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宅总有理,作者:宅少
“一亿美元能买来海量的宣传,
同时也可以买来海量的沉默。”
——小说家·雷蒙德·钱德勒
「逝于年3月26日」
出自作品:《漫长的告别》
……
01.年10月,《天下无贼》新闻发布会上,冯小刚指着《明星bigstar》的记者王小鱼怒喷三分钟。要不是王中磊拦一步,冯导可能就不讲武德了。激动不是没道理。当年《明星bigstar》把北京明星们所住的小区给公布了,有个“神经病”天天去堵冯小刚家门。
冯导一生气,后果很严重。
在中国娱乐史上留下一句名言:
“我特妈想抽你你信不信?”
是年9月,《明星bigstar》把住京各大明星的家在小区、社区情况和购买价位悉数曝光。冯导骂完后,演艺界群情激愤,站成统一战线要求《明星bigstar》道歉。
时任主编陈砺志当时还嘴硬说:
“我们只是公布了一下社区,公布家庭住址,应该把几楼几门几号都写清楚才算啊。”
作为八卦娱乐业的领军人,陈砺志一度把“偷拍”用到极致。早年他在杭州办杂志,经王长田邀请进入光线,接手了《明星bigstar》和《娱乐现场》。在其任期上,“北京明星地图”的诞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吃瓜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也是我国八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关于明星隐私和公众八卦需求的道德讨论,第一次引起剧烈的社会震动。
狗仔和明星,从此水火不容。
「16年前的“明星地图”,已特意虚化处理」
在陈上任前,《明星bigstar》的首任主编,是一个叫曾光明的人。曾老师是一位老前辈。年,《南方都市报》还是一份市民小报,要做娱乐版。曾老师以高分入职,成为南都第37号员工,与日后成为《南都娱乐周刊》主编的谢晓老师组成了天衣无缝的搭档。一个在前线采访,一个在后方撰稿。
两人为我国娱乐新闻事业殚精竭虑,把娱乐版越做越大。跨入千禧年后,在曾老师的牵头下,南都娱乐版策划出一个专题,把赵薇、章子怡、徐静蕾、周迅列为“四大花旦”,从此严重影响我国娱乐圈的组织生态。再有什么四小花旦、85花,那都是在曾老师的创意里玩儿了些剩下的甘蔗渣。
《南都》的老领导庄慎之评价说:
“他从不觉得做娱乐就低人一等,从来不会觉得娱乐是边角,是可有可无。”
年,曾老师忽然北上,受王老板邀请,为光线创立《明星bigstar》杂志。创办该杂志前,曾老师专门去拜访了一位老总。
那位老总名下,有份叫《明星周刊》的杂志。这份杂志很凶猛,报道过章子怡和高枫的绯闻、戴军自曝遭央视封杀。上面写专栏的也大有来头,比如科尔沁夫和笔名叫“LIAR”李霄峰,也就是拍《风平浪静》那位。那时《明周》搞了一大帮文艺圈名人在上面码逼格,口号叫“要橙色不要黄色”。
「仅存不到一年的《明星周刊》的刊头」
可惜的是,身为《21世纪环球报道》的子刊,由于《21世纪》碰了另外一种不该碰的颜色,出刊9个月就被停了。连同《明周》也一起遭殃。日后,有人将此称为“南方报业史上最大的挫折”。而《明周》停刊之际,正是曾老师拜访老总之时。坊间传闻,他把《明周》的队伍,带去了《bigstar》。
但新刊创立,人手还是紧缺,曾老师四方打听,又招来了两个新人。
其中有位在广告公司闷闷不得志的青年,叫韩炳江。后来知道他本名的吃瓜群众不多。
他们只知道他叫卓伟。
02.
想必多年后,卓伟老师还能记起他在《明星bigstar》的那段青涩岁月。在曾老师的影响下,卓伟树立起了一生的娱乐新闻理想,完成了狗仔生涯的入门启蒙。
此外,还结识了重要的事业伙伴,冯科。
冯科早年是专业射箭运动员,当过体育记者,能开车、会摄影。而此前,卓伟在天津《每日新报》上过班,去香港采访《尖峰时刻2》剧组,学香港记者拍了章子怡和成龙的亲密照,回来放了个头版,极为吸引眼球,引起群众热议。等到了《明星bigstar》,曾让他跑重点新闻。卓伟思来想去,什么叫重点新闻?跑发布会、收红包,有毛线意思?
想起章影后的故事,卓伟兴奋地把新闻焦点转移到八卦上。为获取独家信息,与冯科一拍即合,组成了内地第一支狗仔队。
「《明星·bigstar》的刊貌」
两人的出道作品,是刘晓庆出狱照。
听说刘大姐要从秦城出来,两人在监狱外潜伏一夜。第二天别的媒体赶来,结果谁也没拍到。机智如刘大姐,早搭车从别处走了。别的媒体放弃了,卓、冯却没放弃。随后,两人装成民工混到别墅区,在里面蹲守一天无果,又辗转去刘晓庆打羽毛球的地方,终于拍到了出狱首照。多年后,曾老师入职快手,这幅杰作,还挂在他的办公室里。
王天后和李亚鹏的恋情照,也是他俩曝光。当时江湖传言二人恋爱,卓伟打听到王菲常去的酒吧,让服务员帮忙盯梢。不久,二人前去喝酒,卓伟就蹲守在外。王天后在香港身经百战,警觉性很高,出门就钻车走了。卓伟迅速跟到李亚鹏家,在楼外一蹲半个月。最终碰到李亚鹏去接机,冯科迅速摁下快门。
这期间,卓、冯二人精诚合作,写下数百篇报道,利用偷拍拿到各种独家猛料,迅速为《明星bigstar》奠定了江湖地位。
被人打、遭人骂,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挨打主要是冯科。作为常年战斗在偷拍一线的记者,冯老师练射箭出身,短跑冲刺可能就稍微差了点。《明星bigstar》时期,他前去《千机变2》拍摄地采访因封河道而与剧组产生冲突的船工,拍摄至千钧一发,就被剧组的人打了。此事随后引起轩然大波,令曾光明老师吐出一句行业真谛:
“这在今天的环境下是必然。只要做真正的新闻,就有可能被骂甚至被打。”
不知是不是这句真谛给了卓伟勇气。在翻扒明星的情感八卦、成名老底之余,他又带上冯科去电影片场偷拍剧照。听说《十面埋伏》在北影厂拍,两人提前一天潜入棚内,探好地形,次日跟着道具混进片场,爬到勘探好的管道上,把刘影帝拍了个清清楚楚。
照片刊发后,张伟平怒斥《明星bigstar》是“盗窃”。曾老师微微一笑,发表了四点声明,叫张大佬不要动气,我们是在法律范围内行动以飨读者。张伟平这边气还没消呢,曾光明突然又上门给人家道歉了。
曾老师对同行们解释说:
“一是我受到了领导的严肃批评,二是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明星·bigstar》内页,人家老早就嘻哈了」
估计背锅是真的,自省是假的。不久,卓、冯又去了《无极》现场。当时陈凯歌把整个王城都封了起来,生怕机密泄露。然而冯、卓带着墙梯和军大衣,半夜三点就去了,爬到城墙上找了一处角楼,看下面看得清清楚楚。照片曝光后,凯歌和工作人员找到角楼里剩下的烟头,当场就来了一句:
“我们拍电影的人如果像这狗仔队如此敬业,那没有我们拍不好的电影。”
没多久,曾光明离开了《明星bigstar》。提及这位老领导,卓伟一直心存感激的。首先在业务上,卓伟就盛赞曾光明“将南方系深度调查的模式引入了我国娱乐新闻报道”,这一充满韧劲、讲究实证、满怀理想主义的新闻手法,深深影响了卓伟。让他日后成为一个令明星们闻风丧胆的人物。
其次,要是没有曾光明,卓伟胸中燃烧的一团火,怕是早就灭了。
03.
原名韩炳江的卓伟,出生在天津一个工人家庭,幼年生存环境十分艰苦,近乎贫民窟。周围没几个文化人。然而韩老师不甘堕落,从小沉迷《隋唐秘史》《阅微草堂笔记》和各种野史。十几岁时,偶入一家书店,翻到书中介绍当年上海滩小报如何跟踪明星,看得热血沸腾,立志要当一名狗仔。
可惜,中专毕业后,学冶金专业的他被分配到当地炼钢厂,心怀热望,想做大事,却没有门路。为了跳槽,他坚持练笔,写了很多影评,跑了各路关系,终于被天津一家影院录用,离我国文艺事业迈近了一大步。
然而,这只是卓老师人生的一小步。他不会溜须拍马,在影院遭排挤,被安排检票、扫厕所。周围那些人,自己不上进,让你也好不了。那年月,卓伟常在电影散场后,独自看着荧幕上的明星,追念怀才不遇的古人:
“空有一身本领,空有自己的信念,最后得不到施展,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卓伟老师写诗的毛病,就是看书看多了落下的」
为了离开那个鬼地方,卓老师自考5年文凭,积极撰稿,终于,千禧年后,成功被天津《每日新报》录取,成为一名记者。在报社,卓老师力争先进,擅长去找别人看不见的新闻。一心想为我国新闻事业做点突出贡献。
然后就给报社惹了麻烦。
第一次是听说长影厂要卖地搞风景区。只是听了知情人爆料,并没有拿到实锤。韩炳江就迫不及待写了篇《长影厂卖摇篮织风景》。那时他还不叫卓伟,署名寒江发在《每日新报》署名张金花发在《天津日报》上,结果长影时任厂长赵国光怒斥他乱写假新闻,要追究报社责任。不过,最终,地还是卖了。
估计看到这一层,报社领导才把韩老师保下来,让他换了笔名继续干。
不久,韩老师查到姜文拍《鬼子来了》去过日本靖国神社,又赶紧写了篇《姜文参观靖国神社》,署名“石宇”发表。此事迅速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