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压力越大,需要克服的困难就越多
在一起的感情就越真挚,越刻骨铭心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踏上南极,拍摄故事电影。
中国拍的。
在平均气温零下25度,最低气温可达零下89度的环境下——
数十名工作人员携带近十吨器材,与大自然用以抵御人类的最后防线,展开长达一个月的搏斗和交融。
过程中,他们有幸目睹极美的景色。
同时,也领略到极恶的“天地不仁”。
一名考察员,仅仅下楼梯时,忘记把手拿出裤兜,就摔成粉碎性骨折。
更有甚者——
虽然走出了楼梯,却在前往目的地时,遭遇未知灾难,消失无踪。
有人在A楼到B楼之间就走失了
不见了
南极,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人员定居的「第七大陆」。
在这块人类文明所不能及,足以引发无限遐想的地域里,到底会拍出怎样的电影?
至少,前无古人。
冲这一点,我有必要写篇文章,赞叹它的勇敢与开创性——
《南极之恋》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里,茨威格曾为首轮踏上南极,途中却不幸罹难的探险家斯科特立传。
零下50多度,斯科特冻僵垂危时,茨维格对他如此评价道:
一个人虽然在与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
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这段话,也可用到《南极之恋》当作破题。
故事情节简单明确。
以下内容含剧透
两男两女乘坐飞机,在南极惨遭风暴。
机毁,两人亡,只剩下主人公一男一女。
坦白讲——
就开头的坠机场面而言,我只能勉强给到及格分。
或许好莱坞看太多,当飞机撞上冰山时,我总觉得,有点假。
这是技术原因。
国内落后的特效技术,使飞机产生一种塑料感,缺失大片应有的爆炸性视觉冲击。
但好在,特效并非它的重头戏。
作为灾难电影,《南极之恋》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的「大场面」,多数是由实景拍摄。
飞机很快过去,而后直接拍实景,这下总不会落后于国际了吧?
导演吴有音说:
如果你真的来过南极
感受过大自然的壮丽
你是很难忍受人工特效的
因此,开场没多久——
吴富春(赵又廷饰)从飞机残骸旁醒来,面对的就是真·白茫茫南极大地。
看这件皮草,我们就知道,他是个土豪。
土豪,往往有一个特点:
过于爱惜自己的命。
因为钱太多,为了钱付出的人生太多,所以总是怕自己突然会死,怕自己从前的努力失去意义。
发现机舱内,荆如意(杨子姗饰)没死,吴富春并没有马上施救。
因为,如意的腿被压住,飞机又很快会压破冰层,沉入海底。
救她,意味着自己也可能会死。
当然,犹豫半晌后,富春还是选择救出如意。
为何要犹豫半晌?
因为他聪明,知道如意是高空物理学家,曾经多次考察过南极。
而自己,对南极一无所知,只是个想来赚钱的投机分子。
寒风刺骨,反复斟酌,使他意识到:不救如意,意味着自己必然会死。
救人,并非出于恻隐,只是出于判断,权衡自己的利弊。
这是残忍理性的自私。
救出如意后,两人发现同行者娜塔莎断了气息。
富春急忙想走,如意却坚持要带上娜塔莎的尸体。
自己活着都难,还要带个尸体,理由?:
海底又黑又冷
不能把她留在这
这是浪漫感性的无私。
而后,两人找到一间小木屋。
里面的资源,可供存活75天,必须在此时间内找到救援。
但,如意的腿断了,只能躺在床上。
富春只好用自己的腿,每天在小木屋和野外往返。
如意告诉富春:
你平时用右手,所以你的右腿比左腿强壮
你以为是笔直走,其实会往左偏
你要学会通过观察身体和影子的夹角
保持基本方向
再往后,由于雪地对太阳光的反射极强,富春得了雪盲症。
他双眼看不见,趔趔趄趄走到小木屋前。
是如意用呼唤,指引他找到家门。
长期缺乏维生素C,又使如意感染了坏血病。
鼻子出血,皮肤角化。
如意很快将要面对死亡。
是陪伴,还是独自前行?富春必须作出选择。
发现没?
本片的故事,是根据中国古代哲学家,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解释——「阴阳论」编排而成。
《易经》里说,世上所有东西都是阴和阳。地是阴,天是阳。
女是阴,男是阳。
眼是阴,腿是阳。
所以,富春眼盲时,是「阴」的如意指引他回家;如意腿断时,是「阳」的富春代替她启程。
世间万物,皆如地球,是由海陆交织而成的「圆形体」。
无论缺少海水,还是缺少陆地,都会使地球不再「完整」。
人也一样。
如意缺少强健的体魄,富春则缺少知识和勇气;如意能在小木屋内运筹帷幄,富春则可于野外身体力行……
什么是人世间最好的爱情?
古代先哲,早已得出过结论:
以我之阳,补你之阴。
当你缺的东西,刚好是我有的东西,那么经过长期磨合互补,我们就会像地球那样——
交织,壮丽,圆融,和谐,唯一。
《南极之恋》传达的爱情观,比当下某一些国产电影高明太多。
它没有都市情侣的无病呻吟;
没有错综复杂的世俗纠缠;
没有无聊单调的磕磕绊绊;
甚至两人情定时,都没有一颗客观存在的戒指。
没礼服,没证婚人。
什么都没有,却比任何堂皇的仪式更能打动人。
为什么?
古代著名哲学家,同福客栈首任杂役,郭芙蓉曾说过一段话:
什么才最能证明两个人相爱呢?
不是卿卿我我,而是外部压力
外部压力越大,需要克服的困难就越多
在一起的动力就越强,感情就越真挚,越刻骨铭心
所以你信我一句话:爱情来自压力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以往看韩剧,主人公总会得个绝症。
杰克和露丝,罗珠和梁祝,秀才和芙蓉……总有些情节,要面对死亡的威胁。
生与死,能给爱情以最大的压力。
但并不是说,其中一人死了,这个爱情就会得到升华。
比压力更重要的,是与压力对冲的情感,及情感表达的真实性。
打个比方——
《小时代》的顾里,诚然身患绝症,却很难让我们动容。
因为——
影片最后,顾里设了个局,让男友看到自己和别人上床,意图以此让两个人的未来,躲过绝症将要引发的困难境遇。
换句话说:她不与绝症的压力对冲,反倒在压力面前全方位弃守爱情。
这是世间庸俗低劣且一厢情愿的思维方式,它玷污了作为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的纯净。
《南极之恋》不同。
富春和如意,面对着比绝症更强横的压力。
稍有不慎,便天人两隔。
但,他们并未弃守爱情。
一次钓鱼,富春跌入冰底。
刺骨的冷水,深渊的压力,使他昏迷不醒,对生命失去了追求的勇气。
他想,与其上去等死,不如就在这死。
可转过头,他又想:
我死了
她怎么办?
第一次,我拯救你,是因为我自己想要活下去。
第二次,我拯救我自己,是因为怕你一个人没法活下去。
影片进入后半段,富春不得已离开小木屋,完成最后一次远征探寻。
他要如意在家等,可当他带救援队回来时,小木屋却被雪崩突然击碎。
极夜降临,富春冒着生命危险,独自启程寻找如意……
第三次,无论活着还是死去,我们都要一起见证爱情。
这是合理的人性转变,它意味着富春从贪婪自利,逐渐勇敢追求与压力对冲的完整生命。
在这个快餐时代,可能有人要问:这样的爱情,你不觉得很肉麻……吗?
不觉得。
想想我方才说过的话:
比压力更重要的,是与压力对冲的情感,及情感表达的真实性。
《南极之恋》最珍贵的,就在于它的主人公,并不仅仅与压力对冲,更将坚韧的情感表达的极为真实。
相信我,通过此片,你会爱上赵又廷。
怎么说?
对于在座的男性,我想先提个问题:
假设有高圆圆守在家里,谁会舍得远赴南极,冰天雪地冻一个月?
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敬业精神!
在南极,为了还原角色,赵又廷不能像别人那样,穿特制的极地服和防冷面罩。
他只能穿皮草,难看又不保暖,拍完一个镜头,马上就得裹被子。
《三生三世》的男神太子,活生生被冻成闰土二愣子……
片中,由于雪地对太阳光的反射极强,富春得了雪盲症。
事实上,赵又廷拍戏期间,真的得了雪盲症。
灼伤流泪,见光不能。
原本需要修养三到四天,但为了赶戏(南极不能久留),翌日又开工。
结果,他也因此留下后遗症,至今仍然无法面对强光,采访时被灯照到都会刺痛。
登场甚至无需化妆。
长久外景,直接把皮肤冻裂,比任何附加装饰都更真实。
结尾与自然的最后搏斗,无数雪花硬生生打到脸上,其表现不亚于小李子《荒野猎人》。
我们看到的每个震撼实景,都是赵又廷用生命在拼。
还记得郭芙蓉那句话吗?
爱情来自压力
但要我说:
大多能打动人心的东西,其实都来自压力。
人类不断对抗压力,坚持超越种种困境,是戏剧之所以动人的核心,也是人生之所以壮美的真谛。
特别是,拍一部灾难戏,只有当演员的生命,真正经历过剧烈冲击,才可能赋予人物丰富饱满的写实感。
也只有人物足够写实,观众才可能置身其中,不去质疑他的真实性。
下面这段台词,如果出现在《小时代》,很多人会觉得肉麻、虚假、矫揉造作。
但,当你目睹过富春/赵又廷经历的种种写实灾难,就能感受到他从生与死之中体悟再传递出来的真性情:
无论环境,是好是坏
无论健康,还是疾病
无论你剩几颗牙
或者你真变一个瘸子
我都会爱着你
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
相忘于江湖,不如相濡以沫
总体而言:
《南极之恋》可能是2月起始到春节档前,唯一优质的国产片(不信你去看看别的)。
虽然略有瑕疵(特效粗糙),但盖不住它大部分的真实。
在这太多「业内人士」都紧盯小资男女钱包的「小时代」,它的剧组敢于奔赴南极,用前无古人的方式,刷新国产电影的类型。
可敬,有突破性。
豆瓣7.0,国产爱情中难得一见。
最后,我还想对圆圆再说一句:
你有他在,我放心了。
罗罔极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