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谭医院
手足部位湿疹和癣都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夏季由于清洗频繁、真菌繁殖旺盛,两种疾病容易发病。
手足部位的湿疹和癣临床特征十分相像,难以鉴别,盲目用药会适得其反,尤其是手足癣,如果长期误用激素类外用药,反而会促进真菌生长并加重疾病。那么专科医师通过什么方法来区分两种疾病呢?最简单易行是皮肤科常用的真菌检查,介绍如下:
1
什么是真菌检查?
真菌检查是通过对疑似感染部位直接取材,进行真菌结构/真菌成分的检测,从而明确有无真菌感染的方法,皮肤科最主要的标本是皮屑、甲屑、毛发等样本,少见的深部真菌感染会用到组织、血液、尿液、脑脊液等标本。
鉴别手足部位是湿疹还是癣的真菌检查方法主要包括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
2
真菌显微镜检查
真菌显微镜检查简称直接镜检,通过高倍显微镜来观察是否有菌丝或者孢子样的真菌结构,如在镜下看到了菌丝或孢子结构,则判定为阳性标本,考虑真菌感染,结果当天可取、非常简便。
如果临床症状很像手足癣,但是镜检没有找到真菌的话,建议可以通过取材时尽量多刮取皮屑,在真菌活跃的皮损边缘取材,这样会增加样本的阳性率,避免漏诊误诊。
直接镜检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了提高阳性率,医院使用分辨率更高的荧光染色,来提高直接镜检的阳性率。
真菌荧光染色是利用荧光增白剂与真菌细胞壁β-糖苷键结合,如几丁质和纤维素等,在紫外光(波长-nm)的激发下,使真菌结构发出明亮的蓝绿色荧光,结合真菌的形态,判断真菌的存在。
荧光显微镜观察并与传统方法相比灵敏度更高,极大的提高了真菌检出率(图1)。
图1普通KOH镜检图片(左)与荧光染色图片(右)
真菌培养
虽然真菌镜检是检测真菌结构最直观简单的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漏检率,且无法明确具体菌种。
真菌培养是将刮取的标本接种到真菌易于生长的培养基上,放置于温箱培养2-4周后,来判断是否有真菌,并确定菌种的检验方法。
从临床标本中通过真菌培养分离到的病原菌,不但帮助判定是否真菌感染、哪一种真菌感染(图2),还能进行体外药敏检测来指导临床用药。
对于病程较长、反复不愈的手足部位皮肤疾病,可以同时进行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标本取材只需一次即可,一部分皮屑做真菌镜检、一部分皮屑做真菌培养,节省时间和取材次数。
图2真菌菌落
3
哪些因素会影响真菌检查结果?
一般而言,真菌镜检阳性说明有真菌存在,但检查结果阴性也并不能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
如果皮疹比较陈旧或者感染灶比较深,可能需要多次取材、多部位取材以明确诊断。
此外,如果患者在就诊前局部涂抹了抗真菌药物,也可能会使局部真菌生长受到抑制,数量减少导致检验阴性。
如果您近期已经在使用抗真菌的药膏治疗,需要停药1-2周左右,口服抗真菌药物需要停用1个月,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欢迎预约谭静文主任专家门诊
保德路院区
周二全天;周五全天
周日上午
真菌检验时间
周一~周六全天;周日上午(节假日另行通知)
真菌病科相关专病门诊
手足皮肤专病门诊;甲病专病门诊
开诊时间:周一~周六全天;周日上午
开诊院区:两院区同步
原标题:《“癣”为人知
是不是癣病?——镜下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