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
你的拉链爆开了
今天我们大家之所以欢聚在这里
是为我们一直以来青眼有加的《小时代》
分析它的始终
今天
我要敬我的好姐妹
感谢她
表示对我文章的想法感兴趣
分享她对我的支持
我也发自内心地祝愿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
从此以后
绝不会
跟顾里和南湘的人生一样
发烂,发臭
01序(防杠)
不知道大家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选择来看这篇文章的,但是我打算写这篇文章确实是一时兴起,而且没有抑制住我的冲动,所以诸位现在见到了它。
我想一部分人应该会比较好奇我这类人:青春期读过郭敬明的书的这类人,是怎么看这部片子的。
我是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读的《小时代》,在此之前,看过《幻城》。之后我还看过《爵迹》和他写的一些集子,有一本我记得是叫《愿风裁尘》。
我敢说,他的书我肯定看过部分,他的生平也了解一些,包括他的大小CP,后来他公司旗下的作家写的书我也有所涉猎。所以,今天讨论《小时代》我还是有点底气的。
02从小说到电影:语言
郭敬明的小说很华丽,不仅仅是指用词上,还有场景的描写,这点也体现在他的电影中。周崇光被迫上台演讲的那一段,就是典型的郭敬明语言,有宇宙有星辰有悲伤,但是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就像是一个装饰。周崇光这个角色本身是郭敬明一部分的化身。
我之前会看很多郭敬明的书就是因为他的书有些桥段还是挺好笑的,可是放在电影中体现出就有点不伦不类的。或许郭敬明对于文字的把握是有些功力的,看小说的时候不会感觉突兀。但是电影是另一门艺术,用的是视听语言而非文字语言,大段的旁白和与整体基调不搭的笑话,是一次不成熟的改编。
其实在上映之前我还是有些期待的,因为故事是存在戏剧性的,但是整部电影包含的东西实在太少,我甚至都有些讲不清它说了个什么故事,剧情太碎,这么看这个时代确实是小的。另一部我感觉是同一种风格的是徐静蕾的《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
最近比较惹人注目的应该就是顾里生日时代姐妹花撕B的梗,但是不在今天的分析的《小时代》中。如果这篇文章没有“发烂,发臭”,下一次考虑出个续集,讲讲顾里生日。有点有趣的是,明明火的是影片中的台词,广泛传播的不是电影画面的截图,而是表情包。
03从小说倒电影:服化道
电影中服装、场地很华美,但是镜头呈现出来的画面没有相称的美感,直白地说,就是有壕气没有贵气,物品就是简单的物品,没有灵魂。
其实对于我这样的观众,有时候甚至连壕气都不一定感受得到。我现在看电影和从前看小说的时候其实没什么大差,小说里的牌子我认识得不多,英文的就更加困难;电影里用的服装和道具的牌子我其实看不出来,电影里大老板的车标我还是看弹幕才知道这个车子可能很贵。或许这部电影对于了解这些东西的人来说很贵,可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特点不明显。
但是不得不说,前期的宣传还是多少弥补了这个缺点,只是电影的质量总不包括前期宣传。
04从小说到电影:价值观
电影的女主角,在整部片子里做成的事情不多,倒是看她哭了不少次。
结尾的时候大老板写了张纸条给女主角,说她是自己身边唯一一个穿球鞋的女孩,觉得她身上的品质很珍贵。
这个恕我直言,我从电影呈现的东西是看不出来的。而且,我作为一个女性,并不觉得穿球鞋有什么,反而会更加佩服穿高跟鞋的女生,她们更会“武装”自己,了解自己的需求,学着去变得更加坚强、成熟。职场中穿球鞋是否符合职场礼仪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写到这里我不免有些疑惑,既然影片的氛围就是奢华精致的,也不见得有批判的意思,那么为什么突然又来一笔否定?会不会有些前言不搭后语?还是说我理解的意思不对?
05影片具体分析:特写
影片大量使用了特写,以面部特写为主,介绍一下特写:
主要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演员通过面部把内心活动传给观众,特写镜头无论是人物或其他对象均能给观众以强烈的印象。
——摘自百度
片中顾里在圣诞节的时候让林萧给她拍照的时候要求的就是特写,我想可能郭敬明导演对特写有一定的偏好。想来这与他的性格可能有一定的关系,郭敬明的书还有他写到的自己,都是偏向细腻的,就算是一些小说中的大场面也是有细节、精致的,偏爱描写细部的特写也有一定的踪迹可寻。
《小时代》的选角都是青春靓丽的类型,导演可能想要展现这种优势,可惜反而让特写失去了特写的意义。
06影片具体分析:越轴
老实说,导演确实有下功夫,影片中还是有比较复杂的运镜和场面调度的,比如女主角第一次到达第二会场的跟拍长镜头。
我觉得要是作为转型的第一炮还是应该规矩一些,在想到要写这篇文章后我又把《小时代》看了一遍,稍微拉了一下,发现了至少3处“越轴”。
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假想的直线或曲线。
在进行机位设置和拍摄时,要遵守轴线规律,即在轴线的一侧区域内设置机位,不论拍摄多少镜头,摄像机的机位和角度如何变化,镜头运动如何复杂,从画面看,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和位置关系总是一致的,否则,就称之为“越轴”或“跳轴”。
——摘自百度
如果有越轴会让观众对于空间内对象的位置产生困惑,所以亲亲,这边一般不建议这么剪辑呢。
01顾里、顾源分手,顾里走到哪里去了呢?
02宫洺上台演讲,宫洺到底看了哪一边呢?
举个例子,女主角落水那一段。
03林萧、周崇光落水
我认为总共有以下几个问题,一个是越轴。第二个是剪辑的顺序是近景——远景——全景慢镜头,有点跳。第三个是落水的姿势我认为不太合乎常理。
(个人认为应该是下面的姿势比较合理)
最后一个是落水后的反应出乎意料,大庭广众之下落水的两个人的反应居然是大笑吗?女主角如果真的如她自己所说,“是上海万千女孩中,最平凡的一个”,这种情况下会不会是羞怯多一点?
07总结和疑问
整部电影就像周崇光对林萧说的那句台词一样:“你的拉链爆开了”。
最后有些疑惑:
1.简溪为什么拿走了唐宛如早上买的包子?(是不是场面调度没设计好?)
2.顾源家不是很有钱都住别墅了,为什么来的女孩子车坏了没有人能送?
3.一小时二十一分十八秒左右的时候,女主角是不是笑场了?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