人体自带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对人类造成生命伤害,但是,数量一旦多了,我们与细菌达成的平衡依然会被打破。

宇航员凯伦·奈伯格演示如何用免洗香波洗干净头发

在地球上,我们之所以没被这些细菌威胁生命,是因为我们会洗澡、会换衣服。可是宇航员在空间站里面没办法用水洗澡,只能用清洁湿纸巾一样的物品进行身体擦洗。洗头发也是使用的免洗香波,抹在头发上之后,再用干净的湿纸巾擦干净。

可是国际空间站内只是失重,并没有是真空,所以,细菌就开始在空间站的空气中游走。

国际空间站于年正式建站

每擦拭一次皮肤或者头发,就有一点点细菌跑到太空舱内,而宇航员一次执行任务就有天甚至更久。国际空间站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服役,使用时间已经超过20年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下,每天跑到空间站内的细菌就变成了亿点点。

这些细菌无孔不入,附着在空间站内一切可依附的地方,同时它们在人体表面的数量也在增加。

日常的交流也是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

太空舱的温度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不仅适合宇航员的生活,也十分适合细菌的繁殖。当细菌达到一定浓度后,在空间站呼吸一口气,都能将其吸入呼吸道。

细菌会形成气凝胶状态,参与太空实验的器材也会被这些细菌污染,导致做出来的太空实验出现严重偏差,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不太准确的数据,影响后续研究。

在太空中也可以用酒精来杀死细菌吗?

更重要的是,它们会进入一些仪器的空隙,长期下去,会影响很多仪表盘的使用。空间站的任何一个零件,都关系到宇航员的安危。因此,放任这些细菌疯长,对整个国际空间站计划都没有什么好处。

那么,人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细菌呢?

失重状态下的水滴是能够随意飘荡的如何清理这些细菌?

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喷洒消毒液,这是最常见的方式,但是在空间站却无法进行。因为失重环境,消毒液不会呈雾状洒落在各个角落,反而形成一个个小液滴,在太空舱内杂乱运动。如果宇航员不小心吸入了这些小液滴,就会被呛到,甚至窒息。

消毒液一般不能直接接触眼睛、口鼻,这样对宇航员的身体也是一种伤害。原意是杀菌,结果把宇航员自己给伤到了,所以喷消毒液这个方法被否决。

臭氧对人体的危害

那喷洒消毒液不行,可以使用紫外线灯,它具有杀菌的功效。然而,紫外线无差别伤害,它照射到人类的皮肤后,会导致细胞癌化。原本宇航员防辐射就已经很辛苦了,好家伙,在内部来一场辐射。有人建议,开紫外线灯的时候,宇航员回避一下,呆在自己的休息舱内,等杀菌完了再出来。

这样的确可以避免照射到人,可是紫外线会让太空舱里的氧气转化为臭氧,臭氧对人体有害,会让人在短时间内头晕、呕吐、咳嗽,这不是在杀菌,这是在杀宇航员。当初建造空间站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在里面建造臭氧排除机制,因此用紫外线灯杀菌的计划也不行。

特定环境下,1个细菌可以在10小时内繁殖10亿个细菌

既然这两种方法都行不通,干脆就用最原始的,直接用消毒湿纸巾擦拭,把太空舱内部擦个遍。这个方式可以说是目前最安全的了,只是效率非常低。太空舱虽然比不上地球上的房间大小,但是里面的仪器众多,都擦拭一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宇航员的时间每天都安排得很满,他们不可能挤出时间擦太空舱。

即便宇航员愿意,一天的时间肯定擦不完,然而一天之内细菌的繁殖量是很大的。相当于人在这边拼命擦,细菌在那边拼命生长,擦的速度还赶不上细菌繁殖的速度。

如何避免细菌成灾呢?

综合下来,想要清除这些细菌,人类目前是没有什么合适的办法,只能这样迎来国际空间站的退役。

与此同时,中国的空间站工程正在进行,国际空间站的“细菌之灾”能否给我们一些启示?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内部效果图对我国的空间站有何启发?

首先,这个细菌是没办法避免的,它是人体的一部分,想要从根源上清除,就得把宇航员从里到外“杀菌消毒”。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否则宇航员的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我们需要健康的宇航员完成任务。

所以我们只能对空间站的空气循环系统下功夫,将宇航员每天要呼吸的气体进行杀菌,尽可能减少太空舱内细菌的含量。我们不可能将这些细菌百分之百消灭,如果能维持在一个比较健康的值,就能保证细菌与人体的平衡,那么宇航员生活的环境菌群数,和在地球上没有什么差别。

直接灭菌,避免细菌的再次传播很重要~

此外,可以在宇航员的清洁用品中多增加一些杀菌的成分。国际空间站时间太早,那个时候研发的清洁用品消毒性不强,导致在擦拭的时候,一部分细菌逃逸到周围环境中,造成了细菌填满太空舱。

消毒性强的清洁用品,在使用过程中就能将大部分细菌杀死,随后被扔进垃圾箱进行杀菌处理,让宇航员保持皮肤干净清爽。

在宇宙中执行任务本就是在挑战人类极限,我们可不能再让宇航员生活在这样肮脏的环境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ongd.com/ydzz/105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