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上,皮肤病是有关皮肤的疾病,是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如麻风、疥疮、真菌病、皮肤细菌感染等。皮肤病是皮肤(包括毛发和甲)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后,其形态、结构和功能均发生变化,产生病理过程,并相应的产生各种临床表现。皮肤病的发病率很高,多比较轻,常不影响健康,但少数较重甚至可以危及生命。肤具有两个方面的屏障作用:一方面防止体内水分,电解质和其他物质的丢失;另一方面阻止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入。保持着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上,在生理上起着重要的保护功能,同时皮肤也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皮肤有几种颜色(白、黄、红、棕、黑色等),主要因人种、年龄及部位不同而异。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占体重的5%~15%,总面积为1.5~2平方米,厚度因人或因部位而异,为0.5~4毫米。皮肤覆盖全身,它使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免受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和病原微生物性的侵袭。皮肤具有两个方面的屏障作用:一方面防止体内水分,电解质和其他物质的丢失;另一方面阻止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入。保持着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上,在生理上起着重要的保护功能,同时皮肤也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皮肤有几种颜色(白、黄、红、棕、黑色等),主要因人种、年龄及部位不同而异。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并含有附属器官(汗腺、皮脂腺、指甲、趾甲)以及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等。相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剂型,如溶液、糊剂、粉剂、洗剂、软膏乳剂和酊剂等。不同的剂型,有不同的作用和适应症,故应根据皮肤病不同病期的症状和皮损特点,正确选用。一般急性期局部红肿、水疱、糜烂时,多选用溶液湿敷,可起到消炎作用;有渗液者,先用溶液湿敷,后用油剂。皮损处于亚急性期时,红肿减轻,渗液减少,可酌情选用糊剂、粉剂和洗剂,以发挥其消炎、止痒、收敛的作用。慢性期皮损增厚,呈苔藓样变时,多用软膏和乳剂,它们穿透力强,作用持久,且有润滑作用。还应注意:即使同一药物,同一剂型,也可因浓度不同而作用各异。如3%水杨酸有软化和溶解角质作用,20%以上的水杨酸则是一种腐蚀剂。某些皮肤病和工作条件及工作环境有关。例如,化工厂公认常和化学品接触而较易发生接触性皮炎,农民接触植物而可对植物过敏,稻田皮炎一般只见于常在水田中劳动的农民。痱子、脓包疮和股癣、足癣等浅部真菌病多半于天气温暖及皮肤潮湿多汗的夏季发生或加重。冻疮发生于寒冷季节,蚊、螨等虫咬出现于夏季和秋季,而鱼鳞病及银屑病等常在冬季加重。中医学理论对人体疾病与自然气候的关系早有精辟的论述,《内经》就提出了人秉天地之气的“天人相应”学说。大量的临床病例观察与研究证明,皮肤病患者的发病及其症状加重或减轻与气候的冷热变化、季节变化,甚至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不同病症的患者,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在临床实践中,可依据常见多发皮肤病的时间规律及患者的饮食习惯、自身“寒热”,再分析发病时相对应的气候因素,然后确定患者体质的“热”、“寒热”或“寒”类型,最后针对患者体质因素及症状表现,选用清热解表或燥湿祛寒养阴等纯中药制剂进行内服调整。全部治疗过程都是以消除患者体内致病因素为主,通过促进其正常功能的恢复和对自然界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最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ongd.com/xzmz/9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