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电台FM《医生来做客》
今天(8月20日)9:30—11:00节目嘉宾:
医院
皮肤科
主治医师
马贵涛
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从事皮肤性病科临床工作十余年,曾于医院皮肤科进修学习,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皮肤外科学组成员,擅长常见皮肤病、性病的诊治及皮肤病外科治疗。
夏季天气炎热、易出汗、蚊虫滋生等等,使得一些皮肤疾病发病率明显升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在夏季比较常见的几种皮肤病。
(一)花斑癣
1、什么是花斑癣、花斑癣的病因
花斑癣俗称汗斑,是一种皮肤浅表角质层慢性的轻度炎症,常无症状。是由一种嗜脂酵母样真菌(糠秕马拉色菌)所引起的,这种菌是人类和动物皮肤上的常驻菌,几乎存在于所有人的皮肤表面和毛囊内。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一些人健康状况不良、慢性感染、出汗过度应用皮质类固醇等可能诱发花斑癣,夏季、热带亚热带地区多发。
2、花斑癣的临床表现
花斑癣多见于青壮年男性,青壮年患病后自觉症状不明显,可有轻度瘙痒,主要发生于躯干上部等皮脂分泌丰富处,可延及颈部和上肢近端,较少累及面部和头皮。皮损为褐色、淡褐色、淡红色、淡黄色或者白色斑,表面有细微鳞屑;初起以毛孔为中心,为雨滴状,以后逐渐扩大,相互融合成大片斑片,界限清楚。皮损颜色和患者的肤色、日晒情况有关,浅肤色人群及日晒多的患者皮损多呈深色,深肤色人群及日晒少的患者皮损多呈浅色。常在夏季容易复发或加重。花斑癣同样可以见于儿童,在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皮损常发生在前额或面颈部,常为色素减退斑,容易误诊为白癜风。
3、花斑癣诊断要点
根据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和皮损特点可以诊断花斑癣,真菌镜检可以见到弯曲或者弧形短菌丝和成群圆形厚壁孢子,具有特征性。伍德灯下皮损显示淡黄色或者淡棕色荧光。
4、需要与哪些病鉴别
应与白癜风、玫瑰糠疹、红癣等鉴别。白癜风主要为成片皮肤色素缺失而呈白色,其边缘可有色素沉着。一般无脱屑,无痒感、无出汗过多后加重,加上真菌检查阴性可以鉴别;玫瑰糠疹初起有母斑,迅速波及全身,为红色椭圆形斑,中央有糠秕状鳞屑,皮疹长轴与皮纹方向一致,真菌检查阴性;红癣常局限于腋下、乳房下及腹股沟等皮肤皱折处,皮疹颜色稍红,鳞屑不易脱落。
5、花斑癣的治疗和预防
花斑癣的治疗依据面积而定。面积小、症状轻者以局部外用治疗为主。常用药物有咪唑类药物,如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酮康唑、联苯苄唑;丙烯胺类,如奈替芬、特比萘芬等;2.5%硫化硒香波,水杨酸酒精。对于顽固病例可口服酮康唑、伊曲康唑或者氟康唑,特比萘芬因不经汗腺分泌,口服对花斑癣无效。
对于花斑癣的预防一般需要注意通风、避免居住、工作环境高温、潮湿,勤洗澡,勤换内衣。
(二)马拉色菌毛囊炎
1、马拉色菌毛囊炎及病因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糠秕马拉色菌引起的毛囊性皮肤真菌病。也就是和花斑癣病原相同。前面我们提到这种真菌是人体皮肤的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毛囊内的菌量较少且相对静止,与毛囊内的细菌(痤疮杆菌、葡萄球菌)等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各种因素引起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内细菌被抑制,毛囊内的马拉色菌过度增长即可发病,球形马拉色菌是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主要致病菌。
2、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表现
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一般有感觉不同程度的瘙痒、灼热和刺痛感,运动或者洗澡后出汗,可加剧瘙痒。马拉色菌毛囊炎多见于中青年,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背上部、胸前、双肩、颈部,少数见于前臂、小腿和面部,腹部有时也会发生。皮损呈弥漫性或者散在性,多对称分布。表现为圆顶状毛囊红色小丘疹,间有毛囊性小脓疱,可挤出粉状物。周边有红晕。常并发花斑癣、面部痤疮,见于多汗症、油性皮肤和脂溢性皮炎患者。
3、马拉色菌毛囊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马拉色菌毛囊炎诊断根据典型临床表现,毛囊角栓直接镜检查见特征性的出芽孢子,真菌培养在含油培养基中长出酵母样菌落可确诊。必要时可行病理检查。需要与寻常痤疮、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鉴别,寻常痤疮多发于面部、常有其他如粉刺、囊肿等皮疹形态,当然寻常痤疮和马拉色菌毛囊炎是可以并发的。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临床表现与马拉色菌毛囊炎相似,好发于男性青壮年,脂溢部位有毛囊性丘疹、脓疱,瘙痒。但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最高可达40%以上,毛囊内的脓液含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外用或口服皮质类固醇有效。
4、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
因为马拉色菌毛囊炎侵犯毛囊,部位较深。外用一般抗真菌药效果较差。含有渗透剂的外用抗真菌药效果较好,但易反复发作。对于皮损数量较少可尝试外用药,外用时可选择益康唑、酮康唑、联苯苄唑霜,应将霜剂在受累毛囊表面轻揉以促进药物渗入毛囊。外用2%酮康唑洗剂或者硫化硒洗剂洗澡时应先保留1-20分钟后再清洗。对于皮损数量多、外用效果不理想则可口服伊曲康唑、酮康唑。皮损治愈一般需要1-2个月,毛囊才会逐渐变平,但遗留的色素沉着会持续更长时间。对于外用、口服治疗效果均较差者可尝试冷冻、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抗真菌治疗。
5、如何防止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复发
因为马拉色菌是人体皮肤和毛囊内的常驻菌群,药物治疗只是将菌量抑制到发病阈值以下,而不能永久的清除,所以马拉色菌毛囊炎常难以根治。避免促发因素,改变环境因素如穿透气性好的衣服,出汗后立即擦干、勤洗澡和换衣有利于减少复发。
(三)虫咬皮炎
虫咬皮炎是指昆虫叮咬人类皮肤而引起的炎性皮肤病,主要是与节肢动物的叮咬有关,常见的如蚊、白蛉、臭虫、虱、蚤、螨,由于这些昆虫的唾液或者毒腺中含有多种成分,当其口器刺伤皮肤吸吮血液时,其唾液或毒液亦随之进入皮肤,引起局部毒性反应和(或)过敏反应。夏秋季多见。
皮损多好发于露出部位,如面颈、四肢远端及腰腹部等处。如果是跳蚤、臭虫引起,也可发生在覆盖部位。由于机体反应性差异和昆虫种类不同,皮疹的表现也不一致。有时可表现为散在的或者成群的丘疹、风团或者瘀点,有的皮损中央有一个叮咬的痕迹。有时可见水疱,位于梭状风团的顶端,个别敏感者,叮咬处可发生大片红斑,明显水肿,甚至起大疱,自觉刺痛或者灼痛,多有奇痒。常因剧烈搔抓引起继发感染及局部淋巴管炎、淋巴结肿大,病程短者数小时即可自行消退,长者可达数日,还有少数迁延难愈,演变成坚实的暗红褐色结节。
治疗主要是抗敏、止痒、消炎和防治继发感染,可口服氯苯那敏等抗组胺药,个别发病急促、皮疹广泛、水肿明显、瘙痒剧烈者,同时口服糖皮质激素,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复方樟脑霜或者糖皮质激素软膏。如出现淋巴管炎,邻近淋巴结肿大则给予抗生素治疗。
预防应搞好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消灭害虫。室内注意通风干燥,床褥勤洗多晒。衣箱、柜屉放置换季的衣物应洗晒后再穿。尽量不去潮湿、阴暗的地方,如为敏感体质、夏季早晚尽量穿好长袖衣裤,也可外搽防虫咬制剂,驱蚊水。
夏季里气温高、湿度大,人体易出汗,环境中蚊虫等较多,大家又都想趁着好天气多出门走走,户外活动增多,希望大家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做好预防、及时治疗,远离夏季常见皮肤病,拥有健康肌肤。
《医生来做客》
主持人
姚玲
面对夏季皮炎时,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避免接触引发过敏的物质。要随时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勤换洗衣物,出现皮肤问题时,避免过力的抓挠。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快速恢复哦!
节目当天精选重播时间22:00至23:00节目预告
各位亲们:
明天《医生来做客》节目将邀请黄楚开医生
和我们聊聊眼压管理的话题,欢迎收听,后台可留言哦~
《医生来做客》节目组祝您
健康幸福
《医生来做客》播出时间
周一到周五
直播:09:30至11:00
重播:22:00至23:00
节目音频橄榄台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