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青春二十年
韩寒与郭敬明转型
前几日,韩寒在微博上宣布自己的第四部长片《四海》将定档的消息,随后《四海》官博确认定档明年大年初一。
这则消息瞬间冲上热搜。
这部影片集结了刘昊然、刘浩存、沈腾、尹正、周奇、张宥浩、乔杉、冯绍峰、王彦霖、高华阳等主演,黄晓明、陈小春、万梓良、吴彦姝特别出演。
这豪华的配置,显示韩寒在影视界有着无比强大的号召力。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韩寒当作新锐电影导演看待,而不是青年作家。
实际上,在电影导演这个职位上,韩寒确实发挥稳定。
从首部影片《后会无期》的6.28亿,到首次进入春节档《乘风破浪》的10.46亿,再到《飞驰人生》的17.28亿,韩寒电影的票房取得了明显成功和进步。
这说明他已经慢慢摸到征服观众的方法论,成为近年少数几个能在市场站稳脚跟的新锐导演。
这三部电影都有着不错的口碑。
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韩寒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未有新书作问世。曾经无比活跃的博客也陷入沉寂。
与他一样,郭敬明更多时候也是以导演的身份出现在大家面前,去年他的《晴雅集》在一片不看好之声中收获了4.5亿的票房。
其实,《晴雅集》的票房之路本可以走更远,只是,郭敬明的抄袭旧案拖累了这部影片,让这部影片不得不提前下画。
他的上一部作品《爵迹2》在上映无望后,改名《冷血狂宴》在网上播出,要知道《爵迹》立项时是不折不扣的大制作。
实际上,《爵迹1》只获得了3.83亿的票房,这显然对不起国内首部明星+CG技术魔幻电影的名头,也是从本片开始,郭敬明凭借电影《小时代》系列赢来的号召力,开始受到广泛质疑。
输了口碑,又赢不来票房,似乎,他已经不是那个在年轻人中一呼百应的郭敬明。
在这个赛场上,郭敬明的表现确实不及他的老对手韩寒。
韩寒与郭敬明是80后作家的代表。在很多人看来,他们身上有着80后的反叛精神,尤其是韩寒。
两人皆是通过新概念作文比赛成名。现在很多人已经淡忘了这个比赛,但当时,这个比赛以得奖者可以保送大学而倍受推崇。
郭敬明出生于年6月,韩寒则出生于年9月。
韩寒比郭敬明大,他的成名也略早于郭敬明。
年,在上高一的韩寒以《求医》和《书店》通过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初赛,并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
年,他发表首部小说《三重门》。通过这部小说的发行,他一举成名。该书累计发行万册,中国近20年销量最大的文学类作品。
1年,郭敬明以《假如明天没有太阳》一文获得第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那年他刚好18岁。
2年,郭敬明出版第一部作品《爱与痛的边缘》。3年,玄幻小说《幻城》让他的名气更上一层楼。
两人成名之后,一时间成为年轻人推崇和模仿的风云人物。
他们两个也连续多年出现在作家富豪排行榜上。
他们的行事风格并不相同,甚至有段时间因为两人经常被别人比较而有瑜亮情结。
比如,韩寒在9年接受采访的那句,“跟他男女有别”,让人觉得他看不上郭敬明。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韩寒都热衷于充当意见领袖。
他也多次掀起骂战,6年2月24日,文学评论家白烨在博客上发表了《80后的现状与未来》的文章,称80后写作“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学的票友写作”“没有经过按部就班的文学演练,因而文坛对他们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
这引起韩寒的不满,他以一篇《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逼》一文来回应。
6年9月26日,韩寒在博客上连发6篇言辞激烈的文章炮轰女诗人赵丽华和现代诗坛。
“现代诗和诗人都没有存在的必要,现代诗这种体裁也是没有意义的”,“现代诗人所唯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回车”。这些言论颇为犀利。
8年,他将枪口对准了传统作家:“如果我当作协主席,下一秒就解散作协”。
反传统,这成为韩寒的突出特点。
对权威的挑战,对宏大叙事的解构,让韩寒赢得了年轻一代的支持。
在那几场骂战中,韩寒所向披靡,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勇于反抗陈腐观念和世俗束缚的反抗者形象。
这对未经历改革开放前时期的80后有足够吸引力,他们从韩寒看到了反抗者的独特魅力。
他做到了我们一直想做却不敢做的。
韩寒成为了一个符号,成为80后勇敢表达自我的代表。
他代表着年轻一代突破束缚、寻找自我的精神。
年,韩寒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名影响世界人物之一,走上了“神坛”。
郭敬明却走了另外一条路,他创办《最小说》,成立公司包装旗下的作家。在他身上,看不到太多反叛精神,他更像是一位精明的商人。
年之后,韩寒逐步退出了舆论场上的中央,他遭遇“打假”,即便出版了自己的草稿依旧难以完全自证清白。
相信他的人相信他,不信他的人不信他。
他的新书事业停滞之后,在赛车场上却是玩的风生水起。
另一位同样热爱赛车的公众人物林志颖,他的转型却难言成功,曾因一份让“奥巴马惊呆了”的简历遭受群嘲,并被方舟子无情打假。
我们在韩寒的电影里,能听到许多金句:“听过无数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喜欢就会放肆,但爱是克制”“都是小人物,别说大话,活着就行”,这些无不显示我们曾经喜欢的韩寒一直都在。
韩寒的新电影已经在路上了,郭敬明却还没有从抄袭的阴影中彻底走出,他的《泷夜曲》不知何时才能与观众见面。
韩寒与郭敬明的转型,意味着我们80后的青春岁月已一去不复返。
我们都曾是关心时政、热衷于公众话题的热血少年。曾几何时,我们和韩寒一样都以为自己能够改变这个世界。
既有上代人浓重的家国情怀,又具备年轻一代的反叛精神,这是我们80后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是承前启后的一代。我们是曾不被看好,却又证明了自己的一代。
现在,我还能想起在宿舍内看《三重门》,在教室里偷看《幻城》的情景。
我们很多人已经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大多数人开始专注于柴米油盐,不再议论时政,不再像年轻时那般冲动。
那是我们的青春过往。
孙建民原创不易,欢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