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部分聊垄断,后半部分聊遗憾。
1
反垄断浪潮滚滚而来,又是一样的逻辑和套路,从口风探出,再到舆论造势,到最高层的纸面文件,再到第一口汤的典型代表。
终究是阿里喝了这第一口反垄断的汤。根据垄断法去年营收1%到10%的额度,收了个4%的亿。这个数字已经很给阿里面子了。
同时发出的信号也很明显,很传统而有效的震慑威力大于实际效果的政策手段。
针对大资本大基金的“无序扩张”的震慑力,远大于其罚款本身的震慑力。
但是对阿里来说,利空出尽就是利好,既然已经4%这刀下去了,利空基本就定型了,扣除的钱和风险都已经反馈到上次大跌到现在的波动里,未来几日阿里股价将迎来春天。
(不好意思,文章是今天凌晨写的,现在看到阿里股价果然暴涨6.5%,亿回来了)
而对整体互联网行业来说,也不是坏事,从典型案例出来后,应该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需要在抓一只杀鸡儆猴的典型,也有了足够的窗口期。
更何况,绝大部分互联网赛道,仍旧还没有走到完全垄断的地步,还有大量的战斗可以打,还有大量的信息不对称可以利用,当然,也还有大量的漏洞可以侵占。
早占早吃肉,晚到了连汤都没得喝,这种大趋势会更加凸显它的正确性。
也难怪中国人一个比一个着急,周围的所有人都着急。不急连汤都没得喝。
2
没有完美的规则,也没有完美的制约,这是商业社会的法则。
如果渴求这社会给一个完美的,可打分的划分制度和商业模式,那还不如回到学校继续考试读书。本质上,很大程度上越新的行业,制度越松散,漏洞越多,规则越不完美。
而作为商业个体,要做的不是大声奔走疾呼,而是抓紧时间趁着规则还不完美,要么赶紧把护城河建起来,要么赶紧赚一笔钱走人。
因为规则从来都不是完美的。
而且规则从来也不是个体奔走疾呼就能修补的。
因为规则必须要从“商业收益,个体利益受损”的一个又一个循环里反复迭代,才能变得较为完美。
没有“二选一”之前,垄断法一定没法做到完美,肯定一堆漏洞。
没有“行业被盗版搞的活不下去”之前,著作产权法一定不可能真正得到贯彻,肯定是一堆问题。
没有“真正系统性风险”之前,不要想着贡献大税收的企业因为卖一点假货而被查。
没有“既得利益者已经不能从房子里获得任何简单的利益”之前,或者在找到另一种更简单的方式巩固之前,不要想着房地产一下子就出一个特别完美的方式让大多数人收益。
因为本质上这就是无法实现的事情。
接受社会的不完美,接受它所有的漏洞,去利用信息不对称赚钱,而不是傻等着死工资,等着让规则和制度给你按照“做了XXX就能升职”的套路给你加薪。
因为:
“在不完美的制度里,想要依靠完美的制度获得自己的收益,那你一定是信息不对称弱势一方”
好学生思维害死人。早认清这一点,早点和社会与自己和解。
3
社会是不完美的,任何商业逻辑也都是不完美的。
人生也如此。接受人生的种种遗憾和不完美,人才能学会前行。
这几天文化界的一个大事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听到了,那就是著名漫画《进击的巨人》十一年连载长跑之后,最后一话彻底烂尾烂穿天际。
这事儿给我周围好多人,包括我在内,打击不小。
为啥?
像我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
文化能让人不朽。不管你赚了多少钱,做多大的生意,文化能让更多人记得你的名字,这种成就感是非常大的。
而这部作品,基本已经脱离了传统漫画和热血动漫的范畴,从几年前开始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严肃漫画”
在这部作品里,作者用极为巧妙的前后呼应的伏笔和行文构造,把漫画抬到了讨论人性,战争,民族和阶级的水准上。
当一部作品开始触碰这种人类历史的千古难题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朝着“不朽”来前进了。
民族和阶级问题,是人类社会几千年一直面临的最大问题,超过任何政体,商业逻辑,文化体系和语言范畴。在这个问题上,人类付出了许多无比惨痛的代价,但至今这问题仍然无解。
所以文化作品想要拔高,一定要脱离传统情情爱爱,而要触碰这种宏大问题,或者意识形态。
当然,这也和审美有关。很多时候文化作品喂屎,和环境有关,也和市场有关。吭哧吭哧拔高那么多,很多人的积累不够看不懂,还不如写写情爱,反正大家都有需求,市场又大。
所以这部作品几乎难得的集合了:影响巨大,讨论深刻,整体伏笔和构造编排巧妙。
几乎圈子里所有人都期待以作者的功力,不求完美回答这种千古难题,但至少给一个让人回味悠长的完美结尾“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然后作者用一种彻底破坏式的方式,完美的避开了所有正确答案,写出了一个恶心人的结尾。
这才是大家的遗憾之处。
看着看着《指环王》,最后一集发现是《失恋33天》
看着看着《大明王朝》,最后一集发现是《小时代》
遗憾,深深的遗憾。
一部可以进电影学院案例的作品,作者最后一话竟然故意的用这么行为艺术的方式毁掉了它。
意难平。
因为下一次还能有同样作品出现,是要靠运气的,也许这一代人一辈子都遇不到下一次这种作品的收尾了。
4
所以有时候想想,其实审美能力差也不是啥好事,虽然快乐易得,但往往也容易偏激。
往往受的教育越多的人,越难以接受社会的无序,也难以接受人生的遗憾,希望人生都是完美的。
都说人生要有趣,有趣,但往往读过的书越多,经历的事儿越多,越会对人生的遗憾也难以释怀。
人越大,越会发现,很多事情,不是自己努力就能解决的。
上一代人的财富积累资本滚动,可能毕业后要用一辈子去追赶;
家庭带来的性格最根深蒂固的弱点,可能自己要用一生的时间去修补;
时代错位下的自己选择错误,可能要让自己最年轻的时间最苦;
甚至你就晚出生那么几年,很多地方就限购了,很多漏洞就修补了,很多本可以让你用天分赚钱的行业就已经固化了。
当然,早出生几年,可能更生不逢时,就像十年前毕业的搞新科技的聪明人一样。
可能自己最喜欢的人就因为一些遗憾而未能在一起。
这才是人生。
社会没有完美的,人生也没有完美的。
都是一个逐渐接受遗憾的过程。
这么一想,人生也就释然多了,因为不可能所有事情,都会如你所愿的发生,
这社会的审美就注定好作品得不到大市场,
这社会阶段就注定成本压力大于一切,
这社会模式就决定做什么都要快,晚了就什么也剩不下
这社会发展也注定,分层模式下各个阶层都会开始安稳在各自的层次里,从善如登。
想到这些,人也就能用一种更坦然的态度面对社会里的所有不公了。
因为不完美,所以一定不公平罢了。
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