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职业是国有传媒机构的研究工作,工作的主业就是写字。P大硕士毕业,工作不到三年。这两年多,编了很多稿子,也写了一些稿子,没有特别满意的。偶尔有觉得得意的地方,事后再一看,不过了了;有时候觉得没什么的,事后一看,一身冷汗。幸好当初没有自作聪明写另外那什么。不管怎样,两年摸爬滚打,还是吸取了几个关于码字的经验教训。
第一,写字最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在给谁写
我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要码三种字,一种是自己做的课题和论文,这种文责自负;第二种是工作分析总结、写讲话稿;第三种也是最重要的,是编辑一本行业动态内刊,主要给部门和单位领导用作参考。
体制内的人会有个说法,叫「讲政治」,听起来会让人有些鄙夷。其实可以换个说法,中国有个老话,叫「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实指一样,只是东家变成了国家而已。在企业中也是一样,你得知道自己的身份位置。在西方也是,拿谁的钱,就给谁用心办事。这叫忠诚,也叫loyalty,是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理。
第二,要知道自己在针对什么现象或问题,要表达什么观点
虽然我硕士毕业,但直到现在,这个对我来说也并不容易——这个跟学历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密切,专家不一定是内行,内行不一定是高知。不过我能确定的是:必须要做两件事,一是得跟头儿确认,我要写的真实的问题是什么。二就是我的事了,我要考虑怎样用材料来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材料?哪些有用,哪些没用?还需要哪些材料?没有用的、哪怕很漂亮的材料,也直接扔掉。
其实这个完全可以推广到工作的沟通的问题上。我不打算混日子,也还没熬到领导级别考虑高度,完全没必要把自己掩藏太深。既然是干事的,想说什么问题,就表达什么观点。宏观的平衡问题让领导去考虑,我先把自己的问题弄清楚就不错了。
第三,作为一名工人,写字不能端着
架子摆得大,其实是自己精力和时间的浪费,以及自己给自己挖坑。前面说了要有中心,那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围绕这个中心去写就行了。最简单的办法是,先分类,再分析。背景和意义当然要有,但是别太多,写多了心酸,或者被形式主义洗脑——古往今来的年轻人都要写八股文,但是有人写成了二等精神残废,有的就写成了张居正。结论也不着急得出,如果结论很简单,好事要留给领导;如果结论不好得出,那你更不能僭越决策权。
这其实是工作的实际操作问题。有些时候,你知道什么是对的,可是你达不到这个目标,所谓眼高手低,最后你自己的本职工作还没干好,这是职场中最惨的一类情况。职场上要做决策的机会并不多。能够身体力行,尽可能领会某项任务的目标,体会它所能达到的结果,然后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保质保量完成你职责的那部分,就不错了。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应该从工作中挤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养养猫,相相亲,看看书,规划规划人生。
说实话,我真的觉得,二三十岁的人生是最棒的——看你自己怎么把握。看完《后会无期》,我心想,韩寒其实已经融入主流文艺工作者群体了。中国比较知名的主流作家,从钱钟书开始,都有两面性,一面是积极、勤奋、入世、成功,一面是消极、懒惰、任性、颓废。在文艺作品中,他们会倾向于把自己不好的一面展示出来,然后意淫:假如一个普通人不像自己这么聪明或幸运,还有这些劣根性,那会生成一个什么loser,这就是一般男主角的形象。如果有出身也不大好的文艺青年,因为看到这个loser身上有的那些颓废、脆弱的气质,并觉得有些唯美的贵族范儿,那你喵的就悲剧了。对你我穷二代来说,积极进取都不一定能有成果,再颓废一下,就别指望让老婆孩子过好日子了。现实点来说,我们做的很多工作,意义不大,但这或许只是对自己的人生而言;对这些事情本身来说,是有意义的,当然,这些重要意义也轮不到你着急忙慌地抢着陈述。
第四,语言要克制,别着急得出结论
你有多少材料,就得出相应的结论。别多得,宁可少得。可能有人会质疑你,你写了这么多,到底有什么用?有什么用,给内行看,给决策者定夺,这是一个成熟的码字工所应做的最坏打算——当然有个底线,你的直接领导认为你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说起文字的用处,我之前在某报实习过俩月,部门头头对我不错,看我拿个破手机晃来晃去地打电话,提出赏我一部手机。作为一名实习生,我果断拒绝了手机,但他的好意心领至今。那次他让我写一篇软文,我写了又改,改了又改。他不耐烦地把我叫过去,说,你尝试了这个产品项目没有,它到底是不是真的?怎么用?我让你改,不是让你把语句修改得多漂亮,是让你把事情说明白。这个教训比那个手机印象还深。
第五,选择最朴实的那一类文风,踏实地论证
这个其实前面几条都有涉及。有的放矢,不摆架子,文风一定朴实。说自己知道的、自己相信的话。别拿别人当傻子,就不会主动给自己惹麻烦。反省一下,其实我这样的人,内心如行马,黄口无遮拦。所以,老老实实写字的路还长着呢。
说到这里,又要扯远了:语言克制,代表的是人生也要克制。媒体人容易栽倒在爱吹牛这一项目上。有的人,很聪明,有观点,善于表达,语言俏皮风趣,长得还英俊高大,就因为得陇望蜀,不干好自己的业务,该进去不还是进去了。
第六,遭遇敏感话题,要仔细到字词
有一次编辑一个台湾电台的稿子,里面有个「台中’全国’广播」,作者没注意,我也没注意。幸好领导就注意了,跟我着重说:你要注意一下!台中‘全国’广播这个说法是一定要加引号的!这个是我最佩服的一点,领导之所以当领导,是有原因的(当然没有正面原因当上领导的也有,幸好这事儿没摊到我头上)。敏感的内容要贴心对待,任它虐你千万遍,也要如初恋般无怨无悔。我看过一切发生在敏感问题上的错误,都是聪明人导致的。
最后我觉得,写字写得多的人,多多少少会有一个长处,就是做事更加谨慎。因为落笔为据,很多人说的话可能是放屁,但写的字是要立此存照的。特别是口无遮拦经常出错的人,更要自觉自愿地认真写字。写字认真了之后,说话才能也认真,做事也认真。做到言出有据,行以立身。
说完了要说的,就该扯扯本文怎么就突然诞生了。19号一大早,我看了一篇文章,清华大学美学教授肖鹰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炮轰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最后的结论是,国民岳父韩寒「无底线迎合和刺激恶俗市场趣味」。我看了之后,觉得他姿势张牙舞爪,逻辑却并不很严密,心想这位教授得结论也太草率了,进而觉得他跟中青报都很萌萌哒。于是在朋友圈转发了,并自作聪明地加了评价语:此文跟《后会无期》的烂剧本比起来,差了四部《小时代》吧。我的本意是讽刺:《后会无期》的剧本再烂,也比你的文章写得好,并怀疑他是郭总的托儿?不料,好几个朋友都转发了,有一个回复我说,看了电影《后会无期》很后悔,不如《小时代3》。我立刻头大了,这不是我的本意啊,我本来是要说俏皮话的啊,却不幸被人当真了,于是赶紧灰溜溜地把这个帖子给删除了。删除之后我又觉得自己很委屈,委屈完了心想,我真的不是故意要给自己挖坑的。立此存个照吧。希望在言论自由的环境中,每个人还能认认真真地为自己说过的话、写过的字负责,别让未来的你蒙羞。
题图:极品作文,来自网络。
后记(华章):在我看来,写字是你和世界交流的方式,也是对自己思考的一种提炼和总结。我以前很少写字,前几年回国以后,才断断续续写了些博客,现在回头看看,有些幼稚的很。但我很感激当时开始了,否则也没有现在的奴隶社会,更不会有人称呼我文艺青年了哈哈。我估计自己正在向二逼青年的方向迈进,但至少不是普通青年了。任何事情,只要你开始做,总会做的越来越好的,所以,不要空想,采取行动吧。回复90返回我们的沟通游戏规则《打怪升级学沟通》。
一点说明,作者在韩寒事件上的立场与奴隶社会无关。
城市群兴趣群
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