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被人问:为什么不写写新电影啊?
因为不好看!我上次进电影院都快1个月了吧,中间经历无数次这样的情景:打开买票App,看看片名,关上。实在是没什么想看的。
今天想说的,是一个我还没看过,并且也并不打算看的片子。我不讨论片子质量的好坏,就说说最近一两年特别看不惯的一种现象:
排片不够,片方就跳出来哭穷的。
这是我打开微博看见的一个话题:#黄子韬#新片排片被挤压?制片人呼吁给国片些空间。
说的是一个今天要上的电影,叫《夏天19岁的肖像》,主演黄子韬。新片上映本来是个挺正常的事儿,结果还没演呢,片方代表兼电影总制片人就跳出来在微博上哀怨,说不能让国片死在起跑线上!
怨排片又怨国外电影,这简直让我很为难啊,好像不去看他们这电影,我就对不起国片了,我要是恰好再去看个《加勒比海盗5》,那是不是就叛国罪了?!
不就是看场电影吗?
我自己掏钱,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对吗?
好看不好看,我也能自己判断,对吗?
观众不瞎啊!
尤其是,报道这件事的一些媒体,还提到一句话:加之《摔跤吧!爸爸》余温未退尚有8%的排片,端午档国产电影在起势上就可能面临“院线几日游”的遭遇。
这就更让人生气了,因为我清楚地记得,《摔跤吧!爸爸》可没特权,是一路凭借好口碑,从低排片逆袭到高排片的!
这是猫眼专业版上的记录。《摔跤吧!爸爸》一开始就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印度电影出现的,首映日当天票房还不到万,然后人家在没有人尽皆知的大明星的前提下,愣是靠口口相传扭转了局面,一路逆袭,到上映13天的时候,票房破了5亿。到今天为止,已经上映23天了,票房累计8.8亿,还是新闻报道里对《夏天19岁的肖像》构成排片威胁的电影。
再说回到这位出来哭的电影人本身。
在她制作过的电影里,我看到了一个闪闪发光的名字叫做,《小时代》。当时《小时代》的排片可是这样的:
上映第一天就49.3%,到第二天甚至51.9%了!也就是说,在年的6月底进电影院,多一半的电影都是《小时代》!
而一个命运的巧合是,这次安女士制作的《夏天19岁的肖像》,导演叫做张荣吉,在年的6月,他恰好也有一部作品在大陆上映,名字叫做《逆光飞翔》。
看豆瓣评分还不错,8.2,但这部电影的票房和排片怎样呢?
看见了吧,当时这位导演的作品,除了上映首日的7.3%,其他时间还远不如这次的《夏天19岁的肖像》好!尤其是当它遇到了当时安女士制作的《小时代》。
同样是年6月27日这一天,《小时代》排片49.3%,《逆光飞翔》排片0.5%。
在4年前的夏天,安女士想到其他的团队,也是一点一点打拼,认真做人认真做事的了吗?而当时风光正盛的《小时代》,算得上赢在起跑线上吗?
通过流量占到的便宜,最终也会因为没有流量,而通通被上天收回去。
如果当时安女士想到给其他优秀的电影留一条活路,让《逆光飞翔》这样的片子多一点机会,也许这位导演的名声就能大一点,然后到了4年后的今天,也许就能因为导演的名声够响,而得到多一点的机会,而不是宣发上只能靠制片人微博求助+打出黄子韬这种流量小生的名号,来让观众可怜可怜吧,买张票吧。
这不是国产电影第一次哭穷了,我相信也肯定不是最后一次。
要说国产电影这种“哭丧型人格”,不扯远,就说最近的两年,就有这么多大事发生过:
方励下跪
王小帅叫屈
冯小刚写信
咱们一个一个来数数啊!
方励下跪
就是去年,年的5月6号,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上映。结果第一天的排片只有2%,上映第一周票房万元,眼看就要直接被院线拿下了,所以作为电影的出品人之一,方励急了,5月12号,在视频直播里请求影院经理给排片,一激动,噗嗤,直接跪下磕头了!
不是说好男儿膝下有黄金的吗?
最后下线的时候,《百鸟朝凤》的票房万,在国产文艺片里算很好了。但这种“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太苦情牌了,而且他开辟了电影宣传过程中,排片不够,情怀来凑的新路线……
王小帅叫屈
其实喊委屈也不是方励发明的。电影行业本身就是成熟的商业社会的产物,有买卖自然就有偏爱,相对来说,文艺片天生就容易被市场选择淘汰。在方励之前,王小帅导演也呼喊过。
我还记得当时年的《闯入者》上映时,微博全都是力挺王小帅的,一边倒啊简直,结果刚才我又手欠地去猫眼查了查——
中间那行“场均人次”注意到了吗?
也就是说,虽然排片低到尘埃里,但更不争气的,难道不是这样的排片,都没坐满吗?你说,你要是影院经理,一场电影就十几个人看,你能给多排片吗?
更别提同期上映的电影是《速度与激情7》这种老少咸宜、男女通吃的好莱坞大片了,既然观众有权利自己买票,就要接受观众用钱投票的结果。
冯小刚写信
最近两年还有一个类似事件,就是去年《我不是潘金莲》上映时,冯小刚导演在微博上给王健林发了封公开信。
当时也是在微博上一片血雨腥风啊。冯小刚化身潘金莲,哭诉万达不给他排片,原因就是原来万达电影的高层叶宁加盟了华谊,所以万达小心眼儿。万达这边儿派出了撕逼小能手思聪出战,几个来回之后——反正我是光顾着刷微博update了,直到电影下线那天,也没想起来看电影。
冷静之后再来看看,上映前几天,40%+的排片,讲真,冯导您还要怎样啊?再往多了排,就是《小时代》了呀!
总之,国产电影现在陷入了一个很尴尬的循环:电影不好看-观众不爱看-片方怨社会-怨气太重继续拍不出好电影。
本来现代社会大家压力就大,进电影院只为娱乐两小时,吃吃爆米花。连好莱坞大片都越来越简单粗暴,恨不得做出一公式来取悦观众了。在这种情况下,观众根据需求选择电影,并不在意它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是好莱坞还是国产片,标准难道不是最基本的两个字:好看——吗?
在这种情况下,片方还一而再、再而三地跳出来卖情怀,就只能说这是一种习以为常的营销手段了,并且挺拙劣的。
有这时间,不如好好拍戏,把本来给流量小鲜肉的天价片酬,省下来雇一批好导演好编剧好剪辑,等真拍出值得下跪的电影,观众自然会冲进电影院,甚至可能一票难求,到时候谁跪谁还不一定呢。
任何时候,都请吃相好看一点吧。
普通观众
putongguanzh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