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友人在纽约“时代广场”附近的AMC电影院看冯小刚电影《芳华》,这大约是纽约唯一放映此片的影院。中等规模的影厅,票几乎售罄,我们只买得第一排的座位,仰头看了近两个半小时。窗外霓虹缤纷,歌舞升平,游人如织,彰显资本主义消费主义魅力的核心地段,极具感官侵略性的混乱旋涡。我们却在幽暗的影院,与老中青三代华人观众一起,在银幕上看见红星万丈放光芒的“八一电影制片厂”厂标、巨大的毛泽东画像、一个解放军部队文工团的殒没及其中一些人的命运。
《芳华》在此上映,与“万达”重金收购AMC影院系统不无关系。不同的历史场域与时刻,在所谓“后冷战”时期圣诞节前夕喧闹的时代广场相遇,似乎有些“关公战秦琼”的荒诞,却又隐隐有着诡谲的对话。跨国舞台上,资本大潮和去政治化的努力下,一切时代激流风起云涌都被弥合成为对“芳华”逝去的温情脉脉的怀旧。听到有人啜泣,结束时有人自发鼓掌。这在商业影院里并不常见。
我们走在人潮汹涌的街上,满腹心事,不断梳理、交流着千头万绪的感想。稠密人群令我们想起《芳华》里那闹剧般的捉猪与群众大游行。友人比我年长一些,对那个历史时期还有点记忆,也因为她先生是中国现代史学者的关系,对现当代史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