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置顶了吗?
本期为计划的第十四题
关联昨天推文:论文:网络IP剧的传播学分析
思路点拨:
这道题的难度在于对网络IP剧的了解以及广电知识点和传播学知识点的结合,也有小伙伴提到这道题与文化产业知识点相关,本题想告诉大家的是,回答论述题的思路一定不要局限了,题目中说用传播学角度的知识,如果你只回答传播学的内容可能不够,还需要多加思考,搜索其他知识点进行补充和完善。
优秀作业
崔小兽(点评:截选时删去了开篇引言。小兽的答案非常完善,且套进了很多经典理论,加上大量的ip案例分析,内容十分详实,表扬!)一、网络IP剧大热的表现
IP剧的流行,实际上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和金融资本的推动。在“互联网+”的时代下,影视行业与新媒体、金融资本深度融合,为IP资源的内容开发和版权运营提供了条件。我国网络IP热潮发端于年左右,-年持续升温,-年可谓全面爆发。
(1)IP价格日益高涨
年,《步步惊心》《倾世皇妃》《甄嬛传》散布后宫题材的电视剧播出,创造了亮眼的收视表现和良好口碑,也开启了热门文学IP改编为影视剧的风潮。其后《轩辕剑》《古剑奇谭》的热播进一步证明了IP剧的受众号召力和品牌影响力,驱动大量影视资本转向流入IP领域。自年起,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影视集团,以及百度等互联网网巨头就开始争先囤积IP资源,IP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普遍上涨率十几倍甚至数十倍。但部分影视公司疯狂抢购IP资源,并不是为了改编创作,而是趁机炒作、投机,通过垄断IP资源来获得利益,致使IP价格虚高不下。
(2)IP类型更为多元
近年来,IP资源的类型更趋多元化、来源更为多样,在传统文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游戏、综艺、漫画、品牌等。现阶段网络IP剧的类型主要有:文学类IP,如《左耳》等青春题材电影;音乐类IP,高晓松的《同桌的你》等同名歌曲电影;游戏类IP,如《轩辕剑》等;综艺类IP,如《奔跑吧兄弟》等热门节目改变。我国网络剧越来越热衷于投资、改变IP资源,甚至不惜余力挖掘、培养一些成熟度很低的IP,以至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也被注册版权。
(3)IP剧产量井喷增长
一般来说,IP剧可以细分为IP电视剧、IP电影和IP网络剧。自年起,IP电视剧就呈井喷式爆发,《古剑奇谭》《何以笙箫默》等集体发力,引发业界广泛瞩目。在年第21届上海电视节上,IP电视剧成为当仁不让的主力军,阿里影业的《古剑奇谭2》,花儿影视的《芈月传》,等IP大剧“吸睛”无数,未播先热。而年又被称为IP电影的“黄金时代”,从年初贺岁档的《狼图腾》《爸爸去哪儿2》,五一档、暑期档扎堆出现的《何以笙萧默》《栀子花开》等青春类电影,再到下半年上映的《烈日灼心》《港囧》和“鬼吹灯”系列《九层妖塔》《寻龙诀》等,IP电影全面爆发,故事内容日益多样化,题材类型涉及青春、穿越、仙侠、探险、玄幻等众多领域。
在传统影视之外,IP网络剧异军突起,一批IP网络剧被誉为“超级网剧”,改变了以往“粗制滥造”的刻板印象。《匆匆那年》《无心法师》《盗墓笔记》等热门IP网络剧的制作成本、创作水准、收视数据甚至可比肩乃至超过传统电视剧。现阶段的IP网络剧主要存在两种类型:一是视频网站自主培育的原生IP剧,如搜狐的《屌丝男士》,优酷的《万万没想到》;一是由网络文学转化而来的IP剧,以搜狐的《无心法师》,爱奇艺的《心理罪》为代表。
▼
二、网络IP剧大热的原因
(1)参与式的“使用与满足”
哈罗德·门德尔松在《大众娱乐》中提出,人们需要娱乐所提供的放松和无害的空间,以舒缓日常生活的紧张。少数人可能会沉浸于娱乐中而深受其害,但是没有娱乐,这类人也会对其他事物上瘾。身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少年,是IP剧设定的主体受众群。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让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作家或者过一把导演瘾。他们对于IP的发展贡献了力量。由网络小说改编成的影视剧在宣传时,受众从来都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客体,而是积极的、能动的群体,以往传播中传受双方单一的线性传播模式在这里被打破,传受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影视公司利用IP在网络上的人气,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式的营销,满足受众心理需求,提高IP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