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到牙齿,才能更好背锅14卖法课讲

昨天观念研究院在成都的卖法课圆满结束,原计划80人的会场,变成了人,最后加板凳变成了人。

谢谢大家的信任。

去年讲了4次课,感觉太频繁,决定3个月内不再开课了,半年一次的感觉最好。有人帮我们算了帐,一堂课40-50万,如果每个月两次,一年就0多万了。

我们这个机构,真不靠讲课赚钱。

真正的知识,需要经过“难题-实战-提炼”三个步骤。但这三步需要比较漫长的过程熬制,不能加调料,否则都会变成鸡精做的鸡汤,像那个味但不是那个味。

即便有了知识,也不能多讲,因为冰山的力量在于2/3埋藏于海面之下,给别人一杯水,需要自己有一桶水,最好是口井。这些年我写过的书大概有10本了,知识体系涉及行业市场客研策划广告定价销售产品等全类别,但变成课堂的,大约只有1%。

漂亮的知识之花,都盛开在悬崖,比如我们在破解金茂府的面粉贵过面包这个难题,得到了“时空”的知识经验,但当初挑战这种险恶的项目,无疑是堵上了身家性命,失败就是身败名裂。

前年去县城拯救了一个烂尾项目,有人惊呼我们是否也下县城了,错了,是那个项目太难太难,我们去做它,只是为了积累最险恶战场里的经验,就如海豹突击队去伊拉克执行了任务,但不代表那里会成为驻地。

当你做了最难的项目,那么再也没有项目能让你心惊胆战。

所以,我们也是学习者,只是学习的课题是市场,学习心得主要通过观念研究院来分享。讲课,确实是看不下去了,才会站出来,抛出体系:

1)讲产品课,实在是对把标准化复制当产品的做法,看不下去。我们抛出了“关系场”三个字。

2)讲营销课,是发现所有矛盾都将在营销口爆发,营销人应该怎么办。我们抛出了“卖法”。

我爱这个行业,但不是情怀,房地产就如一本书,永远连载,且每个章节的故事不同。

1.武装到牙齿的人,才能更好的背锅。

目测年是营销人的背锅年:

1)高价地将集中在20年释放,这是滞后效应导致的。从今后,再无性价比楼盘。

2)复制化产品将在20年释放,这是高周转的惯性导致。

3)公司的去库存任务加大,这是见势不对比谁跑得快的资本兔子思维。

4)有效顾客减少,一是前几年释放太多,二是供应和需求就如跷跷板,行业去库存,市场必然下降。

楼盘没有性价比,卖的都是没个性化的产品,行业集中去库存,有效顾客在减少。这4点加在一起,就是一句话:

营销人,要在年当背锅侠。

不要抱怨,背锅,说明你还有价值;你看投拓那群哥们,想背都没有锅给他们了。

2.过去营销出现的问题

为了高周转,一个专业能人盯10个项目,多数公司推动了营销的标准化。不管他是好呢,还是蠢,总之形成了一个现象。

营销指挥官死于墙。

营销被切成了各个专业端口,以显得营销更专业,然后每个端口都有自己的主张使命,各端口各行使命,就衍生出大量的工作和内容。

许多工作,并不指向于项目难题的解决,但,解决了指挥官大部分精力。

这就非常可怕了,每个人每天最长只有12小时工作时间,但这些时间并未花在项目问题上,有可能花在了流程上,以及各专业端口的扯皮上。

3.拆墙,指挥官的卖法五件事。

不知道谁把营销拆分成市场、策划、销售、推广、渠道等工作端口,目前,它被当作了营销专业本身。就如同外行开餐馆一样,他把开餐馆理解为雇厨师和服务员,招聘前厅和后堂以及采购,就敢开门去赚钱了。

餐厅只有3个点:味道、服务和环境;就如营销一样,外部的专业分工,和每个楼盘的具体打法,是两回事。

每个盘的现状、威胁、目标和困难、资源都不一样,所以找到和设计自己楼盘的以下五个模型,就是卖法:

1)花钱模型:楼盘的属性不一样,费率和费用构成不同。当然,你也可以全国一刀切,这样你会得到许多莫名其妙的成功和为之惋惜的失败;

2)到访模型:来访量和土地价值相关,抓到与土地价值相关的来访数量,就是合理。超过这种要求,你就是逼良为娼被迫造假,反而关键有力的事情,就没人干了。

3)购买模型:客户为什么买?别对着区位和户型图来分析,客户购买原因,取决于他们的预期,和市场上的其它选择。合格的,没看到几个哦。

每一个标准化户型,在不同的市场,都必须被不同的解读;当然最好是根据当地市场,来做非标准化户型,毕竟和对手不一样的产品,是定价权的基础。

4)转化模型:客户抗性点,需要接待的时长,需要铺设的话术,如果每个楼盘都能差不多的话,那么你可以用一份情书,打动每个姑娘。

5)考核模型:好的制度,让团队把力量花到刀刃上,不好的考核制度,让团队把刀捅到项目上。

当你把楼盘的这5个模型设计好,再差都有8层收成,而不至于处于失控状态。比如储客组,开盘20套。

4.市场客户和策略,是一体化的

我不知道,行业是谁率先把市场、客户和策略拆成三个部门的。就如我在课堂上提问,是哪个人把㎡当作首改,把㎡当作再改的。

为什么要做这种切割,切割的逻辑及理由是什么?

在我看来,营销只分,和ABCDE。

实效机构之前将市场定义为:消费观的总和。简单来说,如果这里的市场有种顾客,那么这里的市场就是顾客数量和观念的总和;也可以是组合。有的市场不仅是,甚至还可能有.

这些阿拉伯数字,代表不同类别的顾客——观念和能级。所以市场研究,即包含了数据,也包含了顾客,不可分开。

ABCDE是指楼盘的类别,有些市场丰富,从A到Z都有;有些市场很单一,个楼盘,类别大概也就ABC几种。

如果你是合格的策划,就必须判断自家楼盘属于哪种,是A还是B,然后与顾客其它选择,也就是CD去比较优势。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假设这里的顾客有种,但是市场供应是ABC三类,和ABCDE五类时,顾客的观念会发生分化。

也就是,顾客的观念,会跟着供应的情况而变化。很正常,就如你从小吃土豆牛肉,并认为是美食时,一旦你的选项出现日本料理和四川火锅,那么你的美食观也会发生变化。

校园里的爱情经不住毕业考验,是因为在班上可供选择的对象,和在工作里选择的对象,无论质量和数量,都是两个量级。如果你认为毕业分手是背叛,那么不但有渣男,也有渣女。

所以客研和策划,怎么能分成两个部门呢?当客研把成果递交给策划执行,就已经偏离了市场本身。

和ABCDE,是实效机构总结万象,得到最简单的模型,但是变数太大了。

5.很多战士,把战场都搞错了

经验丰富的营销人,会通过对方的一张DM单,判断出楼盘所选择的客户和竞争环境。所以,我读出了,当前90%的楼盘,都没有竞争模型,而是在意淫。

他们出品的东西,不但没有客户,也没有竞品BCDE,只有它自己。

没有顾客,也没有竞品,只有自己,然后无限从概念上拔高,显得自己很伟岸,但是在客户眼中,他就搞不懂你为什么这样爱自己了。

这就必须改了,否则,不利于在年,更好的背锅。

以和ABCDE模型,你家老大把楼盘做成一样,但市场分为很多类,比如:

不要说南京和成都不一样,深圳和广州不一样,就是一座成都城,每个板块的市场属性都是不一样的。

他们的和ABCDE是不一样的,所以属性不同,当然打法就完全变了。

如果把集团比作三军司令部,想要同时管控几百个战场,那需要建立每个楼盘的市场模型,否则,你的指挥,全是瞎指挥。

指挥官必须摸清战场,然后再制定打法,否则你的战士们,会在海滩上开坦克,嫌马力不够;在城市里发大炮,嫌射程不远。

长短武器都配齐,但怎么打也无效,有可能是战场搞错了。

6.给顾客介绍产品,犹如给规划局汇报方案

通过各大公司发布的软文,以及明源研究院的文章来看,我感觉,到处都重视“顾客”了:花许多钱做客户研究,花许多钱做客户痛点。

高层、中层都很重视产品和顾客,但当顾客了解项目,是通过售楼部介绍的。而这份说辞,往往都是刚毕业毫无经验的孩子,通过集团标准化模板套的:

介绍区位,如同读百度地图;介绍楼盘,如同给规划局汇报方案;介绍户型,也如同上会念指标;介绍物业,如同给领导视察做背书。

和客户的生活方式预期,真的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假设你的产品做得很好,是大师和高层熬了三年精血而做,他就像张艺谋拍的大片一样;但是观众到电影院看到的画面,是播音员剪切的新闻。完全是两回事。

单是把这一点提升,营销效率也会提升N倍。

指挥官们需要明确一点:产品的价值上限,在你设计的意图;产品的价值下限,在顾客感知的比例。

滞销楼盘,普遍接待时长低于30分钟。站在顾客角度想一下,他来你楼盘1小时,回家1小时,中间只待了30分钟,那么,他不是来看房的,他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到售楼部送了个快递。

这种情况,打电话复访,他连电话都不想接,更别想二次到访了。

7/给每种客户都建立一套价值链接

营销人当有个追求:6种顾客,都想买你。

看上去很难,其实并不难,在你打麻将,玩四川血战到底的时候,摸了40把牌,不管好还是坏,你心中都有一个鉴定的信念:

赢它!

任何糟糕的市场都大战过,我们带回来一些示意,比如这个糟糕的县城盘,我们对客户的分类和价值链接:

从购房意愿来说,客户被分为五种,市场太差了,我们连只是闲逛公园的人,都不敢放过,都给了对应说辞,让他们变成传播者。

从顾客角色来说,分为四大类10多种,任何一种把话说错了,客户扭头就走。

我们的销售队伍,要掌握这么多的客户类别,以及每种客户类别的项目简直链接,都要了然于胸。

然后,这个本来已经“烂尾”的项目,我们将其清盘了。

--

4个多小时的课程,字复盘,只能表达5%。

我并不认为将来的市场就是悲观的市场,给大家传达了一句话:

当然,卖法只是开发的后段。真正从根源解决问题,最好从产品入手:

产品价值每提高10%,卖法的难度降低20%。

欢迎咨询实效的产品业务,以前你做的是户型对总结的控制,形态对单价的拉升,而实效的产品服务,是让产品自带销售力:

犹如私人定制般为顾客提供生活方式解决方案。

我认为:过去几年是银行家的地产黄金时代;今后才是地产人的黄金时代。

--

《生活方式-房地产的社会价值》这可能是你见到最贵的书,但很遗憾,无法让你打开看几页,再确定他的价值。他不是小说,不是《鬼吹灯》或《小时代》而是社会角度对房地产的产品定义。与《人的痛苦》和《需求制造》一样,他依然只属于观念研究院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ongd.com/sxdzz/6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