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穷女孩和富女孩身上,看到了何为好的教

北京知名痤疮医院 http://m.39.net/pf/a_9125685.html

这两年,我一直在重复观看一部电影:《海蒂和爷爷》。

每一次观看,都有不同的收获:

第一次以孩子的视角看,感动;

第二次以父母的视角看,启发;

第三次以心理工作者的视角看,震撼。

这部电影在豆瓣高居9.3分,影片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隐喻:一个孩子在成长历程中,需要获得哪些东西的滋养,才能发展出健康的人格?

看完这部电影,我总结了5个重要的“获得”。

作者

蘑菇姑姑

来源

武志红(ID:wzhxlx)在大自然中

获得「稳稳的存在感」

故事始于瑞士,广阔优美的阿尔卑斯山。

海蒂在原野上跑着,一只苍鹰盘旋于山脉之间。

自由,是我想到的第一个词。

但与之相反的是,此刻的海蒂,生活却不自由。

小小的她,前后遭遇了3次抛弃:

父母去世后,海蒂成为了一个孤儿,这是第一次抛弃。所以她从小跟着姨妈一起在山下生活了5年。

但姨妈最近得到了一份城里的工作,打算把她送上山,送到从未见面的爷爷家中。这是第二次抛弃。

爷爷是个古怪、孤僻、可怕的老头,他根本不欢迎海蒂,看到她们来了,开口第一句话是“滚开!”转身把门关上了。

狠心的姨妈扔下海蒂一个人偷偷溜走,当晚,她连爷爷的小屋都进不去,只能独自睡在羊圈里。这是她经历的第三次抛弃。

对一个小孩来说,这样的多次抛弃,是一个巨大的伤害。

但神奇的是,这好像阻碍不了海蒂的快乐与活力。

早上起来,阿尔卑斯山的美景让她着迷,一转眼她就快活地奔跑在原野中。

在亲情之中,小海蒂颠沛流离,但是在大自然中,她好像成为了自己的主人。

从心理学上讲,在自然中充分奔跑过的孩子,身体更加强壮、情绪也更加乐观。这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存在,有一种「天然的认可」。

这种在自然当中的沉浸与随之而来的自我认可,可以抵御一部分现实创伤的侵入。海蒂仰望着群山巍峨,聆听小鸟歌唱,睡在草地上一个人安静地感受时间流淌……

那个时候她和自己在一起,不受外在境遇“打扰”。这种感受,就是「安居在自己内心深处」,也是我们常说的「自处」。

不管外界境遇如何,她都能轻松愉快地和真实的自己在一起。

此时,阿尔卑斯山稳稳接住了受伤的海蒂,成为了治愈的良药。

在亲人眼里

获得「相信自己」的信念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起放羊的皮特,告诉海蒂一个可怕的消息:爷爷杀过人。

海蒂回到家时,看爷爷的眼神变了,抱着行李想要回到羊圈去。

爷爷猜出了其中的原因,他没有发脾气,也没解释,而是看着海蒂的眼睛,对她说:

“人们总爱谈论坏的东西,但是你需要决定,是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还是相信别人的话。”

听这番话,海蒂站在原地看着爷爷。过了一会,她跳起来抱紧了爷爷:她选择相信他。

爷爷对海蒂说的这番话有两层意思:

人们总喜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ongd.com/sxdzz/8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