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制造机郭敬明,还能拿到这个时代的

北京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18411.html
郭敬明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他用金句、饱满的情绪和戏剧式的情节把自己装点成一个争议人物。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郭敬明,我们的视野里只能看到处在漩涡中心的他一个人,而他曾经掀起过的时代浪潮却悄然不见。台前的郭敬明依旧活跃,但在他身后,被他构建起的庞然大物已经摇摇欲坠。

作者

张炜铖

编辑

楚明

来源

每日人物

(ID:meirirenwu)

虽然《演员请就位》请来了40位演员,但承担最多戏份的却是坐在导演席上的郭敬明。

4位导演共同拥有8张代表最高评价的S卡,他把其中一张给了演砸了的新人。在令人紧张的背景音乐里,演了25年戏的李诚儒带着愤怒质疑他:「我不喜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连他在节目中的称呼都充满话题性——「陈凯歌称郭敬明四哥」上了热搜。

郭敬明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他用金句、饱满的情绪和戏剧式的情节把自己装点成一个争议人物。在另一档节目《少年之名》里,他担任选秀导师,每天在他拥有多万粉丝的微博号上更新感想和亲自拍摄的剧照。以至于节目播完,很多人没有记住任何一个选手,却记住了热情高涨的郭敬明。

《小时代》《爵迹》《幻城》,或者是最世文化,郭敬明的每一个作品都带有无法被忽视的个人印记,而他本人就像是这个庞大文娱帝国的结晶。可时至今日,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郭敬明,我们的视野里却只能看到处在漩涡中心的他一个人,而他曾经掀起过的时代浪潮却悄然不见。

台前的郭敬明依旧活跃,但在他身后,被他构建起的庞然大物已经摇摇欲坠。

郭敬明解释自己手中的S卡代表:student、seed、special,在录制现场及网络上均引发了巨大争议图/《演员请就位》

0

权力与帝国

在郭敬明的公司,员工都必须称呼他为「郭总」。这不只是为了表达尊敬,更是这个公司里权力结构的象征,如同郭敬明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权力)从塔尖到塔底,从上往下分配,自古如此。」权力从他和创作者们的深度绑定而来。拥有众多作者的最世文化比起一家出版公司,更像是一家偶像经纪公司。作者们像明星一样,拥有各自的人设,通过旗下的杂志和粉丝们互动。最世用各种各样的噱头来包装他们。而这样的模式,无疑来自于郭敬明的个人意志。年,2岁生日当天,郭敬明成立了工作室「岛」,开始发行文学杂志。在此基础上,注册资本00万的上海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诞生。年0月,公司推出了现象级的杂志《最小说》,一年后,柯艾文化的版税收入超过00万元。《最小说》之后,还有《最漫画》《文艺风象》《文艺风赏》和《放课后》。它们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都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成功,成为学校周围书店里会摆在最显眼地方的杂志。年,最世文化成立,除了旗下的5本杂志,每年还出版近80本书。年,中国现有传统文学期刊的全部发行量加在一起,才能抵上最世旗下5本杂志的发行量。在《最小说》创刊两年后,郭敬明举办了第一届「THENEXT文学之星」新人选拔赛。这是一场规模巨大的作者选秀,比选出郭敬明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声势更为浩大。选手们的照片被印在杂志上,作品依次刊出,读者们进行投票。比赛不仅帮助郭敬明垄断了市场,还快速实现了作者的艺人化。「偶像经纪公司」最世文化发挥了它的魔力。落落的第一本长篇《年华是无效信》在卖出3万就是畅销作家的年代卖出了超过20万本。笛安的《东霓》出版,首印量就达到50万册。写作不用标点符号的安东尼,凭借着「治愈系作家」的定位,为公司贡献了亿级的营收。「THENEXT」比赛的第一届冠军得主萧凯茵在三年之后推出的处女作《迷津》仍然热销30万册。权力的实体在于和作者们严格的条约。郭敬明曾经以艺人的身份签约过天娱传媒,在和龙丹妮打交道的过程中获得灵感,用像艺人合约一样更完备且长期的条约来约束签约作者。最世文化的副总透露过这个条约的运作,作者们配有专职编辑,进行长线包装,接受外部的合作和采访也需要得到公司的首肯。在权力的金字塔中,作者们按销量划分等级。每年年末,只有销量前5名的签约作者才会被邀请来上海参加公司的内部年会。靠着权力与金钱,最世文化变成了青春文学的帝国,资本们也想从这个帝国分一杯羹。影视公司和力辰光找上了郭敬明,他们打算启动这个帝国最核心作品《小时代》的电影项目,由他来担任导演。导演郭敬明和演员郭采洁,《小时代》片场图/微博

郭敬明

02

郭敬明时代

前两部加起来仅仅拍摄了79天的《小时代》是破纪录的电影。年6月,《小时代》上映,当日排片超过45%,首日观影人次万,首日票房万元,刷新了国内电影市场2D影片首日票房的新纪录。而《小时代》系列4部,一共收获了近8亿元的总票房。电影合作方和力辰光年所有的电影销售收入都来自于《小时代、2》。直到年,《小时代》系列仍旧占据其电影营收的85%以上。郭敬明被写进了年和力辰光的财报:「由于公司目前业务规模有限,少数导演、编剧对公司业绩的贡献占比相对较高,公司对郭敬明团队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小时代》也是郭敬明的时代。他不只是明星作家,更是卖座的导演。更可贵的,《小时代》拥有极强的品牌辨识度,足以为郭敬明及其旗下的所有作品背书。此后的几年里,它们一直被资本青睐有加。年,郭敬明通过协议转让的形式,以每股元的价格获得了乐视影业占比0.6%的万股。《爵迹》的IP开发由他和乐视影业共同完成。同年,他还获得了喀什辰力转让的55.55万和力辰光的出资额,成为股权占比4.05%的和力辰光前0大股东。按照计划和协议,未来5年内,郭敬明和和力辰光将优先合作9部影视作品。事情好像是突然急转直下的。年国庆档,《爵迹》上映。这是一部在宣传时打着「中国的冰与火之歌」旗号的作品,号称「国内首部真人CG电影」,投资超过亿元,演员是红翻天的范冰冰、吴亦凡、王源和杨幂。大部分人都预测它能超越、至少能复制《小时代》系列的成功。但是郭敬明等来的首先是票房上的失败。《爵迹》票房3.82亿元,这是一个收不回成本的数字。然后是口碑上的全面崩盘,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只有3.8分,意味着观众认为它是烂片中的烂片。这些或许都是导致郭敬明情绪崩溃的原因。在《爵迹》路演上,他流下了眼泪,用一贯的金句进行控诉:「是不是因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么都是错的?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爵迹》不是孤例,让郭敬明一炮而红的《幻城》的改编也不尽如人意。即使是在前几集,《幻城》在湖南卫视的收视率都没有超过%,到了收官的时候,更是跌到了0.4%。豆瓣评分甚至比《爵迹》更低,只有3.5分。《幻城》几乎成为几位主演演艺生涯的污点,当然也是郭敬明的重大挫折。

《爵迹》路演现场。图/视觉中国

03

消失的潮流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郭敬明在票房上的失败,是认为观众对于郭敬明的容忍度已经到了极限。《小时代》虽然经常被标记为是记录消费主义的经典作品,但是它显然算不上一部好电影,部分影评人还把它称为经典烂片。而《爵迹》不仅在电影质量上没有进步,奇幻题材在中国本来一直也不太吃香。大家与其说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ongd.com/xzmz/5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