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症状与体征的区别?
2、问诊的内容有哪些?
、主诉有哪些要求?
4、月经史的写法?
二、症状学(不用担心伴随症状,基本不考)1、发热的分度;
2、各热型的特点、代表性疾病;(重中之重,每年必考)
、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病因及表现的区别;
4、甲减是粘液性水肿,非凹陷性;
5、能够区别咯血与呕血,不会考简答,但是要能区分;
6、咯血量分级;
7、不同颜色与性状的咯血常见于什么病?(重点是:铁锈色、粉红色泡沫样)
8、哪些疾病会出现胸痛(可能会考临床思维题:中年男性突发左侧胸痛半小时,考虑哪些疾病?),还要能大概区分一些重点病的胸痛;
9、发绀要求不高,按照大家病生缺氧部分的学习大概就能解答;
10、心源性哮喘的发生机制;
11、呕血(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
12、便血最常见的病因;
1、隐血便的消化道出血量;
14、下消化道出血可出现柏油便;
15、腹痛:可出临床思维题——突发上腹痛or下腹痛常见于哪些疾病?
16、胆红素正常值
17、胆红素的代谢机制(非常重要,虽然不会直接考,但是这个机制在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
18、结合胆红素在临床中常称直接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临床中常称间接胆红素;
19、大概看一下有哪几种先天性黄疸;
20、三种黄疸的胆色素代谢检查结果对比表(重中之重!);
21、多尿、少尿、无尿的定义;
22、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的标准;
2、尿三杯试验(临床已较少用,但是有时候会考);
24、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的辨别,特别是昏迷的鉴别(题目会给一个情景,让大家判断属于哪种意识障碍,基本每年必考);
三、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1、掌握一下如何进行腹部的浅部触诊与深部出诊(常用深压触诊),这两种方法在腹部查体应该还会讲,练好这两种手法,在查体考试中大家将表现得更加专业;
2、间接叩诊的操作方法(刚开始练的时候手会痛,但是练好了真的叩得很漂亮,不用担心叩不好,一定要多练);
、几种叩诊音的出现部位及特点(叩完能知道这是清音、浊音还是鼓音)
四、一般检查1、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疼痛);
2、体温的几种测量方法(哪种常用,哪种准确);
、血压的测量方法(后面也会讲,这个一定要会测,不然真的有点说不过去);
4、三种体型的腹上角;
5、BMI肥胖、消瘦的标准;
6、几种特殊面容的区分:贫血面容、甲亢面容、二尖瓣面容、苦笑面容、慢性病容;
7、被动体位与强迫体位的区别;
8、几种重要的步态的辨别:醉酒步态、共济失调步态、慌张步态、跨阈步态、剪刀步态(可以学着做一做这些步态,帮助理解);
9、皮肤弹性检查常选择的部位;
10、各种皮疹的区分:斑疹、玫瑰疹、丘疹、疱疹、荨麻疹;
11、四种皮下出血的大小(较为重要);
12、能看出肝掌、蜘蛛痣,蜘蛛痣压中间会出现什么现象?两者可能的形成机制(雌激素蓄积);
1、Osler小结见于IE;
14、淋巴结的检查顺序与检查方法(重中之重!);
五、头颈部检查1、方颅、巨颅(落日现象)、长颅可见于哪些疾病;
2、Musset征见于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上眼睑翻转的方法(多练习);
4、甲亢眼球突出的四种眼征(内科也能用上);
5、瞳孔的正常大小,了解一些导致其散大与缩小的原因;
6、对光反射、集合反射的操作方法;
7、视乳头水肿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增高;
8、各鼻窦区压痛检查方法;
9、Kiplik斑的位置、形态及意义(传染病还会学);
10、地图舌、草莓舌、镜面舌、毛舌的特点及其最常见的病;
11、扁桃体的分度(特别重要)
12、颈静脉怒张的意义;
1、甲状腺的检查方法(查体考试的重点考察内容)及分度;
14、气管位置的检查方法及器官偏向一侧的常见情况;
六、胸部检查(肺部检查为主)1、胸骨柄、胸骨角、剑突的位置及意义(以胸骨角最为重要);
2、肩胛下角平7~8肋(叩诊时有用);
、肋脊角的位置及其意义(肾区叩击痛的位置);
4、各种垂直线的位置(以锁骨中线最为重要,“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
5、锁骨上窝的位置及其意义(中间部分为肺上界叩诊位置);
6、肺下界的位置(查体考试可直接报);
7、胸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判断方法(同腹部);
8、皮下气肿与捻发感;
9、“三凹征”的表现及意义;
10、桶装胸与佝偻病胸的特点及意义;
11、乳头平第四肋间,心脏查体可直接从乳头对应肋间以下一肋间以查找第五肋间;
12、乳头橘皮样改变、回缩的意义;
1、乳房的触诊方法(重中之重!一定要记住从健侧开始查,从患侧开始如果患者出现疼痛等不适,将造成查体无法继续的情况)、乳房触及肿块的汇报内容(与腹部肿块汇报相似);
14、乳房发现包块要报告哪些内容(大概看一下,就是肿瘤的那些特性);
15、肺与胸膜检查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查体一定要记住顺序,肺部查体项目比较散,容易记混)
16、成年男性、女性、儿童各自的主要呼吸方式;
17、深大呼吸、潮式呼吸、Biots呼吸的特点与意义;
18、检查胸廓扩张度的方法(手怎么放,需要患者怎么配合);
19、语音震颤的检查方法;
20、语音震颤增强与减弱的意义(常考选择题,从语震产生机制理解记忆);
21、胸膜摩擦感的意义及触诊位置,胸膜摩擦音的听诊位置;
22、正常肺部叩诊音?
2、肺界的叩诊方法;
24、肺下界叩诊方法(平静呼吸→深吸气且屏气(最低点)→平静呼吸→深呼气且屏气(最高点)),肺下界移动度的正常范围;
25、肺脏异常叩诊音的意义(过清音、鼓音);
26、肺部听诊有非常多呼吸音,我们这一级貌似没有过多要求,大概记得正常呼吸音的听诊位置即可;
27、能听出干湿啰音,干湿啰音的特点与机制;
28、语音共振的检查方法(类似语震);
29、大叶性肺炎、COPD、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的症状与体征(特别是大叶性肺炎,这几章常见病的症状体征常出现在最后的病例题;)
七、心脏检查1、心尖搏动的正常位置;
2、心尖搏动移位的心脏因素(心脏常见病还会讲,记几个最重要的即可);
、心尖搏动的触诊方法;
4、心前区震颤的意义(心脏常见病还会讲,记几个最重要的即可);
5、心包摩擦感的触诊位置与意义,心包摩擦音的意义;
6、心界的本质是相对浊音界,相对浊音反映心脏的实际大小;
7、心界叩诊顺序及记录方法;
8、靴形心、梨形心、烧瓶心的意义;
9、心脏瓣膜5个听诊区的位置(特别重要);
10、正常心率;
11、房颤的听诊特点(特别重要);
12、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的产生机制及意义;
1、心音的改变特别多,但是不用太担心,考得很少,理解了S1、S2的产生机制基本上就会做选择题了,可以针对小课老师强调的哪几个比较重要以记忆(比如心音分裂);
14、额外心音基本不考;
15、心脏杂音产生的六个机制(以往很重要,会考简答,现在的话大概看一看理解一下即可);
16、杂音分级的记录方法(不专门考,但临床常用,知道怎么写即可,一般/6以上是病理性的);
17、杂音的5个听诊要点;
18、Austin-Flint杂音、Graham-Steell杂音的特点与意义;
19、杂音看似很多,但是考得不多,等临床实践才能真正掌握;
20、水冲脉、交替脉、奇脉的特点与意义;
21、血压的正常范围;
22、周围血管征的内容及其阳性意义;
2、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症状与体征;
八、腹部检查1、腹部检查的基本顺序(视听叩触/视听触叩);
2、腹部检查前的基本体位:仰头屈膝位+腹式呼吸;
、大概了解一些腹部的体表标志和分区;
4、能区分“饱满”“膨隆”、“低平”“凹陷”;
5、腹腔积液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蛙腹”“尖腹”;
6、能理解舟状腹及其临床意义;
7、腹壁静脉曲张可见“海蜇头”,要理解其成因及血流方向判断的方法;
8、腹壁色素沉着中的“格雷特纳征”和“库伦征”在临床上有比较大的意义;
9、注意腹部触诊的顺序、深浅触诊的手法及用途;
10、腹壁柔韧感、板状腹的临床意义;
11、麦氏点位置及其压痛、反跳痛的意义;
12、完全掌握肝脏双手触诊法的手法(查体考试老师可能重点观察);
1、完全掌握脾脏的双手触诊的手法;
14、脾脏肿大的测量及分度(很重要);
15、Murphy征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16、肾脏压痛点大概掌握即可;
17、液波震颤检查方法及其阳性与腹水量的关系;
18、胃肠型和蠕动波常见于什么情况;
19、震水音的检查方法及其阳性的临床意义;
20、腹部正常叩诊音大部分是鼓音;
21、掌握肝脏上下界的叩诊方法;
22、重点掌握移动性浊音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2、能够区分腹水和卵巢囊肿;
24、肋脊角叩击痛的意义;
25、重点掌握肠鸣音的正常频率及其活跃、亢进(※)、减弱的意义,注意检查肠鸣音一般至少听1分钟,没听到则再听一段时间;
26、消化性溃疡的症状(特别是疼痛的特点)、并发症;
27、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实际上把“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两个记住基本就能诊断出来和写出来了);
28、急性阑尾炎的特征表现“转移性右下腹痛”;
九、脊柱、四肢、神经检查这一部分考察的内容不多,大多是一些琐碎的知识点,大家在掌握这部分的查体方法的基础上大概把下面这些点加强记忆即可:
1、脊柱的基本查体(详见查体视频);
2、杵状指的临床意义(可能与长期缺氧有关);
、匙状甲的临床意义;
4、能区分膝外翻和膝内翻(和大多数同学想的“X、O形腿”正好相反),并掌握其临床意义;
5、浮髌试验的检查方法及其阳性意义;
6、重点掌握肌力分级;
7、能区分肌张力和肌力;
8、能区分静止性震颤和意向性震颤(神经病学讲PD的时候也会提);
9、指鼻试验障碍的临床意义(共济失调→大多是小脑出问题);
10、浅感觉、深感觉分别包含哪些;
11、简单掌握几个浅反射的检查方法;
12、重点掌握前5个深反射的检查方法;
1、重点掌握4个病理征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14、重点掌握个脑膜刺激征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15、1和14一定要能分清(说实话,我到神经病学才完全弄懂原来两个的意义不一样,太菜了。。。)
体格检查应该是完全讲完了,查体考试的具体项目大家可以参考第十章“全身体格检查”这部分讲的基本项目,看起来很多但是练几遍就基本掌握了;
那么接下来就是辅助检查的部分了,主要包括心电图、超声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检查、骨髓检查、尿与肾功检查、粪便与体液检查、肝功检查,其中心电图、血常规、出凝血、肝功能检查是最为重要的。
十、心电图(ECG)提到心电图,考完内科不久的我现在还心有余悸,虽然《诊断学》和《内科学》考试出现的心电图并不难,但是在准备考试的时候真的感觉心理崩溃,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从学校教学要求(因为临床实际上比我们学的真的复杂挺多的)上基本掌握心电图的方法。
1、在学习之初,一定要把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大概弄懂,特别是弄懂“心电传导方向及强度与任意两个电极正负指向”二者之间关系对波形的影响(这一点大家可以从理解“为什么R波在胸导V1-V6上逐渐增高,同时S波减小”开始理解)。
PS:上面这段话有点绕,大家把整个心电图学完大概就能理解了。
2、明确ECG中每一个波段的成因;
、明确每个肢体导联的指向;
4、明确胸导V1-V6的放置位置;
5、如果心率稳定,且一个完整的波的长度等于5个大格,则心率=60次/分,等于个大格,则心率=次/分,在~5个大格之间均正常;
6、电轴的简易判断口诀:尖对尖向右偏,口对口往左走(Ⅰ、Ⅲ两个导联);
7、大概理解电轴左右偏、心脏顺逆钟向转位与心室肥大的关系;
8、每个波段的长度、高度真记不住就算了,因为确实太难了。。。
9、房室肥大的的ECG只要能记住每个肥大最重要的特点即可(我们这一届对这部分要求不高,大家可以根据自己这一届的要求来调整);
10、心律失常这部分我提几个我们这届的重点,如果每一届不太一样的话大家可以自行调整:
A、房早
B、房颤(考过,重点之一,易在左心耳处产生血栓)
C、室早
D、室速
E、室颤(最严重的心律失常)
F、AVB(重点中的重点)
G、窦缓
11、知道心肌缺血时ECG可以出现哪些改变(ST段抬高降低、病理性Q波)且能看出来;
12、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主要是前壁、前间壁、广泛前壁、下壁,高侧壁也可以背一下;
1、如果发现ECG异常应该做哪些查体、哪些辅助检查;
14、最后安利一下二附院范博渊老师写的“心电图那些‘事儿’”系列歌曲,非常好听,而且复习心电图的时候听听真的有收获。
十一、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我们这一届并没有做要求,如果大家的教学要求改了可以问问老师。
十二、血常规、出凝血、骨髓检查血液系统的检查上课大家会觉得非常难,因为这部分在生化、生理这些基础课程中没有太多要求,大家在上诊断之前没有好好学过血液系统,另外这些检查和体格检查相比比较抽象,所以觉得难是正常的。
这部分如果按照我们的见习老师赵娟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学得很深,但是考得很浅”,具体我们这一届的考点有哪些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1、成年男性、女性的红细胞数、Hb浓度的参考值;
2、成人白细胞计数参考值;
、白细胞的种类及成人白细胞各种类所占百分比(中性粒和淋巴的最好记准确,其他的大概记下谁大谁小就行);
4、NEUT%增多、核左移常见于:G+感染;
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寄生虫感染;
6、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病毒感染;
7、网织红细胞的多少与红系造血能力有关;
8、PLT的正常值,其增多常见于感染;
9、血沉增快多见于炎性疾病;
10、血红蛋白减少+MCV低→缺铁性贫血(这部分内科学血液系统也还会提到,大家可以把“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这张表大概记一下,也挺有用的);
11、D二聚体的存在提示体内必定存在血栓;
12、APTT、PT这几个凝血指标变化多见于什么疾病(一定要好好听一下王怀宇老师讲的关于凝血因子与凝血途径关系的记忆方法);
1、骨髓检测的话我们基本没怎么要求,知道血液系统相关的疾病有骨髓穿刺这个检查方法就差不多了吧。。。
十三、其他辅助检查
这部分考点比较少,尿液检查、粪便体液这块我们这一届基本没涉及。
1、甲功中TT、TT4、fT、fT4变化见于什么疾病;
2、肝功(CK、AST、ALT)的正常范围→这个可能考选择题,看到这些指标不正常结合临床表现可以往肝病靠;
、肾功(肌酐、尿素氮)的正常值;
4、肾功不全的分期(这个在内科学的肾内科部分也是重中之重);
5、尿糖指标正常范围;
6、关于尿液、粪便检查,可能会和症状学中的血尿、便血会结合出些选择题;
7、肺功、血气分析不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