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NBA真是不能看得过瘾,如果十年前NBA是中锋稀缺的时代,那么现在的NBA稀缺的不仅是某两个位置的人才,而是一整个篮球文化的传承,真是不能想象。相比于十年前,少了许多期盼。我比同龄人看球稍早一些,赶上了上个世纪90年代末乔丹和他的公牛王朝复辟,接着又迎来湖人队OK组合(奥尼尔和科比)横扫联盟。OK组合至今,联盟再无三连冠的王朝伟业。从本世纪初到如今的年,转变之大我是看在眼里的。变化的转折点并不是那么明确的某一事件,而是一场温水煮青蛙似的温和变革。有人说是商业化的甚嚣尘上导致的,我觉得并不尽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而且不是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我还在寻找,目前并未找到最合理的解释,最可能的原因是今天的篮球文化处于一个高不攀低不就的时期。当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黄金一代们逐渐老去并且陆续离开联盟以后,形成了青黄不接的局面。如今的NBA更注重效率,球队们都在寻找最简单高效的方式去得分,去防守,去赢下比赛。高晓松说过大师们都是成批来,成批走的,现在的NBA正处在大师们快走的一个不剩了的艰难时刻。难得几个勇于追赶历史的新生代也有这样那样天然的缺憾,以致于让其在篮球这个领域里不能与前辈们并驾齐驱。 篮球专家帕特莱利预言,今后的篮球一定是5个身高两米左右的球员在场上的局面,这5个球员能力相当,再无前锋后卫的区别,这将是现代篮球发展的终端。然而这对于篮球本身而言,未必是一件好事。抹杀个人的表现力,纯粹去追求效率的胜利,这将是任何一项竞技体育的失败。我并不是蓄意抹黑团队精神,而是希望团队与个人之间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在两种极端之间晃悠,像来回的钟摆,这不仅是现在现代篮球发展的终端,而且或许是未来篮球发展的大势,是人类审美原则的趋向。帕特莱利的这个预言,使我想到NIKE在足球世界杯上的一个广告,是人类足球对抗超级克隆人足球,最后当然是C罗、内马尔等人率领的人类队赢下比赛。 当今的NBA比赛不能使得我像过去那样激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少个人英雄式的表演。所有的球队都在追求效率,毕竟大势所趋。我并不是说我喜欢科比布莱恩特那样打球很独,也不是说我讨厌勒布朗詹姆斯那样总爱在关键时刻传球。我认为这两个人代表了联盟的两种声音,球队们倾向于詹姆斯的效率,而很多老球迷则沉浸在科比单骑救主的英雄表演之中幻想翩翩。詹姆斯作为一个多项数据都将创造历史的球员,理应在需要他的时候带给球队以及观众更为刺激的享受,目前的他太缺乏经典时刻,当然是相对于历史上那些篮球大师而言,他总在寻找最简单高效的方式,就像喝一杯上好的茶饮之前你已经知道它的味道,没有回味的余地,何况胜利也未必总是降临在他的身上。科比则矫枉过正,不过我很欣喜地看到他开始越来越多地传球。毕竟对于科比而言似乎有种骑虎难下的境遇,在他身边的球员的压力想必也尤其大。我记得科比在年轻的时候在篮球场上真是予取予求,对他的表演我念念不忘,他在年对猛龙砍下的81分到现在我还记得是46投28中,其中三分球13中7,罚球20中18,倒背如流。现在身体跟不上了,投不进还投还不进,科黑越来越多,想必也有道理。勒布朗詹姆斯和科比布莱恩特,是需要互相影响的两个人。 另一个伴随我成长的是T-mac,特雷西麦克格雷迪。风华绝代,天之骄子。纵观人类历史,没有一个人可以像他那样打球,他的球风建立在他惊人的身体素质和球感上,我喜欢他所有的打球动作,连他投篮打铁那一声“哐”都那样迷人。我学他单手持球,学他的干拔跳投,学他飘逸的扣篮,学他各种无视防守。然而似乎是命运的捉弄,也有性格上的不够坚毅,加上伤病,这个天才没能靠过自己进入过季后赛第二轮,连总得分的里程碑都没有达到,进入篮球名人堂都很悬。有很多人为麦迪可惜,不过我倒觉得他是不成功但成仁的代表。除了成功他获得了一切。当他在NBA没有着落,终于决定来CBA打球的时候,我还去体育馆看了。第一次距离麦迪那么近,我伸手够不着,但我能用眼睛看到他,看不清他的脸,能看到他的轮廓。我激动无比地在人群之中保持独有的安静。能看到他还在打球已足够欣慰,不在乎他能拿下多少分。麦迪之后再无麦迪。想到这句话总有一天要安在科比身上,想想想想就哭了。纳什要退役了,雷阿伦也早已不是首发没有适合的位置也随时选择退役,96黄金一代就剩科比这一根独苗了。看着现在联盟的新人一点都没有老前辈的影子,就觉得他们是一群混蛋,难得有凤毛麟角刚冒出来还给伤病折腾下去。 现在联盟中生代的控卫攻击力很猛,斯蒂芬库里、韦斯特布鲁克、德里克罗斯、拉贾隆多、克里斯保罗,包括一度陨落的德隆威廉姆斯。联盟正在朝着帕特莱利的预言演变,打法越来越速度化,后卫冲击的戏份越来越多,传统中锋已经舍弃了,一些尚有血气的大前锋也都有长途奔袭的冲击力才能被委以重任。曾经以掌控比赛节奏、传球精准闻名的控球组织大师渐趋绝迹,比如杰森基德、史蒂夫纳什,又比如更为久远的约翰斯托克顿。 现在的大前锋基本都有外线三分的能力,这样才能拉开给后卫突破篮下的空间。因此看不到像“大虫”罗德曼那样的篮板怪兽了,大前锋的进攻由于范围拉大而缺少篮下精湛的技术以及脚步也在情理之中。今天的NBA还是有几个能力突出的大前锋,只是他们还需要证明自己,比如布雷克格里芬、马库斯阿尔德里奇、德马库斯考辛斯、安东尼戴维斯,以及以防守和策应见长的马克加索尔。他们需要证明自己,用狂野的力挽狂澜的表现,还是用总冠军戒指,还是用十几年如一日稳定的数据贡献,随他们的便。 传统中锋几乎绝迹了,步行者队有个罗伊希伯特,传统中锋最后的旗帜,前两年差点挡住了勒布朗詹姆斯进入总决赛的脚步,不过最近好像又不行了,感觉这位中锋下盘不稳,技术粗糙,他之所以能引起媒体浪潮般的热捧,是因为他2.18米的身高还有足够迅捷的脚步。最重要的原因当然还是指向他是一名中锋。说中锋不能不提德怀特霍华德,不过我一直不认为他是传统的中锋,他应该是帕特莱利梦想体系里的高大版,如果他心智再成熟一点,再努力一点。 当今小前锋位置上有着联盟两名最出色的球员,勒布朗詹姆斯和凯文杜兰特。勒布朗,一位超级团队球员,最好的队友,到哪里都是总冠军最有力的争夺者。凯文杜兰特,他得分的张力,可以理解为得分爆发力,比十年前很多得分手更胜一筹,不及年老前的科比和奥兰多时期的麦迪,他能力挽狂澜,他像科比一样在进攻端无懈可击,也拥有勒布朗詹姆斯的大局观,他的绰号叫“狼蛛”,与他2.10米的身高,惊人的臂展以及像后卫一样的突破十分相称,本该算是我所说的勒布朗詹姆斯和科比布莱恩特互相影响以后的完美综合体,的确,他是很不错,他在詹姆斯和科比瓜分各项记录的联盟里也有自己的诸多记录,他被称为跨时代的球员,没见过有人像他这样打球。他吃亏在形象,吃亏在打球的姿势难看,他的得分方式与詹姆斯的共同点是简单高效,却又达不到詹姆斯的暴力美学,因此不具备美的外衣,这是硬伤。他一直很努力,只是他还需要更多的表现去证明自己。杜兰特打进过一次总决赛,稀里哗啦地就输了,他需要再一次站在总决赛的赛场上,去拼,去抢。早些年大家都认为蒂姆邓肯打球不美,朴实无华的擦板投篮,其实现在看看,那擦板多美啊,我与很多人的审美观点不一样,我一直很欣赏蒂姆邓肯的球风,只是被更美妙的球风遮掩了,不见光泽。因此,杜兰特想想邓肯就一定会得到安慰,只要能一直稳定下去,他的各种投篮突破动作也能成为经典被世人所铭记。最近他受伤了,盼望他早点康复。 得分后卫方面,没人了,实在没人了,詹姆斯哈登都成联盟最好的得分后卫了,那真是没人了。哈登确实有特色,强壮,能造犯规,还能远投,只是总感觉什么都差点火候。他有足够的时间去证明自己。科比依旧是当今联盟头号得分后卫,根据他近来的表现,而不是根据他在我心中的地位。 那些年的“小飞侠”科比布莱恩特,那些年的T-mac,那些年的“石佛”蒂姆邓肯,那些年的“君子剑”雷阿伦,那些年的“小巨人”姚明,那些年的“真理”保罗皮尔斯,那些年的“风之子”史蒂夫纳什,那些年的“骇客”肖恩马里昂,那些年的“狼王”凯文加内特,那些年的“德国战车”德克诺维茨基,那些年的“答案”阿伦艾弗森,那些年的“大鲨鱼”沙奎尔奥尼尔,那些年的“妖刀”马努吉诺比利,那些年的“半人半神”文思卡特,那些年的“密歇根之虎”克里斯韦伯,那些年的“白巧克力”贾森威廉姆斯,那些年的“AK47”安德烈基里连科,那些年的“独狼”史蒂芬马布里,那些年的“三双王”杰森基德,那些年的“非洲大山”迪肯贝穆托姆博,那些年的“野兽”罗恩阿泰斯特,那些年的“手套”加里佩顿,那些年的“邮差”卡尔马龙,那些年的“关键先生”罗伯特霍利,那些年的“中投王”阿兰休斯顿。 这些人的绰号和名字根本无需查找,我念念不忘,每当看比赛,或者是打篮球,我都会记起他们的动作,他们的辉煌。 篮球带给我的记忆,真诚、深刻而永恒。
《以上均转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所有》爱生活爱篮球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