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ldquo司外揣内rdquo

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 https://m-mip.39.net/nk/mip_5154127.html

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年轻男女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内分泌失调,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失眠等症状,相当部分人还受到各种皮肤病的困扰。如痤疮、茧唇、酒渣鼻、脚癣(香港脚)、疥疮、湿疹、风疹……使人由美变丑,年轻男女多困扰!

一、痤疮(粉刺、面疮、酒刺、青春痘)

以皮肤出现丘疹、破出白粉汁为主要表现。好发于颜面、胸、背等多油脂部位。皮肤出红色丘疹或黑头粉刺,挤之可出碎米粒样白色粉状物。严重者有脓、结节、囊肿、愈合留有癜痕。多发于青年、女性多在月经前后加重。

二、茧唇

症见唇部肿起,白皮皱裂,形如蚕茧,燥裂痒痛、妨碍饮食。日久茧痂脱落,翻花溃烂,如菌状或菜花样,时流血水秽臭。多发于下唇。

三、湿疹(亦称湿疮、浸淫疮、四弯风、旋耳疮、乳头疮、脐疮、血风疮等)

均属湿疹范畴,常见起病急,发展迅速。初见皮肤弥漫性潮红、焮赤肿胀,继则出现丘疹、红斑、水疱、糜烂、结痂。对称分界线不清,自觉剧烈瘙痒。久则皮肤增厚粗糙,甚至如苔藓样变、色素沉着、脱屑,界线清晰。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以四肢屈肘、面、颈、手足背、阴囊、肛门、乳房等多见,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缠绵难愈。以皮疹多形:常见丘疹、红斑、大包、糜烂、结痂同时存在,久则皮肤增厚、粗糙、干燥、脱屑为诊断依据。每天临床病例很多,2年前新加坡多人组团来诊。

四、足(手)癣

是常见皮肤病之一,俗称为“脚气”、“臭田螺”,有感染时称为“田螺疱”,多发于春夏季节,湿热熏蒸,素有湿气的患者常发生感染,足趾(或手掌、指)糜烂、瘙痒渗水或干裂粗糙。

病因:体内湿热停滞,兼感外邪有关。

?《内经˙灵枢》说:“有诸内,必形于外”,“故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体现在:天人合一,整体观,辩证论治,四诊合参。此为中医治病的“精髓”。

林惠兴

佛山市首届十大名中医

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

广东省星级家庭医生

禅医国医馆坐诊名中医林惠兴认为,针对各种皮肤病(疑难杂病),重中之重,要抓住病位和病因病机。

1、病位:以五脏为核心:五脏与五脏,五脏与六腑;五脏与四时;五脏与经络;五脏与五官九窍的互相关联;表里上下亦不可离开。

2、病因病机,求出病变的性质,中医三因论:

①外因: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②内因:情志、饮食、劳伤;

③不内外因: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还有痰饮、瘀血、宿食等。

林老从医五十年,治疗过各种皮肤以及各种疑难杂病,经验丰富。以下介绍两例病案:

1

痤疮

陈某,女,23岁,未婚,学生,初诊:年6月5日

主诉:颜面痤疮四年多

病史:颜面痤疮四年多,口周围及上下反复出现红色丘疹或黑头粉刺,可挤出碎米粒样粉状物。每因饮食过多的瓜果甜品、生冷肥甘之品或炙煿之物,春夏季节或月经前后加重。重则可见脓疮、结节。同时伴有纳差、烦热、口苦口臭,尿黄,大便不畅,胶粘。经中西医治疗多年,近一个多月皮肤科诊治均未见效果,后由皮肤科推介转诊。

林老通过望、闻、问、切,见其脸部痤疮(见上图)舌淡红,边见齿印,尖红,苔黄腻而厚,口气臭秽,属于胃肠湿热夹食蕴化火上蒸,外兼暑热症,加上冲任郁火,久则成瘀、成虚。

治法:芳香化湿,清热解毒,消积导滞,兼以活血化瘀,调理冲任。

方药:甘露饮(经验方),枳实导滞汤,五味消毒饮,加减化裁应用。

林老解释道:痤疮口周围,唇之上下,属足阳明胃经环口绕唇,下交承浆穴,及手阳明大肠经分支,环出口角和上唇,左右交于人中穴;经络可断其部位是胃肠;再从舌象苔白黄腻而厚,更为实锤是胃肠湿食蕴结……

病因:饮食不调,忧思过度

效果:服药五周基本痊愈,跟踪半年多未复发。

2

茧唇

朱某,女,11岁,小学生,初诊年10月10日

主诉:口唇皱裂干枯,糜烂五年半

病史:五年半前刚上小学,因过食炒煿厚腻之品,出现口唇干枯皱裂,妨碍饮食。前医院就诊及做过多次过敏源测试,用了多种外用药膏和内服中西药均无效,后经人介绍来诊。同时常见胃纳差,口舌干燥,口苦,口气恶臭,大便不调,2~3天/次,胶粘,尿黄赤,心烦燥。

林老检查发现其唇部肿起,白皮皲裂,形如蚕茧,燥裂痒痛,张口艰难,妨碍饮食。舌尖红赤,苔黄厚腻,略干,舌淡红边见齿印,脉弦滑数。辩证为脾胃蕴热,热炽津伤,升降失常症。

治法:清热化湿解毒,消积导滞,降火升清。

方药:黄连温胆汤,枳实导滞汤,五味消毒饮加减时加葛根、升麻、黄芪。外用:冰硼散或以玄参、麦冬、天花粉研末,麻油熬好去渣后以棉棒蘸油频润之。

效果:治疗二个多月基本痊愈。

▲小患者致林老的感谢信

林老解释道:唇肿皱裂形如蚕茧,长达六年,实属少见。通过“司外揣内”,唇是脾之外候,“其华在唇”再通过经络:足阳明胃经,环口绕唇,而确实病位脾、胃及大肠。又因脾主运化、升清,脾胃蕴热熏蒸,升降失常,致火毒痰血凝结于唇。

中医治未病——预防各种皮肤病

林老介绍说:“司外揣内”既可以通过人体的外部表现,以窥透人体的内部疾病,在皮肤未出现疾病之前(或初期)发现它,并消除它,这就是中医治未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犯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内容一“未病先防”

1、调养精神形体,增强体质,提高防病机能。《素问》“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不懈的身体锻炼才有健壮的体质和充沛精力。

3、祛除各种致病原因:(前面已详述的三因)《素问·上右天真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志忧伤。”

4、广东佛山属南方潮湿天气,各种皮肤病多发地,“脾气健运”湿气不存是根本。平时当重视健脾益气,化湿。尤其春夏季节,可选用:土茯苓15克,川萆薢10克,炒扁豆20克,薏苡仁20克,莲叶10克,陈皮6克,黄芪12克,如见皮疹可加腊梅花6克煲汤或煲粥。

内容二“既病防变”

林老认为:未病先防是最理想的积极措施。但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各种皮肤病已经出现)则应早诊断,早治疗,以防疾病的发展与转变。“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前面举的二个案例在病位、病因病机及治疗方药等方面已详细说明。尽可能早诊断、早治疗、防止了继续转变而治愈。

听了林老的案例和林老对中医精髓的诠释,大家是否对皮肤病的疑难杂症有了新的认识?

如果您正受着各种皮肤病的困扰可以参照以上的方法解决或医院国医馆找名中医辨证施治。

▲部分患者治疗前后对比图

林老有感,作为一位名中医需具备以下条件:

1、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功底,勤学苦练;

2、丰富的临床经验;

3、敏感的思维反应。

只有做到专业熟练,久而久之才会对各种疾患有高度的敏感性。

林惠兴

佛山市首届十大名中医

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

广东省星级家庭医生

专业特长??

???广州中医药大学六年制全科毕业。从事临床、教学50余年。中医理论基础扎实、全面;精通中医各种辩证方法,灵活运用于内、妇、儿、皮肤、五官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久病难癒,对久热不退、久咳不止、久泻、久痢、不孕不育症、失眠、多汗、各类皮肤顽症(湿疹、癣、痤疮)、各种痛症、鼻炎、慢性咽喉炎及儿科疾病(咳喘、积食等)等疑难杂症,都有较深的研究和体会,经验丰富,疗效较佳,群众声誉良好,年被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评选为佛山市星级家庭医生。患者不但来自省港澳,还遍及东南亚,新加坡患者曾多次组团来诊。

出诊时间:周三、六上午8:00-12:00

出诊地点:医院精进楼(1号楼)一楼国医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ongd.com/xzmz/33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