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某某,男,79岁,退休。年3月13日因右脚浸渍糜烂伴瘙痒5个月就诊。5个月前右脚出现瘙痒现象(原因不明),后左脚开始瘙痒,未经过治疗。
初诊:见患者双脚趾缝间皮肤色红、潮湿,密集分布红色丘疱疹,上覆有白色腐皮,伴有恶臭,伴有明显瘙痒。舌苔薄黄腻,质常,脉弦数。
诊断:足癣。
辨证: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方剂:四妙散合简化消风散加减。
药物:苍术10g、生黄柏15g、川牛膝15g、惹茵仁30g、蚕沙30g、忍冬藤30g、连翘15g、牡丹皮15g、川射干15g、龙骨20g、紫荆皮20g、重楼20g、地肤子30g、苦参10g、南鹤虱10g。14剂水煎服,一日一剂,每次ml,饭后半小时温服。
外用处方:苦参汤加减,7剂。
方药:苦参30g、芒硝20g、乌梅30g、生黄柏20g、儿茶20g、生甘草10g,煎汤泡脚,2日1剂。
二诊:患者足部皮损完全愈合,未再有脱皮瘙痒。2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按语中医学对足癣的治疗方法论述较多,其多数为验方,且以外治法为主。中医局部外治法直接作用于患处皮肤,清热利湿,杀虫止痒,能起到良好的疗效。该病例采用内服药加外用药治疗,2周取得满意疗效。内服药以四妙散合简化消风散加减,加用地肤子、苦参、南鹤虱等止痒杀虫,针对病机。
小结足癣为皮肤癣菌引起的足部真菌感染,中医称之为“脚湿气”。《医宗金鉴心法》谓“癣,此证总由风热湿邪,侵袭皮肤,郁久风盛,为虫,是以瘙痒无休也”。其阐述了湿热虫毒为导致足癣的病因之一。艾老认为本病总由生活起居不慎,内因脾胃湿热下注,外因湿热邪侵犯,郁于肌肤,日久则气血凝滞,血败肌腐,风虫滋生,故瘙痒无休。
文章内容节选自《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艾儒棣》扫描报名免费直播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